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与变

来源 :求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西汉)刘安《淮南子·氾论训》
  【释义】治理国家虽有常规,但必须以有利于民众为根本;政令教化虽有常法,但必须以切实有效为上。如果对民众有利,就不必非要效仿古制;如果符合实际情况,就不必一定要遵循旧法。
  【作者简介】刘安(公元前179—前122),西汉初年宗室,西汉时期思想家、道家、文学家,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
  【写作背景】《淮南子》又被称为《淮南鸿烈》或《鸿烈》,是刘安在做淮南王时,“招致宾客方士数千人”撰写而成的。《淮南子》吸取了《老子》《庄子》,特别是《黄老帛书》的思想资料,成为集黄老学说之大成的理论著作。“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围绕这一命题,《淮南子》提出了一系列爱民、利民、顺民、安民的施政观点,丰富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文化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实意义】“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这一名言与先秦诸子的“民本”思想一脉相承,在先秦思想家“富民”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为“利民”。《论语·子路》中记载,弟子冉有问孔子:“一个地方百姓多起来后该怎么做?”孔子回答:“富之。”冉有又问:“富起来之后呢”?孔子回答:“教之。”孔子主张为政者应首先使百姓富起来,然后教化民众,使其能够富而不骄,富而好礼。孟子“有恒产者有恒心”,荀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治理国家就是提高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比较而言,物质文明是基础,因而治理的根本就在于“利民”。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句话在今天对于我们认识、理解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时代在发展,国家面临的矛盾在变化,治理国家的方式与方法也在不断变化。但是“利民”这个根本永远不会变。“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对中国传统的“民本”和“利民”思想的继承和创新,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理念的继承与创新。其一,“以人民为中心”是“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的时代表述,它是解决党员干部面临脱离群众的危险的价值指引;其二,“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解决发展偏离“利民”价值的问题。现实社会中由于发展带来了公平失衡,人民利益得不到保护、环境被破坏等问题,“以人民为中心”为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提供了价值导向;其三,“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就是“利民”,就是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讓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作者系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张 莙
其他文献
结合梅林隧道地质状况和清平高速交通状况,介绍了该隧道下穿清平高速公路的总体施工方案及思路,分别阐述了超前支护、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快速封闭成环、微震爆破控制等具体施工
以108国道介霍改建公路三湾口大桥工程为例,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预制的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从原材料、混凝土浇筑、梁体养护等方面具体阐述了施工工艺,对同类预应力混凝土
结合七浦塘大桥桥塔主墩大直径、深基础钻孔灌注桩自平衡静载试验工程实例,介绍了自平衡静载试验的基本原理、与传统桩基试验相比较的优越性以及其计算模型分析,解决了在水上
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作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部署。把政治建设特别是法治建设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这在改革开放以来还是第一次,充分彰显出法治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突出地位和重大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及其落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大学城建设用地失控这一现象,从建设总量失控,用地结构失衡和开发强度偏低三方面深入而系统的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剖析,以期相关部门合理制定政策,从而保护
结合沿江高速南京段滁河大桥系杆拱施工实例,根据结构特点,采用钢管支架、贝雷立柱门式支架、贝雷叠放等形式搭设临时支架,充分利用了构件和支架材料的特性,较以往支架形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