中钢天源涉嫌向关联方利益输送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n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钢天源(002057.SZ)于2月25日发布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计划以每股11.31元的价格,向中钢制品工程定向发行2418.15万股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估值为27349.25万元的中钢制品院全部股权、向中钢热能院定向发行427.81万股股份用于收购估值为4838.50万元的中唯公司全部股权、向冶金矿业发行2418.15万股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估值为9169.87万元的湖南特材全部股权、向大股东中钢股份发行11706.66万股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估值为132402.27万元的中钢投资全部股权。
  涉及到的4个收购交易对手,除了中钢股份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之外,其余3家公司均是中钢股份和中钢集团的下属公司,与中钢天源都属于“亲兄弟”或“堂兄弟”的关系。
  从中钢天源此次计划收购的资产来看,其并非是所谓的优质资产。仅以估值高达2.55亿元的中钢制品院为例,虽然该公司因主营业务涉足军工产品而令该公司的身价“镀金”,但是实际经营状况却不容乐观。根据收购报告书披露的信息,该公司具备主营产品弹簧钢丝25000吨的年产能,但2014年的实际产量却仅为18303吨,产能利用率为73.21%,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2015年前8个月,公司实际产量降至11558吨,产能利用率不足68%,产能利用水平已经低于70%的“分水岭”。此外,中钢制品院的次要产品特种丝绳,2014年和2015年前8个月的产能利用率更是只有27%和24%,几乎处于半停工状态。
  由此来看,中钢天源此次收购来的资产自身经营状况实在一般,大量产能处于闲置状态。在此次的收购定价当中,笔者还发现中钢天源收购定价严重偏高,在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同时存在向关联方进行利益输送之嫌。
  不合情理的收购定价
  根据收购报告书披露的信息,中钢天源针对拟收购的中钢制品院、中唯公司和中钢投资,都是参照了收益法评估结果作为收购定价的参考依据,惟独湖南特材是个例外,针对这家收购标的采用了资产法评估结果作为参照。而从4家拟收购标的的资产评估结果来看,湖南特材恰恰是惟一一家资产法评估价值超过收益法评估价值的公司。
  通常来说,针对具有完整经营模式、独立运作的公司,都会选择收益法评估结果作为收购定价参考,毕竟从收购一家公司的目的来看,就是希望通过后续经营来获取利润,而并非是指向收购标的所拥有的现实资产。只有针对并不具备独立经营特征的资产,或者是处于破产清算的公司,预计涉及的资产将被重新分配利用,这时才会选择资产法评估结果作为收购依据。那么,很显然中钢天源针对湖南特材的收购选取资产法评估结果作为定价依据,就显得有些不正常。
  在收购报告书中,中钢天源针对3家最终选择以收益法评估结果,作为交易价格参考的理由解释为“考虑业务模式、资本规模和资本结构,为更加准确地反映注入资产的价值”,而针对惟一一家采用了资产法评估结果,作为交易价格参考的湖南特材,则解释为“主要从事锰系产品的开发、深加工和经营,其业务未来的发展受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软磁体、钢铁行业发展等影响较大,相对而言,资产基础法从资产构建角度客观地反映了企业净资产的市场价值。”
  但是这样的说法不仅模糊,而且也是不具备说服力、不符合情理的。毕竟湖南特材也同样具备成熟的业务模式、较大的资本规模和并不算独特的资本结构,这与另外3家拟收购标的并不存在本质差异,却被独树一帜地选择了资产法评估结果作为参照,根本区别于另外3家你收购标的。
  笔者认为,这其中惟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中钢天源在向关联方收购资产的过程中,定价方式是“看人下菜碟”,选择对资产出让的关联方最有利的定价方式、以就高不就低的定价原则,确定的资产收购价格。这样的定价方式,自然会令投资者质疑该公司有向关联方进行利益输送的嫌疑,大大增加了上市公司对外收购的成本,严重损害了中钢天源其他投资者的利益。
  尴尬的盈利承诺
  除此之外,中钢天源拟收购资产的盈利承诺也有不公平之处。根据收购报告书披露的信息,对于资产法评估结果高达近亿元的湖南特材,并未做作出任何盈利承诺,而从该公司过往年度的业绩表现来看,无一例外均呈现亏损状态,此时中钢天源溢价收购其股权,还不要求任何盈利承诺,其收购目的实在值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再来看中钢制品院和中唯公司,收购报告书披露针对这两个收购标的,都是参照收益法资产评估中确定的以后年度盈利数据作为盈利承诺,从相关数据披露来看,中钢制品院在2016年到2019年的预计净利润分别为2232.81万元、2460.81万元、2776.91万元和3272.72万元,从该公司过往年度的实际业绩表现来看,2014年实现净利润2736.78万元、2015年前8个月实现净利润2638.82万元,可见针对这个收购定价较账面净资产溢价了近一倍的标的,预期未来短期内盈利不仅不会增加,相反还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而中唯公司承诺的2016年到2019年预计利润则分别为680.58万元、720.88万元、776.20万元和835.43万元,这相比其在2014年和2015年前8个月实际实现净利润717.11万元和500.02万元,也同样增幅小的可怜。
  问题还不止于此,根据收购报告书披露的信息,中钢天源此次计划募集的15亿元配套资金当中,将有22144万元资金将被用于中钢制品院公司的“年产10000吨高品质金属制品产业升级项目”和“新型金属制品检测检验技术服务项目”,有4654万元资金将被用于中唯公司的“芴酮系列功能材料生产线及冶金检测设备生产线建设项目”。
  也就是说,中钢天源在借助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为中钢制品院和中唯公司提供资金,令其实现产业生产和产能扩张,却并未能换来这两家公司预计利润相对现有水平的提高,考虑到募投项目带来的利润增量,这就意味着中钢制品院和中唯公司目前现有业务的盈利,将在未来出现明显下滑。中钢天源在此次收购过程中是否充当了“冤大头”的角色,针对收购资产定价是否过高、向关联方进行利益输送,不得不令人质疑了。
  中钢制品院采购数据存疑
  最后再来看收购标的的经营数据,也同样存在很大问题。根据收购报告书披露的信息,中钢制品院在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前8个月中,向排名前五位的供应商采购金额合计分别为14832.64万元、15584.84万元和8686.67万元。需要注意的是,这仅仅是中钢制品院向排名前五位的供应商采购金额,由此推算该公司的全部采购总额应当会更高。在收购报告书中,公司并未披露中钢制品院向前五位的供应商采购金额占总采购额的比重,但却披露了占同期营业成本的比重,分别为48.85%、49.96%和50.51%。
  根据中钢制品院的审计报告数据来看,用于核算采购项目资金支出的会计科目是现金流量表中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在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前8个月的发生金额却分别仅为9934.96万元、10575.81万元和5133.88万元。这与该公司的采购数据相比,远不比向排名前五位的供应商采购金额高,也就是说中钢制品院在过往年度中实际支出的采购资金金额,相比其采购规模少了很多。
  在正常的会计核算逻辑下,这势必会导致该公司的应付款项余额出现很明显的增加,但是从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数据来看,“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科目余额在2013年末、2014年末和2015年8月末的合计余额分别为9311.87万元、3175.51万元和5817.78万元,并不存在持续的、较大金额的应付款项余额增加。
  这岂不是很奇怪的数据表现?一方面是针对巨额采购没有实际支付采购款,另一方面则从资产负债数据变化来看,也无需在以后年度进行支付,难道中钢制品院3年累计下来多达亿元的采购是“免费的午餐”?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很令人怀疑其采购数据当中存在很大问题。
其他文献
A股市场过去的一年,可谓是各类极端行情“浓缩”的一年,对所有市场参与者均是一场重大的“洗礼”。回顾2015年的业绩,龙腾资产所有的产品均显著跑赢市场,取得了近70%的年度回报,特别是3年期(2013~2015年)业绩,取得了约200%的回报,而经过巨震的上证综指2015年上涨不足10%。对于当下的市场,吴险峰还是持乐观态度,并且在仓位中主要配置了新兴产业股。  作为龙腾资产的掌门人,吴险峰崇尚中庸
期刊
自3月以来,次新股指数掀起了一轮强劲反弹,逆势走强格局凸显。下周将继续有朗迪集团和天鹅股份启动申购。在申购新规的指导下,年内已有近30家新股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新股的火热始于申购环节的超低中签率,紧接着便是连续一字板的上涨,目前已蔓延到开板后新一轮资金的接力抢筹,整个环节赚钱效应都相当显著。  下周申购的两家新股基本面一般  下周将有朗迪集团(周一)和天鹅股份(周五)陆续申购,顶格申购的投资者需准备
期刊
微调利后市  《红学堂》:老文,上周采访时你的观点很明确:大盘箱体震荡把握活跃个股,快进快出。本周的走势也确实如此。周四几大股指都收出了一根大阴线,对于后市你怎么看?  文太彬:周四收了一根大阴线,抛开8日的大股东减持和中晋系崩盘的利空影响,技术上在30分钟K线图上也存在调整的要求。在有调整需要的时候,配合利空出现幅度较大下跌是正常的,不要被一根阴线吓到。  目前的多头格局没有改变,难道天天大阳线
期刊
3000点一线是重要中枢位  《红学堂》:上一期文章中我们说了3月的行情为全年奠定了基础,从4月的第一周交易来看,市场基本一直在2950~3050点徘徊。后市怎么走?请嬴石老师来解析。  嬴石:我们先从技术层面来分析:  形态上,从3月中旬开始,市场就在2900点~3000点做整理平台,这也说明整个市场主力的控盘水平相当出色,整个市场的合力在3000点形成了一个平台中枢。围绕3000点中枢,市场多
期刊
作者注:市场不振,繁因如星,实难细数,惟投资回报为果,故交易方法实胜其他。鉴于此情此景,思量百般,想抖一些雕虫小技,引诸君笑谈,以解萎靡之困。  趋势暂行,量能略稳,市场微醺,但风险依旧,主线不明。从技术上看,本周是一个略微缩量整体稳定的市场走势,箱体上移也较为稳定,周四和周五的下跌也属于正常的回调,但和上周比起来,明显劲头不足,所以风险在加大。但个股操作方面,这段时间是绝对的弱势环境。所以笔者找
期刊
本周A股市场先涨后跌,上证指数跌0.82%,深成指上涨0.33%,创业板指涨1.11%。转债指数方面,上证转债周涨0.15%,中证转债微涨0.08%,深证转债则下跌0.29%。  具体个债来看,江南转债4月6日上市交易,开盘报于125.09元,首日涨3.27%,周涨2.60%;涨幅居前的有,国贸转债周涨2.05%、九州转债周涨1.97%、蓝标转债涨0.55%、格力转债周涨0.34%,三一转债周涨0
期刊
本周,上证指数猛烈地突破至位于3000点附近的压力位以上。顾比复合移动平均线指标(GMMA)短期组均线已经运行至GMMA长期组均线的上边缘以上,这是行情看多的行为,显示出强上升趋势突破的信号。  GMMA长期组均线的收敛在持续,发散宽度已经从上周的69个指数点缩小至39个指数点,这是趋势发生变化的基本前提条件。GMMA长期组均线收敛速度的加快意味着强反弹形成的机会更多,投资者对于新的上升趋势形成的
期刊
本周两市B股依然维持窄幅波动,上证B指报收373点,一周下跌0.43%;深证B指报收1134点,一周下跌0.3%。  具体来看,上证B指本周分时走势就像圆弧顶,前半周探底回升,周三顶部震荡,后半周震荡回落,一周最大波幅也就8个点,上档始终受阻于年线压力,到了周五,大盘跌破10日均线,表明短期趋弱了。目前日交易金额始终维持低量水平,说明没有场外增量资金参与,仅靠存量资金已经很难推动市场走高,所以反弹
期刊
4月1日愚人节,阿里巴巴当家人马云给所有女生传授了一项“败家”新技能,即淘宝网计划在4个月之后推出全新购物方式buy+,利用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技术,未来买家可以足不出户,身临其境逛遍全世界,这也让虚拟现实概念再度被市场关注。其实除了阿里巴巴,Facebook、微软、Google、苹果以及腾讯、小米、暴风科技等国内外科技巨头也纷纷抢滩VR市场,其布局涉及游戏、直播、视
期刊
债转股成为近期市场的一个热点话题,据说有1万亿元债务将在3年之内试点债转股。让人莫名其妙的是,不少市场分析师居然认为这是一个利好消息,声称债转股将对A股市场催生千点行情。债转股意味着增加股票供给,虽然这些股票暂时不能上市流通,但最终还是要流向二级市场的,由二级市场投资者接盘,因此这绝对是利空消息。然而,目前一些市场分析师将债转股鼓噪成利好,这将严重误导管理层的决策,从而给A股市场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