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天然林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问题,本文从天然林的功能,探讨了对天然林的保护是人类的责任,并提出几点建议,建议坚决制止毁林开垦与退耕还林和加大执法力度,实施依法治林。对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天然林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
引言
天然林又称自然林,包括自然形成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萌生所形成的森林。其特点是环境适应力强,森林结构分布较稳定,但成长时间较长,按其退化程度可以大致分为原生林、次生林和疏林。是一种保持自然状态的森林,是森林演化的顶级群落,有丰富的物种,良好的森林的结构和防护功能,生态系列稳定上,有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次生林是经人为采伐和破坏后,天然恢复起来的森林,一般由先锋树种组成,郁闭较低,大多丧失原始林的森林环境,生态稳定性和生态功能较差。在我国的东北,有一大部分就是属于次生林。一般来说,天然林的生物链条完整独立,物种的分布立体而丰富,有较强的自我恢复的能力,物种的多样化程度极高,对环境及气候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世界上现存最著名的天然林包括:非洲中部热带雨林,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俄罗斯北部的寒带针叶林,美国大峡谷地区等天然林。
1、天然林的功能
天然林的资源在木材产中居主体地位,它可以提供大量的成才,支援国家的建设,从而创造大量的财富,而且天然林的资源,也可以在非木质副产品生产中,创造可观的价值。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天然林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同时,天然林的生态保护功能也是不可低估的生态保护者。树木在成长过程中,透过树叶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调节大气组成,森林每生产1克干物质需要吸收1084克二氧化碳。单位面积的森林体储存的碳是农田的20—100倍;天然林的腐殖质物质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天然林辽阔的覆盖可以净化空气,降低污染,森林在抗性范围内通过呼吸、吸附和吸收等可以减少大气中的有害气体、灰尘、烟雾和酸雨等物质。天然林可以涵养水源,减少自然灾害,天然植被通过树冠、凋落物和根系三个层次对降水再分配,并影响土壤结构,使林地的非毛管孔隙度和水分的下渗速度显著地大于荒地。降雨部分被林冠和地被物截留,更多的降水渗入土壤。使雨后林地表径流显著小于荒地,这就是天然林蓄水的主要原理;天然林可以保持水土,保障农业生产,我国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的源头和部分农业产区周围,对维持长江、黄河、黑龙江、松花江、珠江、钱塘江、渭河等流域的生态稳定性,保障农业持续的稳产高产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天然林结构复杂,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多种动植物生存和繁衍的栖息地,因此成为最丰富的生物和基因资源。
2、对天然林的保护是人类的责任
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洪水的灾害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红水过后使国人普遍认识到,洪水的发生,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因为在洪水源头的大江大河沿岸,多年来毁林开垦、森林植被大多被破坏,早已显现水土流失的严重后果,发生的特大洪灾。让我国受到了多大的经济损失。痛定思痛,那场灾难和森林植被的急剧减少是有密切关系的。据资料计算,有林地每公顷泥沙流失量为0.05吨,无林地2.22吨,二者相差44倍。20厘米厚的表土,被雨水冲净所需时间有林地为57700年,裸地仅为18年。如果没有森林,地球上所有的土地早已被雨水冲刷得千疮百孔。就我国而言,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6万多平方公里,而仅有1/4的水土流失得到治理。由于我们单纯追求经济的发展而不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对有限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从而形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绿色植被的消失带给人们的绝不仅仅是洪灾。据专家测定:从热带雨林演替到干草原、沙漠仅需百把年,甚至更短的时间,不少科学家预言,破坏生态带来的灾难将是下个世纪人类最大的灾难,这种预见绝非危言耸听,在严峻而又残酷的现实面前,我们终于制定了禁伐长江上游森林的决定,这是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重大决策。2009年初国务院出台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更进一步确定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一定要进一步加大对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大意义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森林的多功能性和多效益的认识,努力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形成全社会强烈的实现愿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整个社会对保护天然林资源这项功在当代、荫及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形成共识,并主动参与、支持和监督工程的实施。
3、制止毁林开垦与退耕还林
1998年特大洪灾过后,国务院及时发出了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采取严厉措施,抢救和保护森林资源。朱镕基总理提出的我国治理水患“三十二字”方针中,把“封山植树、退耕还林”摆在首要位置。近几年林业生产和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至今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些地方由于没有正确处理好保护森林资源和发展经济的发展关系,致使毁林开垦、乱占林地行为十分严重。因此,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坚决杜绝以牺牲生态环境,破环森林资源为代价谋求经济发展的行为,狠狠打击一切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犯罪行为,做好退耕还林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退耕还林工作做到责任、资金、时间、地块“四落实”,以确保全部退耕还林。
4、加大执法力度,实施依法治林
《森林法》是我国的林业大法,一定要坚决执行,依法管理森林资源和林业生产。加强森业法制建设,围绕新森林法的实施,抓好林业的立法和法规的配套工作,重点抓紧做好林地管理办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征收管理办法等的制定工作;加强林业执法和执法监督,坚持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凭证采伐、凭证运输木材;坚持林地总量控制、用途管制和征占用林地由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坚决制止乱砍盗伐林木,狠狠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各种违法行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造就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熟练、清正廉洁、严格执法的林业执法队伍,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结语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国经历了1998年特大洪灾之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全国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庞大复杂,具有综合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要保证这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顺利实施,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曹宇,梁国利.对天然林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8:236
[2]李洪生,王明慧,張斌.结合退耕还林浅议山西省天然林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防护林科技.2005—01—10
【关键词】生态环境;天然林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
引言
天然林又称自然林,包括自然形成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萌生所形成的森林。其特点是环境适应力强,森林结构分布较稳定,但成长时间较长,按其退化程度可以大致分为原生林、次生林和疏林。是一种保持自然状态的森林,是森林演化的顶级群落,有丰富的物种,良好的森林的结构和防护功能,生态系列稳定上,有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次生林是经人为采伐和破坏后,天然恢复起来的森林,一般由先锋树种组成,郁闭较低,大多丧失原始林的森林环境,生态稳定性和生态功能较差。在我国的东北,有一大部分就是属于次生林。一般来说,天然林的生物链条完整独立,物种的分布立体而丰富,有较强的自我恢复的能力,物种的多样化程度极高,对环境及气候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世界上现存最著名的天然林包括:非洲中部热带雨林,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俄罗斯北部的寒带针叶林,美国大峡谷地区等天然林。
1、天然林的功能
天然林的资源在木材产中居主体地位,它可以提供大量的成才,支援国家的建设,从而创造大量的财富,而且天然林的资源,也可以在非木质副产品生产中,创造可观的价值。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天然林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同时,天然林的生态保护功能也是不可低估的生态保护者。树木在成长过程中,透过树叶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调节大气组成,森林每生产1克干物质需要吸收1084克二氧化碳。单位面积的森林体储存的碳是农田的20—100倍;天然林的腐殖质物质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天然林辽阔的覆盖可以净化空气,降低污染,森林在抗性范围内通过呼吸、吸附和吸收等可以减少大气中的有害气体、灰尘、烟雾和酸雨等物质。天然林可以涵养水源,减少自然灾害,天然植被通过树冠、凋落物和根系三个层次对降水再分配,并影响土壤结构,使林地的非毛管孔隙度和水分的下渗速度显著地大于荒地。降雨部分被林冠和地被物截留,更多的降水渗入土壤。使雨后林地表径流显著小于荒地,这就是天然林蓄水的主要原理;天然林可以保持水土,保障农业生产,我国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的源头和部分农业产区周围,对维持长江、黄河、黑龙江、松花江、珠江、钱塘江、渭河等流域的生态稳定性,保障农业持续的稳产高产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天然林结构复杂,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多种动植物生存和繁衍的栖息地,因此成为最丰富的生物和基因资源。
2、对天然林的保护是人类的责任
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洪水的灾害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红水过后使国人普遍认识到,洪水的发生,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因为在洪水源头的大江大河沿岸,多年来毁林开垦、森林植被大多被破坏,早已显现水土流失的严重后果,发生的特大洪灾。让我国受到了多大的经济损失。痛定思痛,那场灾难和森林植被的急剧减少是有密切关系的。据资料计算,有林地每公顷泥沙流失量为0.05吨,无林地2.22吨,二者相差44倍。20厘米厚的表土,被雨水冲净所需时间有林地为57700年,裸地仅为18年。如果没有森林,地球上所有的土地早已被雨水冲刷得千疮百孔。就我国而言,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6万多平方公里,而仅有1/4的水土流失得到治理。由于我们单纯追求经济的发展而不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对有限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从而形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绿色植被的消失带给人们的绝不仅仅是洪灾。据专家测定:从热带雨林演替到干草原、沙漠仅需百把年,甚至更短的时间,不少科学家预言,破坏生态带来的灾难将是下个世纪人类最大的灾难,这种预见绝非危言耸听,在严峻而又残酷的现实面前,我们终于制定了禁伐长江上游森林的决定,这是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重大决策。2009年初国务院出台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更进一步确定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一定要进一步加大对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大意义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森林的多功能性和多效益的认识,努力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形成全社会强烈的实现愿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整个社会对保护天然林资源这项功在当代、荫及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形成共识,并主动参与、支持和监督工程的实施。
3、制止毁林开垦与退耕还林
1998年特大洪灾过后,国务院及时发出了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采取严厉措施,抢救和保护森林资源。朱镕基总理提出的我国治理水患“三十二字”方针中,把“封山植树、退耕还林”摆在首要位置。近几年林业生产和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至今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些地方由于没有正确处理好保护森林资源和发展经济的发展关系,致使毁林开垦、乱占林地行为十分严重。因此,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坚决杜绝以牺牲生态环境,破环森林资源为代价谋求经济发展的行为,狠狠打击一切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犯罪行为,做好退耕还林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退耕还林工作做到责任、资金、时间、地块“四落实”,以确保全部退耕还林。
4、加大执法力度,实施依法治林
《森林法》是我国的林业大法,一定要坚决执行,依法管理森林资源和林业生产。加强森业法制建设,围绕新森林法的实施,抓好林业的立法和法规的配套工作,重点抓紧做好林地管理办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征收管理办法等的制定工作;加强林业执法和执法监督,坚持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凭证采伐、凭证运输木材;坚持林地总量控制、用途管制和征占用林地由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坚决制止乱砍盗伐林木,狠狠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各种违法行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造就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熟练、清正廉洁、严格执法的林业执法队伍,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结语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国经历了1998年特大洪灾之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全国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庞大复杂,具有综合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要保证这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顺利实施,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曹宇,梁国利.对天然林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8:236
[2]李洪生,王明慧,張斌.结合退耕还林浅议山西省天然林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防护林科技.200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