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党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来源 :上海党史与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y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同志在7月21日召开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这对于新形势下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凝聚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党的历史,必须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与本质。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积贫积弱、屡遭外来侵略。为了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均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诞生伊始,就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肩负起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历史使命。在长期的艰苦探索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事业。纵观中国百年历史,革命、现代化是贯穿其中的主题,党的历史本质是推动社会发展,谋求人民幸福。在关系中华民族命运和前途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每一个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把握历史大势、顺应时代潮流,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愧为中国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党的历史,必须深刻揭示党的历史发展规律。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经历大革命的失败、土地革命战争、遵义会议、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毛泽东集中全党的智慧,具体分析中国国情,论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中国革命三大法宝,进而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与政策等一系列根本问题。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内容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突破了欧洲革命和苏俄革命的模式,开拓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理论学说和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境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党,建设一个什么的党”、“为谁发展,怎么发展”等根本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决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等问题,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理论体系,科学地概括了我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党的历史,必须正确认识党在前进道路上出现的挫折与失误。近年来,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并存,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时有泛起,推出“告别革命”、“还原历史”、“重写历史”的论调,有的抓住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遭遇的曲折,付出的沉痛代价,如20世纪30年代“左”倾冒险、教条与宗派错误导致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五六十年代的“大跃进”、反右扩大化以及“文革”十年内乱,扭曲和颠倒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恶意丑化革命领袖和先烈。其实质是贬损和否定近代中国一切进步的、革命的运动,进而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驳斥,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全面、公正、客观地分析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对曾经存在的问题与失误,既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认识,又要站在当前的时代高度回望历史,探究其产生的根源以及对现实的借鉴。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