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磨一剑,亦锋亦光焰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ei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陶艺界,有一位陶艺家,他在从事的领域内,在传统与现代、日用与陈设、造型与装饰、釉彩与烧成、书画与雕刻等诸多方面都有成功的创新和骄人的成就,也是这位陶艺家,几十年坚持不懈,以聪敏的才智和执着勤奋,一件一件地创作,一点一点地积累,一步一步地前进,终于从量变到质变,把原属于日用陶范畴的宜兴普通釉陶脱胎换骨,提升到具有文化与艺术欣赏的境界,开创出一个面貌全新的陶艺门类“宜兴新彩陶”。这位陶艺家就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宜兴彩陶研究所所长邱玉林。
   邱玉林,1953年出生于宜兴,1977年江苏宜兴陶瓷轻工业学校装饰专业毕业,1991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大专班进修,现任宜兴彩陶工艺厂彩陶艺术研究所所长。这些年来,他的心中始终涌动着一团炽热的、充满创作欲望的热流。在过去的四十年中,他创作了无数新品佳作,也多次荣获全国陶艺评比一等奖、二等奖。四十多年来,他与陶器打交道,坚持以彩陶创新为已任,用自己的理智信念,开宗立派,使传统日用彩陶器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并贴上了艺术的标签,开创了一条可借鉴、可共荣的陶器艺术新路,并成为了当今宜兴彩陶的一大艺术特色,彩陶被誉为陶都“五朵金花”之一。
   我们今天看到的新彩陶,是邱玉林对陶瓷艺术的追求与辛勤创造。新彩陶,既不是四五千年前仰韶文化的翻版,又不是马家窑文化的复制,也不是简单的陶器上加彩绘。新彩陶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它洋溢着东方民族既含蓄又炽热的情感。它的工艺、技法是现代的,它的艺术语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代情感。邱玉林的宜兴新彩陶汇集了土的艺术、火的魔术、人的智慧和技术,在世界陶艺之林别开生面、独树一帜。 它集造型、书法、绘画、金石、浅刻、浮雕、釉彩、烧成工艺于一体。文化上既汲取古代的秦砖、汉瓦、敦煌飞天元素,也吸收今天的“现代构成”,既有浓墨重彩的釉陶,也有清丽淡雅的无釉细陶。从内容上看,有对收藏者良好祝愿的传统吉祥图,也有作者自己内心情感的渲泻,有雄浑厚重的造型,也有热情奔放的体态,有繁复细腻的精雕细刻,也有线条简练的一挥而就。可以说,新彩陶从造型装饰到表现手法,它所溢出的文化气息是多元化、多方位的。
   通过多年的陶瓷装饰实践,邱玉林大师总结出了“型饰主义”装饰这一概念。“型饰主义”装饰是相对传统装饰而言,建立在传统装饰基础上的一种衍生理念。所谓型饰主义装饰,就是指一件作品的造型与装饰相互融汇、不分主次、相互依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邱玉林将这种造型中兼顾装饰,装饰依附造型,具有这二重设计理念的陶瓷作品称为型饰主义装饰作品。型饰主义装饰是一种带有现代陶艺理念的创作方式,其主要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随形附饰、型饰并用、形饰对应、型饰巧用、型饰外延、型饰内涵等形式。
   彩陶作品“望月瓶”的装饰按瓶体形态喻意,采用图案进行装饰设计,器型内设计两个人在月下舞蹈作为主题图案,人体的边线恰好适合型体边线,使图文与形态巧妙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作品“同一首歌”,其造型形线也是装饰的边线,如此设计让人分不清是为了装饰设计造型,还是为了造型设计装饰,这两件作品都采用随型附饰这一表现手法,先有形,后根据形态进行装饰选材,巧妙地利用器形的特征使型和装饰二者合二为一,营造不可分割的整体艺术效果。作品“芽”采用型饰巧用的表现手法,在一个完整的形上做文章,在坯体还有塑性时用手压迫使坯体凹陷,再将似“芽”的泥点粘上凹处,适当上釉即可。这种手法可在各种形态上改造,且形态变化万千,运用型饰巧用这一手法,能表现出作品的与众不同,让视觉感到新奇,使人产生美妙的形态感受。型饰主义倡导的是改进传统装饰模式,将造型、装饰两个元素融为一体,使陶瓷造型装饰共同创造出一个整体的艺术效果,用同一个主题思想在陶瓷形式上来集中表达中国的文化和艺术。
   艺术是相通的。除了研究彩陶,邱玉林先生近年来还一直对宜兴紫砂这一传统陶艺进行研究和创作,作品“紫玉瓶”就是成功的例子。“紫玉瓶”形体圆润,充满强力线条自然、流畅,在装饰上吸收传统玉雕的精华,以简单的图案连环相扣、排列有序、互相依存,远看面、近看线,繁而不乱、层次分明,赋于传统新的生命活力。这件佳作也荣获了全国陶艺创新设计评比的金质奖,并被国务院紫光阁永久收藏;作品“禅缘壶”以数据构建形体,线条明快简洁,比例和谐严谨;作品“大地之歌”犹如泱泱大地上的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它是以几种紫砂泥绞织形成一种迷幻的、梦一般的自然之美。
   邱玉林先生在过去的四十年中,以一种突破和创新的气度,从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中获取灵感,并以陶艺家的本能去探索和掌握陶性材质,包括陶土釉料的性能与配比,以及窑炉烧成時火焰对陶艺作品产生的窑变规律,将这些规律融进传统文化,融进时代气息,融进他的个性及对人生的深沉思考,融进他对中国化陶艺发展的执着追求。正是他这种努力和执着,中国陶瓷界才出现了既有古老文脉,又有时代精神的宜兴新彩陶。
   邱大师除了陶瓷艺术上取得了可贵的成就外,他也积极地为地方行业生产服务,参与彩陶砂锅坯体的器型设计与配方研究,较大地提升产品的使用性能,使产品畅销国内外;为茅台酒厂研制成功了专用酒瓶系列,产生了很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为陶瓷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其他文献
摘 要 宜兴紫砂壶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艺术,从北宋发展至今,融合了多种文化艺术形式,犹如一座艺术的大观园,带给人精神上的品味和享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紫砂壶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通过多种多样的造型工艺将古往今来的历史文化涵盖其中,具有悠悠古风,又带给人现实启示。本文以紫砂壶“慕明清家具·瑞和”为例,浅谈其造型特点和文化意境。  关键词 紫砂壶;慕明清家具·瑞和;造型设计;文化意境   宜兴紫砂壶是
期刊
摘 要 新梅迎春自古以来被我们的文化赋予了独特的内涵,它代表了万物复苏,代表了春天到来,代表了生机勃勃,用紫砂的语言来塑造梅花,用迎春时节的美景营造出生机盎然的景象,作品“生机盎然”就是以自然的本源作为创作的主题,塑形引韵地传递出一种传统自然、质朴和谐的生命之情,以独特的视角来诠释迎春的主题,展现了紫砂一贯以来传承创新的艺术表达。  关键词 紫砂;花货;造型;梅花;文化   自古以来,梅的形象以坚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以本身的材质、造型、色彩以及承载的文化在我国的艺术史上绽放了卓绝的光彩,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行,当代紫砂壶的造型创作也在不断地适应着我们的文化生活。本文就以紫砂作品“乐陶壶”的创作,来谈一谈紫砂方器制作上所运用的造型和装饰。  关键词 紫砂;方器;造型;装饰   在不断传承的紫砂艺术创造过程中,紫砂方器有着“方匪一式”的特点。紫砂壶的造型繁多,是一种能够展现创作者个性、风格特点突出的陶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除了实用与观赏功能外,往往还被赋予了人文的元素,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载体,留下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烙印。历代紫砂艺人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总是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及情感追求融入其中,以求引起人们思想上的共鸣。人生有其内在规律,但往往总以随机的意象来呈现,因缘际会里,我们遇见一些人;萍水相逢后,我们又离开一些人,而这正是我们无法预料却在不断经历的人生常态,这也是紫砂作品“萍水相逢壶”蕴含的人文寓意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从北宋发展至今,凝结了人们的丰富智慧和情感,体现了几千年来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既具有传统文化的内涵,又具有时代的痕迹,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发展至今,紫砂壶可以说是世界所有壶类中样式最多的,其工艺之丰富、造型之精巧,美轮美奂,让无数人为之叹服。人有千面,壶有万象,每把紫砂壶都代表了作者自身的思想和审美情趣,其造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的审美和内涵,根据实用的需要,古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是集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于一体的艺术品,一把紫砂壶不仅能够体现创作者的精湛壶艺,更蕴含着创作者和爱壶人的美好希冀和祝愿。本文以“桃叶福寿壶”为例,通过浅析其所用泥料、外观造型,展现此壶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同时,通过挖掘其蕴含的“寿桃星里寿星明”的文化内涵,展现此壶的美好寓意和祝愿。  关键词 紫砂壶;桃叶福寿壶;艺术   “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紫砂壶的故乡——江苏宜兴可
期刊
众所周知,宜兴紫砂文化源远流长,伴随着真正具有文人气息的“文人壶”的出现,紫砂陶刻技艺才真正展露出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艺术风华。紫砂陶刻的题材又是在不断汲取传统文化艺术精髓中,开辟了一条属于紫砂语言与陶刻语言相融合的手艺之路。无论是陶器装饰、青铜器铭文、玉器、木雕、石雕、宗教壁画等文化符号的内容,还是书法、绘画、彩绘、金石篆刻等的运用,宜兴紫砂陶刻已然是包罗万象,真正成为紫砂这门大的文化艺术载体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融合了多种文化艺术形式,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充满着思想和情感,独具艺术活力,可谓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紫砂壶从北宋发展至今,行业中人才辈出、佳作迭呈,一个又一个重大的转折,一次又一次重大的创新,为现代紫砂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紫砂壶“鸣远松”是一款经典花器作品,此壶是模仿陈鸣远的“松桩壶”而来,既继承了鸣远壶的风范,又别具一格,此壶寄托了对紫砂花器大
期刊
摘 要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大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深深植根于社会、植根于人们心中,紫砂壶植根于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汲取时代审美和内涵的同时,始终以传统为根,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让人在泡茶品茗的同时,从手中的紫砂壶中领悟到深厚的传统文化,感受到亲近的意味。本文以紫砂作品“大彬执壶”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意境。  关键词 紫砂壶;大彬执壶;造型设计;文化寓意   中国人爱好喝茶,在漫长的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是实用与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它经历几百年的发展,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表现出独特的人文情怀和手工温度,它不仅是实用器,更代表了现代人对返璞归真生活方式的追求,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用紫砂壶泡茶,使用越久而越显温润油亮,它的沁润以及变化让无数人为之着迷,如同与一位好友相处,日久而见人心,无言却忠实。本文以紫砂壶“柿圆”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