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政策在环境问题中的综合分析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ax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不断的损害着我们的生存环境。政府决策对于环境影响的双重性使我们在面对生态环境决策是谨小慎微。本文从技术与决策的角度,分析两者对环境问题的影响及原因,从而提醒人们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关键字】 科学技术;政策决策;环境问题;环境伦理
  
   环境问题是贯穿人类历史的社会性问题。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威胁。从物质层面,给环境问题下个定义,是指随人类经济活动(特别是工业活动),因直接或者间接而产生的环境污染或环境的质量或形态的变化所形成的社会的损失。
   有关环境问题方面的探索,学术界依据不同的角度提出种类犯过的观点和对策。加勒特从“公地的悲剧”这一概念阐述环境问题的原因;岩佐茂认为生产——小非——废弃的生活导致环境问题;保罗与安妮H. 埃利希将环境问题归咎于人口的膨胀,富人奢侈性消费及对支持这类消费但有害环境的科学技术的依赖的增强。 这些观点然从不同角度展开对环境问题的探索,但这些学者研究目的是从理论上寻求出环境问题的产生的原因,这些研究为理解人类的行为选择提供了基础性的理念。
  科学技术对环境的负面作用
  损害生物多样性。生物对多样性不仅是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所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但是,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人类活动的巨大压力与威胁,各种原因,不仅有围湖造田、毁林开荒、过度放牧、滥捕野生动物及城市化等因素,也有科技的发展造成的影响。
  农业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现代农业的重要目标与发展领域之一,是培育、推广优良农作物、动物品种。但若培育、推广优良品种时,不重视传统物种的多样化价值,不妥善保护传统的动植物品种的遗传资源,就会造成生物的多样性的破坏。抛弃大量的传统品种而培育新的品种的做法,损害了生物遗传的多样性。
  克隆技术与转基因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克隆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等高新技术使人类在基因层面改变、创造生物,为农业的育种与繁殖技术开辟发展空间。虽然现代科技令人类在基因层面改变、创造生物,所谓的“科学家”能够操纵基因与细胞,从而获得业绩,但他不能在实验室中创造最简单的生命。没有哪样研究可以使我们忽视遗传物质的丧失所带来的损失。
  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以能源为例,伴随生产、消费方式日趋高耗能及石油等能源的勘探、开采、加工等技术的更新,能源开采量不断攀升。即使是报收的估计,到二十一世纪中叶,石油资源将会枯竭,煤炭可以开采约两个世纪。而且石油等能源的开发和消耗,是造成温室效应及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
  引发与加剧灾难性的环境变化
  日趋复杂而严重的环境污染
   (1)合成化学物质的污染。是人们运用合成化学等相关技术,发明、制造的物质称为合成化学物。主要包括化肥、农药及其他合成材料。此类物品的生产及使用,会造成人类健康的伤害,也危及其他生物的健康,严重破坏生态平衡,成为环境公害。
   (2)基因污染。基因经人工组合,扩散至其他人工培养的生物或者野生的生物种中,融入后者的基因中,导致科技的伦理问题,以致危害生态系统。基因污染是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所产生的一中新的污染形式。
   (3)高科技废弃污染物。因高科技产品更新快、淘汰率高,对其污染问题不能及时处理或者未加以防范,所以高科技污染更加隐蔽。
  臭氧层损耗。臭氧能够吸收99%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于紫外线的伤害。但氯氟类化合物、飞行器排放尾气使高空中臭氧层的含量逐渐变薄。
  温室效应加剧。伴随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二氧化碳的排量极具升高,导致全球变暖的趋势加快。温室效应不但导致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面上升,威胁人类生存。改变降水量等气候因素,引发洪涝、风暴、干旱等灾难性气候。
  二、技术对环境问题的负面作用的成因分析
   (一)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方式。为实现资本利益的最大化,资本投入和经营者采取包括破坏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等手段追求高利润。近代以来,传统技术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与市场经济为基础而建立,利益主体追求剩余价值主导技术的发展,资本的本性导致技术畸形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方式追求高利润,刺激了科技发展,漠视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走上高污染、高消耗的道路。
   (二)技术导致的社会需求对环境造成影响。技术的发展,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后,各种非生存需要发展起来。满足这些需要,有助提高生活质量。超过某限度后,便威胁人类生存。在工业革命与科技革命的时期,人类的征服欲与占有欲被社会化大生产和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刺激着。新的需要的推动,掠夺自然的科技发展起来,自然界沦为被开发、利用、掠夺、改造的对象,损害生物与生态环境的代价,实现了科技进步,文明繁荣。
   (三)科学技术的不可控、生态资源的有限性必然带来环境问题。技术在价值上是中立的,但在应用上有两重性。技术在资源利用、社会实践方面的应用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重性。技术成果的应用不以研究人员的意志为转移,而是决定于政府的决策,决定于社会的需求。
  四、政策对环境问题的负面影响原因分析
   环境问题是很多政府的头等难题。虽然政府为解决环境问题设计很多的措施,在经济方面作出巨大投入,但仍就担心生态环境状况,从很多资料中展示出环境问题没有因为政府的政策而解决,环境仍在恶化。若此情形发展下去,人类生存必将面临威胁,经济发展也很难持续。
  贫穷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往的研究认为,贫困的人开垦土地致使水土流失,在草地放牧致使草场退化,砍伐树木破坏森林资源。但这是表面现象。
   我国“以粮为纲”的政策,提出 “种粮种到山顶,插秧插到湖心”。号召开垦草地种粮,导致草原退化。贫穷不是造成环境问题的直接因素。国家制定政策没有充分评估环境的影响导致环境恶化。其实农民的生活与劳作能够保护自然资源。农民在庄边村头、屋后房前种树,视之为风景林、护村林。农民参与砍伐森林,取决于林业政策。若政策多变,林地产权不稳,“公共资源的悲剧”依旧会发生。
  政治自由对环境问题的影响。缺失政治自由,导致政治激励机制的缺失,使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控制力不足。不难发现,民主与环境污染间有着某些因果联系。在不同国家,数百万人们的健康因环境问题受到损害,而统治者很少受到影响。公民缺少参与的权力,缺少批评的空间,掌权者不会因为治理环境问题失败,承担责任。另一方面,民主会将环境问题的责任传递给领导人和统治集团,促使他们去防止有威胁的环境问题。
   政治自由的另一作用表现于信息传播。民主的实践能传播对促进环境解决有影响的讯息。正义及有进取心的媒体,是偏远地域受污染情况的主要传播者,置政府于窘境。所以,“如果缺乏适当的体系来提供政治的激励,由此造成的空白是不可能由经济激励机制的运行来填补的。”
  五、结论
   技术的发展与政府决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深远而具有决定性的。因此,在技术研发者、政策决策者作出一系列改变生态环境的行为之前,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消除不利的因素,促進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人与生态的和谐共处。
  六、参考文献
  [1] 范瑾. 探析环境问题的深层次原因[D] 华中师范大学.2006(5)
   [2] 崔凤 唐国建.技术与政策在环境问题中的综合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6(1)
  
其他文献
阐述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目的及意义,结合鞍山师范学院的通识课教学改革实践,重点描述了在通识课教育体系中的“通识专选模块课程”的创新实践.
摘要: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扩大,房地产业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急需解决。工程签证是目前缺乏规范管理,却涉及面广、影响金额大的一项具体工作。施工过程中发生了设计变更、工程施工范围及内容变化、材料品质发生变化、土石方工程量、零星工程量均涉及到现场签证。笔者结算自己多年的项目管理经验,总结出当前工程签证中的一些问题和解决办法,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建设工程 签证
1871年10月8日,是个星期天,美国芝加哥街上挤满寻欢作乐的人。就在大家兴致正浓的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天色逐渐昏暗。忽然,城东北一幢房子起火。消防队接到警报,还来不及抬出
生活中,挫折在所难免,什么事都可能随时发生,唯有自信十足的人才能够勇敢而坦然地去面对。怎样才能做到不无端地怀疑自己,走出困惑的泥潭?别让以下这15件负面消极的事情消耗
高能推进系统的高能量特性使得飞行器射程更远,但同时也增大了推进系统及其飞行器的操作使用风险.通过综述目前被国内外导弹、火箭广泛使用的硝酸酯增塑聚醚推进剂及其高能推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公路运输业也在迅速地发展。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靠的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机械现代化。最初修路时,路基的填挖主要靠人工利用锹镐、箩筐等简单工具进行。而目前的土方工程基本使用配套的机械进行施工。挖掘机、铲运机、推土机和平地机的使用不但改善了劳动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提高了工程质量,降低了工程成本。路基的压实也由原来的轻型压路机械(如推土机、轻
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学习的基础,是成功的起点。有关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儿童学习基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内容与要求指出:“利用
期刊
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小男孩奥立弗在6岁那年,遭到生父残忍地抛弃,母亲带着他还有年少的姐姐相依为命。正当“父爱”被质疑,命运似乎无可挽回地滑向黯淡的深渊,一个好爸爸,迈克,
科学技术全球化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在关注科学技术全球化的同时,全球也在关注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期刊
辉瑞酶化学奖是酶学领域唯一的专业奖项,迄今为止已有76位科学家获奖。分析了70余年中,辉瑞酶化学奖的整体情况,研究发现,获奖者的机构分布早期呈现集聚特点,女性获奖比例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