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国门”引航员姚泽炎技术高超的长江“代驾”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anxiya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横贯中国东西部,流程6300多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繁忙、货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引航员,把外籍船舶安全地引进、带出港口,或在港内移泊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中国对外籍船舶进出实施强制引航,姚泽炎就是一位长江引航员。
  一定要让外国船员叹服
  姚泽炎今年55岁,是长江引航中心高级引航员。在这个岗位上,他创造了同行难以企及的业绩:从业35年,引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籍船舶8000多艘次,引航里程达8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0圈……
  老姚1985年毕业时,正值改革开放如火如荼。这一年,国家决定在长三角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大量外籍船舶需要停靠中国港口。海港引航专业毕业的姚泽炎,毕业分配时成了“香饽饽”。跟着师傅第一次登上外轮,觉得一切都很新鲜。外轮上的新型雷达很先进,刚走出校门的姚泽炎,怎么也没法将雷达调整到理想状态。外籍船长不耐烦地说:“引航员先生,请让我们的驾驶员,帮你把雷达调好吧!”话说得委婉,但潜台词很明显———你们中国引航员不行!“当时感觉就两个字———耻辱!”老姚依然记得当年的尴尬。从那时起,他下了狠心,一定要让外国船员叹服中国引航员。
  中国的引航史,犹如长江航道一样曲折。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瓜分中国,外籍引航员几乎垄断了中国的引航业。直到1952年,最后一名外籍引航员才离开中国。历经一百多年,中国的引航权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失而复得。因为有着这样一段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更珍视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中国对外籍船舶进出实施强制引航。多年之后,姚泽炎的引航技术已经炉火纯青。一次,他引航一艘外轮,几下就把雷达调好了。外籍驾驶员非常惊讶,这是当时全世界最新型的雷达,竟然被一个中国引航员运用得如此娴熟,对方反过来向姚泽炎请教使用方法。
  他是出了名的好脾气
  长江港口对外开放35年,长江航运发生了巨变。上世纪80年代初,姚泽炎几天才引一艘船,现在每天就要引一到两艘船。引的船也从一两万吨,到现在的一二十万吨。老姚感慨地说:“60多个国家,只要有船的,基本上都来过了!”引航员看似风光,只有身在其中才知道艰辛。35年来,姚泽炎年均工作不少于340天。12月中旬,记者跟着老姚攀着摇摇晃晃的软梯,登上一艘几十层楼高的外轮。
  “要趁着江水把艇推到最高处时,一把抓住轮船的软梯往上爬,不然脚很容易夹在两条船之间,非伤即残。”老姚反复嘱咐记者。
  爬上外轮,他把船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然后与外籍船长进行交接。在接下去的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里,老姚几乎全在驾驶台前。眼睛紧盯着海图和舷窗,耳边是高频电话。外籍船员甚至老姚的徒弟,都觉得高频电话声音太大,老姚却坚持开着,“这是与江上其他船舶同步的方式,不能随便关!”老姚的坚持并不是多余的。长江水情复杂,大量船舶因为年久失修存在各种毛病,这是外籍船长最不愿告诉引航员的事情。老姚说,引航的船里面,平均两三天就有船失控。因为发生了事故,或严重违章,几乎每天都有引航员待岗甚至转岗。他到现在没有待岗,只是运气好。有人说他倔强,但老姚其实是出了名的好脾气。他说:“脾气好不是天生的,而是磨出来的。”
  引万国船,吃千家饭。上俄罗斯的船,吃饭时外套必须要挂在餐厅外面;在韩国船上,吃饭要赤脚踩在地板上;碰上来自伊斯兰国家的船,遇到斋月,船员们白天不吃饭,他就只能啃面包……无论条件如何艰苦,习俗多么难以适应,老姚都会坚持在船上吃饭。客随主便,入乡随俗,与各国船员的关系就近了。
  他在引航时摔了一跤
  “把船性、水性、人性融为一体”“随机应变”,这是老姚的两句口头禅。
  一次,老姚登上一艘刚修完的外籍老旧油轮。为了省钱,修理后没有试航,而是直接开航。结果离开船厂不到20分钟,主机发生故障,船速慢了下来。老姚心里一揪,前方距离苏通大桥不到3海里,这艘228米的庞然大物,10分钟内要是控制不住,就可能撞上桥墩。老姚当即发出失控信号,发布航行动态提醒其他船只避让,船舶掉头离开主航道,潜水拋锚待修……结果,这艘船在离苏通大桥300米处,划出一道弧线绕开桥墩,三艘黄沙船几乎擦到巨轮尾部。
  这时,船舶主机熄火,巨大的惯性让巨轮像脱缰的野马冲向浅滩,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抛锚,抛锚控制速度!”老姚再次果断下令。200米、150米、100米……终于,巨轮在浅滩前50米停了下来。所有人欢呼雀跃。经得起惊涛骇浪,源于骨子里对工作的热爱。有一次,老姚在引航时摔了一跤,为避免耽误船期,他忍痛把船引出了长江,又把另一艘船引到南通港,这才去医院检查,结果是髌骨骨裂。
  爱人问他为什么不及时去医院,他说:“大船船期一耽误,就是十万美元的损失,帮人家省点是点。”他在家休养一个多月,抽空写了三篇论文。这也是女儿和父亲难得相处的时间。不过老姚还是坐不住,到站长办公室要求上船。站长不同意:“伤筋动骨一百天,养好了再回来!”老姚急了,“我已经好了,我跟我老婆一起写保证书,还不行吗?”站长看着这头打着绑带的“犟驴子”,最后只能依了他。老姚不爱打扮,但每次执行任务前,总是制服笔挺。给老姚熨衣服,则是爱人每天最用心的事情之一。穿上熨好的制服,老姚习惯早早地站在门口等车,留给家人一个堂堂正正的背影。
  据《新华每日电讯》杨绍功/文整理
其他文献
去年12月26日,84岁的表演艺术家谢芳现身国家大剧院排练厅,忆及自己的表演生涯,她直言,“林道静(《青春之歌》)、陶岚(《早春二月》)、竺春花(《舞台姐妹》),我演过很多角色,这里面,陶岚可能是跟我本人最接近的。”  塑造知性女性  当日,电影《早春二月》中“陶岚”的扮演者、老一代电影艺术家谢芳前来探班国家大剧院版的话剧《二月》,该剧由著名戏剧导演李六乙携手音乐总监陈其钢、作曲王之一、舞美设计龚
期刊
巨晓林院做懂行的技术“小巨人”  他衣着普通,总是笑着说自己是农民工;他个头不高,却被工友们称为“小巨人”;他只有高中文凭,却研发和革新工艺工法143项,记下了近300万字的施工笔记。他就是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接触网高级技师巨晓林。工作32年来,巨晓林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知识型工人、国家级技能大师、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1987年3月,巨晓林走出陕西省
期刊
北京的“花儿行”无数令人感动的往事,造就“花儿金”传奇。  文献载:绢花,也称“京花”,起源于明朝崇文门外的神木厂大街,以丝、绸、缎等为原料,经凿、染、握、攒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燕京岁时记》里这样描述,“崇文门外迤东,自正月起,凡初四、十四、二十四日有市。所谓花市者,乃妇女插戴之纸花,非时花也。花有通草、绫绢、绰枝、摔头之类,颇能混真。”  美好之物,人们用锦比喻。暮冬早春,寒风吹彻枝头香絮,城
期刊
在笔者印象中,曹灿无疑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近半个世纪的真正“顶流”(顶级流量)。他不仅是伴随着“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嗒嘀嗒、嗒嘀嗒……”而红遍全国的“曹灿叔叔”,亦是随着电波传之久远的《向阳院的故事》《野蜂出没的山谷》《艳阳天》《播火记》《李自成》《地球的红飘带》《少年天子》等长篇小说所共同打造的“演播艺术家曹灿”,他还是《雷锋》《天山脚下》《沙恭达罗》等四十多部话剧,《你好,太平洋!》《特
期刊
四个人中,胜利是最先离去的,这位姐姐因癌症最先告别了大勇、海滨和简之。他们是大学同班同学,胜利和简之是女生,大勇和海滨是男生。按年龄大小為序的话,胜利、大勇、海滨和简之。这四个人是当时班里关系最好的“四人帮”。  毕业后,胜利和大勇留在了求学的城市。海滨被分配回北方老家的那座海滨城市,他却非要寻找诗和远方,投奔了南方的一座更开放的海滨城市,所以他的名字只能叫“海滨”。简之回到了西北老家省城,那时大
期刊
2020年,紫禁城迎来建成600年。“我们将迎来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年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通过一系列活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在辞旧迎新之际,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给人们带来一份“大礼”。自2019年4月8日上任后,王旭东首次面对媒体,并接受人民日报专访,介绍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重点活动。  挖掘紫禁城的艺术价值  历史的长河奔涌向前、时间的结绳铭刻闪耀,从1420年到20
期刊
从事文学编辑四十余年、已八十六岁高龄的张守仁出版了最新散文集《名作家记》,记述他与数十位著名作家的交往。  汪曾祺曾赠予张守仁一首诗,“独有慧心分品格,不随俗眼看文章。归来多幸蒙闺宠,削得生梨浸齿凉。”张守仁出生于1933年,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他是《十月》文学期刊创始人之一,他著有散文集《废墟上的春天》《文坛风景线》等,译作有《道路在呼唤》(俄)、《魏列萨耶夫中短篇小说集》(俄)
期刊
牛肉是一种在我国出现较早、传统也较广的食材。目前,“窦店益生”排酸牛羊肉已成为北京市清真肉类市场重要供应产品,之所以闻名,不仅仅在于恒升畜牧养殖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房山区重点龙头企业,也是京郊存栏最大、养殖水平最高的肉牛养殖基地,靠的就是两个字:讲究!  踏进窦店恒升畜牧养殖中心大厅,“窦店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和“北京房山区窦店恒升畜牧业循环农业演示沙盘”展版,吸人眼球。养殖中心的音乐声不时传入耳
期刊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复旦大学教授王安忆还记得,为了在中文系开设创意写作专业,那一年她多次往返京沪,到教育部开论证会的情景:“群贤毕至,有时任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旅美华人作家严歌苓等。一位老先生态度强硬,坚决反对在中文系设立写作硕士。他反复说王安忆,你就好好上课,别搅和设专业。”  老先生的反對并不奏效。在王安忆和时任复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的努力下,2009年,复旦大学中文系在中
期刊
周大新  当代作家,河南人。曾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第三届人民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冯牧文学奖、南丁文学奖等。  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朝文、捷克文。多部作品被改编为戏剧、电影和电视剧。其中,中篇小说《香魂塘畔的香油坊》被改编为电影《香魂女》后,在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荣获金熊奖。  2019年9月23日,周大新长篇小说《湖光山色》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评论家胡平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