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的波兰女孩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青年女子,用她一卢布一卢布积蓄起来的一点钱,取得了听课的权利;她可以由布告上的复杂时间表里列着的无数课程中,选她愿意听的课,她在那些“实验室”里有了自己的位置;那里有人领导,有人指导,她可以不必盲目摸索着运用各种仪器做简单试验了……
   她迷上了几个严肃的先生,这些人的头衔是“最高学府的教授”,她要掌握他们的知识。依照那个时代的可敬的规矩,他们上课都打白领带,穿黑礼服,衣服上总带着粉笔灰。玛丽就看着这些庄重衣服和灰色胡须过日子……
   在开始的几个星期里,她遇到了一些没有料到的障碍。她认为自己精通法文,她错了;常有整个句子因为说快了听不清楚。她认为自己受过充分的科学教育,能够轻易地跟上大学的功课;但是她在普沙兹尼士附近斯茨初基那个乡下地方独自进行的研究,與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通信得来的知识,在工农业博物馆里碰运气做的实验,都不能代替巴黎中学毕业生的扎实的教育,玛丽发现她在数学和物理学知识上有极大的缺陷,为了得到她时时刻刻羡慕着的理学士的华贵头衔,她必须努力用功!
   这天是保罗·阿佩尔讲课,解释很清楚,说法很别致。玛丽到得很早。这个波兰女子坐在凳子上,脸上带着赞赏的微笑,她那饱满的宽宽的前额下面,极浅的灰色眼睛发出幸福的光芒。怎么会有人觉得科学枯燥无味呢?还有什么东西比支配宇宙的不变定律更醉人?还有什么东西比发现这些定律的人类智慧更神妙?这些非凡的现象,以和谐的原则彼此联系;这种次序,表面上无次序而实际上有次序;与它们相比,小说显得多么空虚,神话显得多么缺乏想象力啊!
  读书笔记
   这几段叙写的是居里夫人来到巴黎求学的故事。居里夫人来到她梦寐以求的知识殿堂,迷上了“最高学府的教授”,“她要夺取他们的秘密”,她对科学的求知欲望湮没了她生活中的一切窘境。
   第一段用分号隔开的三个句子,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居里夫人生活和学习的困境,却也衬托出她对实验的痴迷。最后一段中连续的发问句式,构成排比的修辞,强烈地表达出居里夫人对科学知识的渴求。
其他文献
1942年,祖父出生于南昌市抚河桥边一个贫苦家庭。他的父亲想把他卖了换酒喝,他的母亲拼命阻拦才救下他。为了供他读书,母亲日夜不停地工作。即使是这样,他也只读完小学,便不得不辍学了。   祖父辍学后,他的父亲就让年仅14岁的他去拖板车。一天下来,整个人都要散架了。不但工钱被父亲夺去,更要受打骂之苦。祖父回忆道:“那是我人生中最无助的时候,但我不断告诉自己,要坚强,要坚强。”   1958年,祖父的父
期刊
我们家乡有一种香瓜叫作“灯笼红”。这瓜熟透了以后,瓤儿红得像点亮的灯笼。我的曾祖母就像熟透了的灯笼红。她面孔黧黑,布满老树皮般的皱纹,可是心灵却如瓜瓤,又红又甜。我的童年时期见过不少这样的老人,他们经历了艰难的一生,最后在生命的内部酿出并积聚起隽永而仁慈的美好性灵。   曾祖母至少活到80岁以上,我4岁那年,她无疾而终。我跟她在一盘大炕上挨着睡,她死的那天晚上,把我的被褥铺好,像往常那样,如打坐的
期刊
常言道:“一言一行,传出性情。”写人的文章,自然离不开人物的言语与行动。而人物的言行,往往又得以具体的事例作为载体。因此,人物塑造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例是否恰当,是否典型,是否鲜活。具体而言:所谓恰当,是讲选择的事例要符合人物的性情,切中命题的要求;所谓典型,是讲材料要精彩动人,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所谓鲜活,是讲材料要源于现实生活,蕴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要与众不同,展示自我独特匠心。
期刊
父亲小时候家里很穷。过生日的时候,能吃上一个鸡蛋,就已经是很幸福的事了。只有在他生病的时候,奶奶才会做肉汤给他喝。神奇的是,父亲喝了肉汤后,病就好了(喝肉汤能治病?这太不可思议了,后来我才明白,父亲是因为营养不良才生病的)。   父亲从小勤奋好学。虽然家里穷,但没有浇灭他对学习的热情。每天天刚蒙蒙亮,父亲就会牵着牛,迎着露水,一边放牛,一边读书。牛在吃草,父亲在看书;当别的小孩在玩耍时,父亲还在看
期刊
直到我16岁离家之前,我们一家7口全睡在同一张床上,睡在那种用木板架高铺着草席、冬天加上一层垫被的通铺。   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没错,不过,不包括父亲在内。   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同样的,孩子们也是。   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因为下课回来时他不在家。因为他不在,所以整个家就少了莫名的肃杀和压力,妈妈的形容是“貓不在,老鼠呛须”。  
期刊
1937年11月,朱德总司令的老师的儿子邓辉林从四川随抗日部队来到洪洞县八路军总部看望朱德,告诉他四川老家仪陇正逢旱灾,家里人因他参加革命而遭受株连和迫害,生活異常艰难。一番话让朱德想起了自己80多岁的生母和养母。由于自己忙于革命,一直没能照顾她们。他担心二老不能度过荒年,很想接济一下,尽一个孝子应尽的义务。然而,身为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却苦于身无分文,于是在11月29日,他给四川的儿时好友、同学戴
期刊
就要考试了,我趴在书桌上,拼命赶着堆积如山的作业。您坐在一旁的沙发上剥粟子,您知道我最爱喝粟子粥了。熬粟子粥可是一个既费精力又耗时间的活儿,但为了我,您隔几天就会熬一次。   您弓着背,左手边放着一个大盒子,右手握着水果刀,先拿刀在粟子上割一个小口,再顺口子剥开。您的拇指被压得通红,宽大的手臂更加臃肿。只听见“吱吱”的剥皮声与“滴滴”的钟表声交织在一起,这样的声音,仿佛是一曲婉转优美的小夜曲。不一
期刊
虽然刚出生时,我们的那根连接母体的脐带已经被剪断,可是,与母亲精神上的血缘关系却终生难以割断。十几年来,也许你与母亲朝夕相处,母亲一直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你,但是,沐浴在母爱中的你真正了解自己的母亲吗?母爱的呈现方式有哪些呢?  思维拓展   1.爱中有严。如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中,母亲“没有打骂过我们”,但对于父亲的吸烟、喝酒,母亲“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胡适《我的母亲》中,母亲“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
期刊
一百多年前的民国,是一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年代。   那时候八国联軍的烟火还未散尽,租界里还竖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中国人奋起抗争,扔掉烟枪和鸦片,换上了儒雅的中山服,有的穿起了军装,穿越时光,依旧能看见他们毅然决然的坚定神情。   但人们也没有忘记生活。民国橱窗中优雅华贵的旗袍、五彩斑斓的玩具,还有吸引了人们眼球的糖球,无不说明了这点。那是属于我们太爷爷太奶奶辈的童年回
期刊
好一个阳光女孩!我第一次看见她时,内心不禁蹦出这样的感慨。那个时候,她梳着学生头,圆圆的脸上那双能笑的眉毛特别引人注意,端坐在运动会主席台上,帮宣传组的老师念稿子:“金懿锋同学,你是好样的,祝贺你在200米预赛中旗开得胜……”清脆甜美的声音在暖暖秋阳中扩散。同学告诉我:“她就是彭雪!”   再次见到她时,是在上早学的路上。深秋的寒雾浓重,那天我起得有点晚,担心要迟到了,一路小跑。突然,一个架着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