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南疆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的路径探析

来源 :兵团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ongit_l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疆南疆四地州是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区,也是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近年来,南疆四地州在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认真贯彻《自治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乡村振兴视域下南疆四地州建设“生态宜居”乡村,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合理规划村庄布局;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居环境支撑;调动和激发村民参与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对地方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利用;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关键词]南疆四地州;乡村振兴;人居环境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1)01—0105—07
  农村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外部环境,是物质与精神、自然与人文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1]环境与人在长期的互动中影响和塑造着彼此。新疆南疆四地州是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区,也是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受制于相对封闭、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等因素,长期以来,南疆绝大多数农村人居环境较差,离“宜居乡村”相去甚远。近年来,南疆四地州各级党政部门在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认真贯彻《自治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多措并举,集中各类资源,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围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粪污治理、生活污水处理、改善村容村貌等六大重点任务,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但是,由于自然环境差、经济基础薄弱、历史欠账多,南疆四地州特别是深度贫困乡村人居环境优化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3]
  当前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历史叠加时期,继续巩固南疆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进一步优化南疆农村人居环境,对于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建设美丽新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南疆人居环境整治的实践——以喀什地区S县T乡为例
  喀什地区S县T乡地处盖孜河冲积扇中部,面积约33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村民小组22个,共计1100多户,人口约7000人,户籍人口99.9%是维吾尔族。T乡经济发展滞后,贫困人口多,是喀什地区的深度贫困乡。近年来,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T乡党委政府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喀什地委“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精神,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及资金着力改善当地农村人居环境,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
  1.制定T乡人居环境改善规划。乡党委政府在充分酝酿、广泛讨论、尊重民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自然地理条件、人口结构、村落布局、公共服务水平、土地科学合理利用程度等现状,结合历史文化、人力资源、区位优势,制定了《T乡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18—2020)》《乡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8—2022)》等3个规划,制定了《T乡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2018—2020)》,通过以上“三个规划”和“一个计划”,明确了近十年T乡以第一产业为重点、二三产业为重要补充力量的产业格局,调整了不同类别的公共设施分布状态,将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列为全乡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工作,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整治计划。出台了《T乡人民政府关于生活垃圾治理实施方案》,对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厨余垃圾、固体垃圾、可回收利用垃圾、不可回收利用垃圾等)、收集转运作出了符合本乡实际的规定,对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取缔和改造作出了具体安排。出台了《T乡人民政府关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明确了生活污水的分类,对污水排放主体单位(乡政府机关、村委会、中小学校、乡医院、各商店、公共场所)的行动责任作出了规定,提出了“引进企业、依靠科技、共同参与”的思路,分阶段逐步解决农村生活污水问题。出台了《T乡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厕所改造方案》,明确了全乡普及水冲式厕所的工作目标,鼓励有条件的家庭安装粪污无害化处理设备,同时制定了《T乡人民政府关于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补偿奖惩方案》作为前三个方案的完善补充,以便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利益纠纷。
  2.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实施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培训各村环保员,让他们掌握生活垃圾的分类常识,分清厨余垃圾、常见不可回收固体垃圾、可回收利用的废旧品。要求各村委会利用周一国旗下宣讲、周三农民夜校推广垃圾分类标准,利用干部入户走访的机会实地指导群众进行垃圾分类操练。按照每个村民小组4个200L垃圾桶、每村4个大垃圾收集池的比例,新配垃圾桶100余个,提高环卫机具运转水平,按照每800人配备村容村貌保洁员1名的标准,设乡村环卫公益性岗位;每个村配备至少两辆小型垃圾清运车,全乡配备两辆大型转运车。2017—2019年新增垃圾收集转运车6辆,巡查车2辆、电动保洁车6辆;按照村民分类投放、保洁员按时收集、乡集中清运的模式,提高垃圾的处理效率,大大缩短了垃圾在村庄内的留存时间。常态化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排查整治工作,乡农业农村办干部不定期对各村组进行明察暗访。群众眼中“约定俗成”的垃圾堆放点数量达到了100%清零。鼓励有创业需求的群众开设废品收购站,将常见固体垃圾中的易拉罐、啤酒瓶、塑料、废纸、废旧五金家电进行收购,可回收垃圾实现了“变废为宝”,大大推进了垃圾源头减量的进程,同时也增加了群众临时性小额收入。全乡基本实现了农村生活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
  二是实施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第一,重点实施房前屋后沟渠林带清淤疏浚工程,经过2年左右的整治,“垃圾满沟渠、臭水四处流”的现象基本消除。第二,推进污水管网的并网覆盖率。累计投资700多万元,全乡范围内铺设污水收集管网50余公里,争取2021年底全面完成生活污水规划方案中设定的管网铺设计划。第三,推广生活尾水重复利用的基本常识。将洗涤用水的收集、储存、简单处理同室外清洁、个人卫生、牲畜饮用、庭院浇灌联系起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生活污水源头减量的目标。第四,大力展开节水宣传。在农业灌溉、家庭用水、养殖用水方面,结合喀什地區水资源现状和节水小窍门,提高群众保护水利设施、节约用水、科学用水意识,达到减少水源污染、杜绝污水随意排放的目的。第五,根据上级规定,T乡及时将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乡政府设立河长制办公室,严格执行水资源保护法规。   三是改厕改厨改水工程。制定并下发《T乡推进“厕所革命”工作方案》,因地制宜、整村推进,按照财政补贴为主、群众自筹的方式,实施改厕改厨改水工程。首先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财政每户奖补2000—5000元用于材料购买、工人施工;其次,按照政府推荐、群众自愿的原则,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旧式旱厕改造为水冲式、水冲式改为坐便式,鼓励建设沼气池无害化厕所,旱厕改造率达到70%,旧式淋浴设备新装率达到90%,全乡已拆除、填埋户用旱厕868座,曾经“大便靠风刮、小便靠挥发”“臭气熏天、便溺随处可见”的生活恶习得到了极大的遏制,文明的生活习惯逐步养成;第三,按照现代化生活标准,改造旧式厨房。灶具更新、烹饪操作台瓷砖铺设率达到90%。改厨改厕工程的实施,为“三区”分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广泛发动,全员参与。为了加强对人居环境整治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力度,T乡成立了乡村两级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指挥部,构建分块包干、定岗定责的责任体系,让“谁来干”责任更加明确。及时调整充实领导小组力量,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负责制。乡党政主要领导和村支部书记遍访了辖区内所有环境整治难度较大的家庭、查看了工作任务较重的治理点,各村由驻村第一书记任指挥长,村“两委”、“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干部为成员,负责落实“三大工程”具体任务,努力实现“一保两治三减四提升”的目标。坚持人居环境整治全员动员、全员武装、全员参与,大力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专项行动,形成“干部个个肩上有担子、家家户户有事做、群众人人身上有任务”的工作态势,解决“干什么、如何干”的问题。针对阶段性工作重点和短板,乡党政主要领导召开现场观摩会、工作协调推进会10次以上,随机入户抽查30余次。人居环境整治中,全乡主要劳动力参与率达到90%。
  4.强化监督,全程控制。为了压实工作责任,T乡把监督作为实现全程控制的必要手段。一是建立了党委书记来访接待制度。鼓励群众对环境整治过程中发现的作风问题、纪律问题,直接向乡党委书记反映。二是建立了检查、考核、奖惩等制度,制定了《T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核方案(试行)》,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成效作为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也作为各村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
  (二)取得的成效
  1.农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2017年以来,T乡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共计600余人次,大力推进“美丽庭院”建设,拆除土坯房、土围墙、土羊圈,平整土地200余亩,推倒平整土坯房100余套,拆除土围墙1600平方米。引导村民污水不乱排放、垃圾集中倾倒、柴草有序堆放,对村口、路口、家门口进行清扫美化,指导村民设置铁丝网围栏,各家各户修建人和牲畜的物理隔离带,以往参差不齐的土围墙、土羊圈,现在已被洁白整齐的砖砂墙面所替代。硬化乡村干道,曾经坑坑洼洼的乡村道路,如今已硬化成平整的水泥路,生活区基本达到了干净卫生、方便快捷的标准。
  2.农民庭院空间得到有效利用。T乡政府鼓励农民整合庭院内外零星闲散土地种植蔬菜水果,发展“庭院经济”,将方寸之地变成致富的“聚宝盆”。目前,全乡已为贫困户发放5000棵果树苗和32500株蔬菜苗。为保证树苗和菜苗成活率,乡政府安排农技站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面对面、手把手、零距离”栽种技术指导,就如何培土、移栽、修剪、施肥、灌水等事项进行详细讲解,指导各户种植蔬菜、栽植特色林果、套种经济作物,把“小庭院”做成“大文章”。同时,还帮助农户科学划分庭院功能区,实现生活、种植、养殖同步发展,助力农民实现“房前屋后、茶余饭后、足不出户、增收致富”。庭院改造和庭院经济,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解决了村民买果蔬难、买果蔬贵的问题。
  3.合理规划养殖区,带动村民致富。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加之农业生产技术进程较慢,T乡农民原来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传统游牧生活。受游牧习俗的影响,近20年来牲畜到处跑、粪便随地留的情况较为常见。乡政府积极统筹规划,认真引导,做好村民思想工作的同时,投入资金和劳动力助力村民修缮改良牲畜棚圈,逐步整合分散养殖户向合作社集中养殖发展。引导农民在牛羊外出进食期间,将圈内粪便清扫后堆积在一起。待到播种季节,将动物粪便作为营养基底然后种植蔬菜,牲畜的排泄物作为肥料,达到了“变废为宝”的效果,既美化了农村环境、改善了饮食结构,又促进了农牧民增收致富。
  4.保护山水林田,提高植被覆盖率。T乡党委政府坚持“绿树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耕地、水源、林木、草场的保护和建设,扩大植树造林、种植草皮的规模,引导村民以合理轮作、间作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水渠两旁空地种植杨树近300亩,种植草皮近200亩,辖区内绿化面积逐年递增。同时,加大林带和水源的防护巡查力度,嚴厉惩处破坏草场、乱砍滥伐的现象。近年来,T乡未发现一起乱砍滥伐现象。
  5.优化乡村空间布局。拆除一批布局散乱、围墙立面破败的住宅,各村基本达到了“宅向统一、房屋间距合理、齐整干净”的效果。将废弃荒芜土地由集体出资统一重新翻挖,根据土壤肥力、土地距离住户远近,将各农户散乱分布田块重新调整置换为成片的田地,确保农户就近耕种、就近灌溉、就近管理。根据林带、果园、草场、农田等不同色彩和作物色调随季节变化特征进行搭配,白杨树林带、农作物、林果、蔬菜园错落有致,村落的景观颇具田园风光。
  T乡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精准脱贫工作紧密结合,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的农户就近重建危房、重修半截房。2017—2019年,全乡累计投入危房改造资金250多万元,基本解决了贫困家庭的最基本住房安全问题,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6.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得到提升。截至2019年底,全乡的县乡干道硬化30公里,村组之间的乡村道路硬化达60公里,村组之间的道路扩宽里程50公里,原来的泥土路基本全部得到升级改造,基本实现户户连通了水泥硬化的公路;乡村公路主干道太阳能路灯基本全覆盖,大大提高了夜间出行的安全系数;交通系统的升级改造,曾经汽车通过就会扬沙起尘的泥土路和夜间行人看不清路的现象基本绝迹,村民的幸福感明显增强。水利系统得到优化。乡政府指挥水管站工作人员对全乡水利系统进行了全面检修,截至2019年底,全乡人工渠联通林带和耕地的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基本解决了原来大水漫灌、供水不均的现象。同比大大提高了新栽林木成活率,近3年,植树造林面积保持5%的增长率。水利系统的优化,大大巩固了植树造林的成果,扩大了绿化效益。与此同时,自来水供水系统也得到优化升级。截至2019年底,全乡户户都用上了安全达标的饮用水,曾经四处挖掘地下井破坏生态循环系统,饮用盐碱水产生健康隐患的现象成为了历史。通信系统大大改善。在联通、电信、国家电网等国企的支持下,T乡人民政府统筹协调干部和群众积极支持通讯和电力设施建设。截至2019年底,全乡新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基站4个,4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60%的农户开通了宽带网络和有线电视。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截至2019年底,全乡新生儿各类疫苗接种率达到100%。乡卫生院新增床位10张,同时加大重大疾病的预防力度,以肺结核为例,全乡肺结核感染携带病例由2017年的83人下降至2019年23人。教育条件大大改善。加大对教育设施的改善力度,截至2019年底,新建幼儿园一所,接受学龄前儿童300多名,全乡学龄前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扩建乡中心小学和初级中学,就近安置300多名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全乡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发展民政福利事业。T乡在全县范围内率先修建乡级殡仪馆,凭借其区位优势,相邻乡镇在丧葬事务上也得到了现代化服务;修建乡福利院,妥善安置鳏寡高龄老人,基本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修建乡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让农民群众在闲暇之余有展示个人才艺的舞台,有休闲娱乐的地方,提升群众业余生活质量,既优化了人居环境,也为保持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创造了条件。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南疆农村人居环境优化面临的问题
  喀什地区S县T镇人居环境整治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以上可以看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南疆深度贫困乡村人居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基础薄弱,资金缺乏等原因,乡村振兴视域下南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明显
  1.生产性基础设施薄弱。总体看,南疆四地州现代化农业基地建设和水利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尚处在规划和筹备之中。农业生产物质装备水平不高,农业生产资料交易市场、仓储设施等相对缺乏,农产品商品率、农业规模化与专业化程度不高,生产经营信息化尚需时日。
  2.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不全面。公共汽车站、加油站、加气站等便民设施有待建设;现代化物流代理点有待招商引入,全乡仅有中国邮政一家物流服务点,不能满足群众多元化的物流服务需求。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有待加快进度,停水停电的现象常有发生。沼气池建设尚未全面铺开,太阳能、风能、沼气、秸秆气化等绿色能源的使用率较低,村民冬季取暖仍以煤炭、树枝、秸秆为主,区域性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3.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不完善。一是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的操作车辆环卫机具的配备不足,洒水车和道路清扫车配备数量较少。很多生活污水未得到彻底的无害化处理。二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诸如场地、房舍、装备器材、资料等数量较少,除乡政府集镇开设的文化广场以外,没有游乐园、人民广场、健身广场等文娱场所。
  (二)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
  农民是宜居农村的建设者、维护者和享有者,其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的实际效果。从目前情况看,普遍存在着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
  1.思想觉悟有待提高。部分村民思想觉悟不高,对居家和村内环境的改善持消极态度,更有甚者,在垃圾堆放、污水排放事务上不遵守村规民约,破坏环保设施,造成他人和集体利益受损,产生了“破窗效应”和“搭便车”现象中的“负外部效应”。
  2.对政府相关举措的配合度不高。在垃圾收集清运中转点、垃圾填埋点、排污管道路线过境、排污水网并网接口、公共厕所建设选址等问题上,对政府的规划存在不信任感,质疑政府和项目实施者的行为动机,既不愿选离自家太远的地方,以免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不便,也不愿选择离自家太近的地方,以免自家周边环境不舒适,在选址问题上的不配合,加大了政府出面协调的频次,增加了项目实施的难度。
  3.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习惯一时难以改变。个别村民长期养成的不卫生生活习惯同脏乱差环境产生了一定的“适应度”,认为环境改善工程项目的实施可有可无、可急可缓,认为环境整治的管理可轻可重、可紧可松,由此产生了持消极应付、观望等待、无所谓的态度,加大了政府的工作量,拖延了项目实施的进度。
  4.依赖心理重。部分村民长期凡事依赖政府,形成了“等靠要”的惰性,遇到自身投入时间和精力的项目,除自身消极怠工之外,还影响其他村民的工作积极性。
  5.宣传引导群众有待加强。从政府的角度看,在南疆一些地区,基层政府习惯了工作上的大包大揽,不重视对群众的宣传发动,对农民群众的意愿尊重不够,导致农民群众对自己的事不操心或说不上话,农民进行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激发。
  (三)资金制约问题较为突出
  南疆四地州绝大多数农村都是在原有村庄的基础上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原有土坯房拆除建新,道路的硬化,村容美化、村庄绿化,以及村民改厨改厕,垃圾集中处理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近年來,在国家和自治区层面通过政策、资金、项目以及对口援疆大力度倾斜支持下,南疆人居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在乡村振兴视域下进一步建设“生态宜居”乡村仍然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需要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统筹整合的长效机制,在保持政府资金投入的同时,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南疆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的路径探析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南疆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供了重要契机。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始于2013年的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那么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则是美丽乡村的提升版。”[4]在乡村振兴视域下进一步优化南疆农村人居环境,对于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建设美丽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合理规划村庄布局
  1.合理规划村庄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引导规划、建筑、园林、艺术设计、文化策划等方面的大师、设计团队下乡,发挥好能工巧匠的作用,把乡村规划建设水平搞上去。”[5]T乡的人居环境整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自身的规划能力和水平仍较为薄弱,导致规划的制定存在“依葫芦画瓢”的现象,笔者认为乡政府可以主动邀请区域专家进行现场考察评估,充分利用自治区和当地的高校资源和科研机构,对农村进行实地调研,征询乡村发展的远景性意见,以此保证村庄规划的合理性、前瞻性。同时根据党中央、自治区和地委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对乡村建设发展趋势的预测,规范村庄布局,明确分阶段、分类别、分任务、分重点来科学规划乡村建设的发展。
  2.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把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规划,把生态保护理念贯穿始终,保持规划的前瞻性。首先要注重生态空间体系的保护,坚持系统化思维,在对周围的戈壁、域内的河流水库、林带、果园、牧场等生态要素的经济价值作出充分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利用方案,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平衡。其次要注重域内的生态格局,加强对土地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进行统计和生态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着重对易地搬户的新居、公共基础设施的选址进行生态考量,尽可能保护村落的生态样貌,维护区域植被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3.重视对地方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利用。在提升农村建筑风貌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乡土文化遗产保护,保留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制定的农村发展规划,要注重对富含民族文化的建筑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掘、保护、利用。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不仅是改善人居环境的物质基础,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社会、文化事业所必须的物质载体,具有投资量大、收益慢、易损坏、使用期长的特点,一经建成,短时间内难以拆除变更,因此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1.树立“环保优先”的理念,形成相应的治理机制。一是加大环保企业的引进和支持力度。对有意投资兴建垃圾处理厂、废品收购站、污水处理厂、家庭沼气池的企业,有意满足政府购买卫生环保服务需求的机构,可在市场化运营基础上,研究给予优惠政策,提高生态企业补贴力度,调动企业投入乡村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二是扩大污水管网的覆盖率。积极引进污水处理设备和技术,指导群众加大污水回用的能力和水平,培养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三是加快乡村电气化改造施工进度。同时,积极引进推广太阳能供电、风能、生物能源等绿色能源技术,逐步减少冬季取暖对煤炭木材资源的依赖程度,减少区域性大气污染。
  2.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居环境支撑。加快公共汽车站、加油站、加气站等站点建设,进一步解决村民出行不便的问题;加快公共照明设施更新换代和节能技术推广力度,争取把路灯延伸至乡村道路的各个角落,方便夜间安全出行。增加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的操作車辆和环卫机具(洒水车、道路清扫车、垃圾装运车)的配备数量,加大公路的养护力度,完善卫生化填埋的垃圾池的修建和管理。
  (三)激发村民主体作用
  1.进一步发挥基层各类组织的作用。一是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发挥好农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垃圾收集清运党员要身先士卒,模范带动,动员群众积极投身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形成“党员做给群众看,群众跟着党员干”的浓烈气氛。二是发挥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充分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赋予村委会“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权力。三是发挥好群团组织的统战作用。共青团是基层行政单位常常忽视的力量,南疆地区有很多年轻人文化程度较低而且没有固定的职业,具有接受新知识快思想变化多端的特点,引导失当就会成为不稳定因素的来源,因此发挥好共青团员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有利于正确引导青年人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利于从年轻人入手引导年长者转变生活方式、提高卫生素养。
  2.树立正面典型,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一是采取认真培养典型、谨慎树立典型、大力表彰典型的思路,在乡村两级公开评选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积极、家居环境进步较大、思想转变彻底的群众典型,选好“领头雁”在村民会议和新闻媒体上露露脸、出出彩、发发言,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二是指导各村深入开展“卫生家庭”“美丽庭院”评选活动,不定期张贴“环境卫生光荣榜”,在村务公开栏开辟“卫生劳动荣誉墙”,在媒体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动人事迹”,以此激发群众爱护环境卫生的内生动力,增强群众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3.完善村规民约,强化自我管理。一是明确村民维护公共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将农村环境卫生标准、公共环境卫生义务劳动分配方案、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常见的健康卫生生活方式、人居环境积分方案等内容列入村规民约,让群众认识到人居环境建设不只是政府的事情,也是广大农民群众应尽的义务。二是健全村民自治机制,用好“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制度,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公示体系,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4.用好宣传平台,营造强大的宣教阵容和宣教攻势。“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通过打比方、举例子的方式,对农民进行人居环境、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理念进行宣传引导,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主张,改变长期以来固有的卫生陋习。发挥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利用好传统的悬挂条幅、国旗下宣讲、张贴标语、广播宣传的方式,促使环保意识入耳入心;用好新媒体,把人居环境优化的内容要点融入夜校课堂、微信宣传平台,广泛宣传推广各村的先进人物、突出事迹、成熟经验,促进乡村形成人人关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支持人居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非朝夕之功,需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要通过监督考核的方式,层层传导工作压力,压实工作责任,倒逼工作人员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责任感。
  1.完善干部监督考核机制。一是利用好政绩考核这个“指挥棒”,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情况在乡村干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二是增强考核评议的针对性、合理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创新考核方式。由事后监督考核,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考核。四是加大督查考评力度,提高制度落实力。通过监督检查,强化考核评比,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敬畏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发挥好社会监督功能。一是积极引导村民行使监督权力。发挥好民主监督的作用,重点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相关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法》等内容加强宣传,引导践行《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让广大人民群众提高认识,并掌握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强化民主监督,积极引导村民行使监督权。二是重视舆论监督。及时听取群众对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干部作风、项目实施、村民自治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关注舆情动向,把舆论的监督批评当作检视政府工作的一面镜子,打造“人人关注人居环境建设、人人为环境整治出谋划策、人人参与人居环境监督”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5.
  [2]新疆印发《自治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Z].都市消费晨报,2018-5-8.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Z].新疆农业科技,2019(1):8-11.
  [4]于法稳.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2):80-85.
  [5]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杨伟民
其他文献
2005年6月4日,是中国航空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40年前,我国自行研制的强5原型机冒着绵绵细雨,在江西樟树空军基地腾空而起,成功地实现了首次飞行,成为迄今为止我国研制和生产的唯一一种强击机。从迫切需要到濒临夭折,从艰苦试制到首飞成功,从优化设计到首批生产,从改进改型到批量出口,强5飞机走过了一条艰辛坎坷的发展之路。并由此形成了“自强自立,求实创新,百折不挠,团结奋进,献身航空,勇攀高峰”的强
期刊
二战以后,全球在非军事行动时发生过很多潜艇事故。据有关资料统计,二战后至2002年,各国潜艇发生非战斗沉没事故共约92起(其中核潜艇9起),还有几百起损伤事故。造成潜艇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事故原因知多少?    事故原因知多少?火灾和爆炸像一对孪生兄弟,基本上是一先一后相继发生。这类事故是导致潜艇沉没和损伤的首要原因。据公开报道的数据,此类事故约占整个潜艇事故的一半。由于其突然性和快速
期刊
[编者按]用运输机在空中发射战略弹道导弹,好像有点匪夷所思,不过,俄罗斯正在进行的一项利用运输机发射运载火箭的研究,却很快引起了各国军事专家的关注,因为这种方式同样适用于弹道导弹发射。从空中发射战略弹道导弹既是躲避战略核打击的最佳手段之一,也是应对弹道导弹防御的有效方法。人们之所以对这种貌似和平应用的研究计划心存戒心,主要是因为无论苏联还是美国,都曾研究过这种空基型弹道导弹。    空射弹道导弹技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逻辑,不仅仅是因为深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此时强烈呼唤一个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还在于此时中国必须忠诚继承革命先驱孙中山初辟的政党政治道路,能够有效解决国内错综复杂的政党关系问题。毛泽东最终领导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政治新路,其制度形态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段历史有力表明,中国共产党无愧是一个伟大的政党,办好中国的事情,
期刊
[摘要]学习运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宝贵经验,是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最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推进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进程与领导建国、富国、强国的实践相辅相成。推进新发展阶段思想建党、理论强党要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认识,学习和运用马克思
期刊
[摘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带动贫困农户增收”[1]。通过梳理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已有研究,实地进行农户土地流转及收入情况的调查,分析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土地流转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提供一定借鉴。研究结果显示,土地流转对农户提高收入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土地流转必须考虑到农户本身的客观条件和主
期刊
[摘要]棉花是我国第一大经济作物,广义的棉花产业包括了纺织等一系列的下游产业,棉花产业的发展事关农民增收,纺织行业提质增效等诸多国家战略目标。在区域经济,政策引导,气候变迁的综合影响下,新疆成了全国最大的集中产棉区,新疆棉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新疆植棉农户的增收,不仅具有经济效益,更具有举足轻重的政治意义。从国际市场看,新疆棉花并不具备绝对优势,当前新疆棉花的生产成本高于周边国家,在棉花目标价格的保
期刊
[摘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中国主动迎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抉择。新型国际关系新在“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借鉴经济学的供求理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分析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动力: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变革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特征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需求动力;国际关系体系自我变革和体系弊端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层动因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改革动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价值
期刊
[摘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社会稳定红利和兵团深化改革红利同时释放。兵团要抓住红利机遇,努力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在深入研究国际国内城市竞争力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借鉴国家统计局“五大发展理念”统计评价指标体系范例,结合新疆及兵团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架,以兵团14个师为研究對象,采用熵值法对各师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进行客观评估,并以十三
期刊
[摘要]党建引领连队经济发展壮大是新时代兵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党建引领连队经济发展壮大方面,还存在一些政策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主要是连队合作社的定性和用地政策问题,这些问题既需要兵师两级党委的顶层设计和统筹指导,也需要连队党支部和合作社的探索和创新。连队党支部如何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保证合作社正确的发展方向,这是一个事关合作社发展前途的大事,同时也是事关兵团乡村振兴战略能否顺利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