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限的条件和空间里施展创意

来源 :星星·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137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星:对于散文诗这个文体,你如何看待?又在写作中秉持怎样的姿态和主张?
  诗人李松璋:诸种文体,如同大自然的百草千花、鸟兽虫鱼、风雨雷电一样,在天空之下大地之上共生共处,每一个都是具有鲜活生命的美丽个体,都有着无可置疑的合理性和无可替代性。我是一个始终坚持散文诗写作的人,从一开始接触到这一文体,便觉得找到了适合表达自己的文学方式,它非常契合我内心的需求和将思考诉诸文字的方式,也是宣泄情感最畅快的出口,尽管偶尔也会写作诗歌、小说和剧本,那是因为有些题材确实不适合散文诗来表达。始终不渝的,永远是散文诗。
  星星:你觉得当下的散文诗该如何革新?
  诗人李松璋:散文诗作为一个年轻的文体,其革新的要求似乎更为迫切。作为一个新文体,它的语言体式、形态构成、品质品貌等基本特征已经确立,而且眉目清晰,我认为,它所面临的挑战应该是题材的广泛拓展,以及表达手法向更广阔更深远空间的开掘、强化与突围。大多数作品同质化倾向严重,流于肤浅的小情感、无关痛痒的感时伤怀、不知所云地追求华丽词藻、堆积意象的作品仍不在少数,这类作品共有特征是贫血或缺钙,缺少思想性,缺少对现实苦痛的真情关注和准确把握,妖艳矫饰,虚热狂躁,耍小聪明,真正的革新者,都应该是冷静和内敛的思想者,有精神高度的写作者,不会伏在书桌前娇声呢喃、自说自话,听不见窗外风雪愤怒的呼啸,看不见远方大树无端扑倒于尘埃的悲壮目光。
  星星:写作对于你的终极意义是什么?
  诗人李松璋:写作是探索自我内心,让创造力和想象力到达无限可能性的一种方式,是以旷野独步的行动克服与生俱来的恐惧、浮躁、虚妄和自卑。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写作这个出口,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将如何安放,苦闷和伤口将如何慰藉。无关名利。它只是一种生命的方式,不如此便觉得没有意义、没有意思、没有滋味,不为拯救世界,也不可能,只为拯救自己。通过写作,我们冷静地、有时也充满激情地与世界交谈,与别人交流,哪怕知者只有一个,也是愉快的。写作是在回应一种内心召唤,一种前定,如果它是宗教,我们就是被差遣的使徒,无怨无悔,有时不免孤独,不免失望,但走在朝圣路上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无数人。长夜漫漫,前路莫测,我们掬一捧烛火,完全可以在相互砥励和温暖中走完最后一程。
  星星:在散文诗写作中,你最看重或者极力体现的主要有哪些方面的艺术能力?
  诗人李松璋:我的散文诗写作,一以贯之的,始终是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和干预、对人性的反思和剖析、对人世的悲观与希望。我总是期待自己能不断突破局限,磨练观察生活的敏锐能力,让哪怕只是几十个字的短章,也要具备只属于自己的思考与气象,尽可能地做到坦诚和准确。我喜欢具有寓言品格的作品,喜欢力量感和让人脊背发冷的奇崛,喜欢让人叫不出声音的发现,喜欢悲怆和一针见血。
  星星:是什么因素驱使你的文学创作,特别是散文诗的写作?
  诗人李松璋:散文诗的种子可能是中学时播下的,那时的课文里有鲁迅《野草》中的《题辞》,有高尔基的《海燕》。语文老师又是一位特别富有才情的青年,他的讲授和在课堂上激情的朗誦,深刻地影响了我,让我认识了散文诗这个奇妙而魅力四射的文体。后来,又读到了波德莱尔的《巴黎的忧郁》,读到了德富芦花、屠格涅夫和泰戈尔,就仿佛,自己的内心和前路被一盏灯照亮了,我想说的话,我的迷惑与悲伤、爱与恨,都可以用散文诗这种灵活多变的形式来表达,无拘无束,痛快淋漓。
其他文献
逃 离  小鸟啄着天空,直到漏下雨。披雪的人忽然推门,惊醒沉睡的嘴唇。  诉说如云,却受制于完美。  讪笑。飘移。  站在大山吐出的舌头上,站不稳,雾一层一层包裹眼神。  往事跌下去又浮上来,如杯子里的脸。如蜂蜜难以挣脱水。  太多不可确认。你将卡带推进深谷,又取回,一遍又一遍,仿佛玩弄人间。  钢琴隐隐,溪流远遁,还是那只鸟,叫声如闪亮的刀片,切开黄昏。  空 集  你在吗?你没有形貌,是怎么样
期刊
一  我打算再要一个孩子!我的女儿出生12年后,我第一次有这样强烈的愿望,一想到这个孩子我会激动起来。  这个愿望越来越强烈,就好像他(她)就是我们家的孩子,一直在一个地方等,有时候我觉得他在星星上,有时候我觉得他围着赤道散步。  “媽妈,我弟弟在天上看着我们呢?他在想咋还不让我回家。”女儿撅着嘴说,“你就让弟弟一个人在外面流浪吧。”  女儿这样说的时候,我透过窗子看着夜空,心里忽然很疼。  “他
期刊
黎明,雪落陇东  早起的母亲,当孩子们还在沉睡的时候,就把一块块奶油蛋糕摆放在他们梦的边缘。  孩子们苏醒后,最先照亮他们眼眸和心灵的,就是来自蛋糕的光芒和温馨。  孩子们寻觅母亲的身影,她隐身于灰白的云天里,深藏不露。  此刻,作为生存于地球上的众多孩子中的一员,我伫立在一座久旱的黄土山塬上,仰望苍穹,一颗感动的心,久久地沉湎于洁净的恩泽之中。  一场雪落下来  在陇东,落下一场雪,是多么令人愉
期刊
一帷时间的幕帐,横亘在眼前。目光如剑却穿不透那飞舞着的羽翅,许多似流水又像雨雾似的梦在雪中被凝固,却总是兜不起心中的那个季节。  于是,伫立在门后,有如一株枯木的姿式,倾听那个季节的声音。那种声音就像她落下来的姿势飘飘洒洒着,轻盈的舞动着优美的旋律,于无声中让人感受到一种热烈、绵延和博大的浩瀚。那六角的晶莹,洁白的身姿,如盛开的雪莲,从遥远的天空降落,一朵,两朵……在空中自由地舞蹈着,旋转着,缤纷
期刊
一  呆立在涪江边,恍若站立在融化的雪水里,也站在早春二月的春风里。不经意之中,鼻翼尖得瑟了一下,是早春寒凉的雨滴,还是春天的第一朵雪花,抑或是我心里孤独的泪水?朦胧之中,黑色的鸟儿飞过,飞进了历史的深深处。就这样,我想起了雪,想起了地球上的第一朵雪花。  我知道,这朵雪花很沉重,很沉重,沉重得如诗人的苦难,泪水里泛着些坟头的苇花,还有些惨白的月光。这朵雪穿过历史的尘土,还有刀光剑影,数不清的高山
期刊
落叶声中,蓝色的咏叹  和叶片一起搬运秋天,从高处到低处,从天空到大地,最终归于泥土。  从村庄到城市,再从城市到村庄,在看似重复往返的过程中,变化的是路上的风景,是风浪之后直面风浪的淡定与从容。  我用三十多个春秋放慢风中的跫音,让步子缓些再缓些。我把自己置于边缘,以独特的礼仪祭拜天地。在这个世上,我拒绝众生,也只和你组成辽远背景下的我们。  如果还有比天涯更远的,那就是心。并肩而立,熟悉之后的
期刊
1  那个双脚牢牢锲入土地的人,慢慢发芽,长出毛发,长出枝叶,瞧,他终于变成一株玉米,或麦子,甚或一棵野草。  在沟畔,或某个田地旮旯里,继续生长。  自呱呱坠地以来,他便这样油然爱上这些泥土:黑泥土、黄泥土,沾在他的脚上、脸上、身上。黄泥土啊黑泥土啊,有脚呀,有声音呀,有爱有痛呀,牢牢圈住他的一生。  他用自己的方式歌颂着这些泥土。  用长长短短的一生。  松软的。坚硬的。  像他的兄弟,或者他
期刊
星星:对于散文诗这个文体,你如何看待?又在写作中秉持怎样的姿态和主张?  诗人宋长玥:我从未把现当代诗歌和散文诗混为一体,不能简单化地认为文字分行、语言精短就是诗,反之,就是散文詩。和任何艺术一样,两者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社会的剖析,本质一致,而在文本表现上各有光彩。但它不是现当代诗歌的一个分支,更不是诗歌和散文的“杂交”。散文诗摆脱了现当代诗歌形式上的桎梏,方式更为自由,语言更为恣肆,意象更为跳脱,
期刊
一  别离。像村庄一样清贫,悠凉。我约爱的人至山溪旁,希望水能聚集月亮与富足的慰藉。  林木兮兮,麻雀也能安歇赤贫的檐下。  她始终含着关于爱情豁达的困顿与传统的泪迹。我炙热的眼眸,能溅起她双颊的霭霭红霜;也难掩她,对我南下开拓另一种工业化洪荒的爱和别离。  注定要变革地离去,注定要坚守地留侯;寂寥的对峙,贫穷的乡村多么矛盾与悲怆。  眷念极了那晚的月亮。落寞的诗情,执手镌刻在白桦树皮上“我欲与君
期刊
在低处。你守住了一间小屋,一条河沟。  总是黄昏,夜半。当狰狞风雨在高处肆虐,母亲在低处,捧着一罐子苦药,喝,总也喝不完。  小屋是不点灯的,母亲的一头白发,已足够:将世界照亮,让一切变得清晰。  于是,你说:  “暗处,最亮,亮处,最暗。”  水草,苔藓,泡沫。抱头鼠窜的虫鱼,一条被污染的河。  暗暗伏在那里的几座拱桥,全都驼曲着背,像村子里抖抖擞擞的老人,留在了低处不走。  守望流水无声,流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