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应该超脱一些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o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上,学生自我解读,作出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远比学生依照“思考和练习”作出理性评论要有益得多。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决不是应考,而是使学生在参与语文的活动中获得审美感受,获得对自己一生有用的思想和方法,做“真实的、独特的自己”。语文,是彰显学生个性的课堂!很多语文问题,本无所谓对错,也不需要对错,完全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个性化解读、自我解读本质上都是“反动的事”,是对前人的反动,对教科书的反动,对教师的反动,也是对自身的反动。文学是人学,语文教学若是忽视个性解读、自我解读,有违人性本身。语文是触及人心灵的事。语文教学应离考试远一些,语文教师应更超脱一些!
  【关键词】语文教学 自我解读 个性解读 超脱
  
   语文教学,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学,绝大部分教师感到头痛。一方面因为高考压力,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其功利性被发挥到了极致;另一方面,真正想学好语文、立志将来从事语文工作的学生和有理想、有思想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对这种快餐式的、急功近利的语文教学倍感厌恶!他们对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审美志趣、情操陶冶、人格魅力的轻视特别失望。谁都知道人文关怀、审美志趣、情操陶冶、人格魅力在语文活动中有多么重要,但究竟怎样才能彰显语文课的这些特性、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多一些个性的、自我的感知、理解和觉悟呢?我个人认为语文教学应离考试远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超脱一些。
  语文考试一般以考查理性评论为主,这是由考试本身决定的。社会只要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答案就必须以理性评论为主。但语文实在太自我了,语文活动除理性评论之外还包括对审美对象的感知、理解和觉悟,且这些活动都是自我的、个性的,那种用一个答案统一口径,与语文本身南辕北辙。语文教材,十有八九选用文学作品,凡文学作品都有一个“形象大于认识”的问题。常言道:“一千个人看《红楼梦》,会有一千种不同的解读”。语文课堂上,学生依据自己的经历、经验对课文进行自我解读,作出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远比学生依照“思考和练习”作出理性评论要有益得多。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决不是应考,而是使学生在参与语文的活动中获得审美感受,获得对自己一生有用的思想和方法,做“真实的、独特的自己”。因此,语文教师应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目的,应当以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为目的,而非让他们按照题目要求写出规范的、格式化的、漂亮的答案,更不能依照“参考答案”来衡量学生一节语文课收获的大小、多少。
  如果我们把语文课比作一棵大树,它的任务并不像植物学那样分辨这棵树属于什么科什么目,也不像木匠那样去估算这棵树是适合做梁还是做椽子,更不看这棵树哪里长得茂盛,哪里树叶少,究竟是什么原因。语文教学就是语文教学,语文是它的特点,也是它的本质。学生只要眼睛盯着树,心里想着树,大脑里感受她“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生机,也想象她“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萎靡,这颗大树就与人连成一体,与学生心心相印。那一个个符号就能与学生思想相通,那一个个文字就会和学生心灵对话。一节语文课,多么鲜活!倘若教师面对学生,走上讲台就打开架子,先分析文章结构、再探讨什么手法,语言如何,形象怎样,题目怎样设问,应该如何规范作答,让学生跳过审美环节,直接进入评价和评论。表面看起来,这节课学生“鉴赏能力”有了进步,其实,他们只是被培养成了解题的机器,语文教学失去了本身的特点,变成了数学、物理等科目的教学。
  语文教学应离考试远一些,语文教师应更超脱一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沉浸在语文美感中,多一些感性觉悟,少一些理性评论,不要时时刻刻眼盯着考试,只顾及学生眼前,而忽视学生终生发展。
  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才能超脱一些呢?
  首先,语文教师必须切实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观。学生是课文和课堂的主宰,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语文学习,而非代替学生自主学习、个性解读。一节语文课,教师如果在讲台上唱独角戏,手舞足蹈、声情并茂,学生却无动于衷,不知所云。这样的课,只是教师单边活动,不如不上!教师可以把黑板和讲台让给学生,放手学生解读,发表见解,主宰课堂。语文,是彰显学生个性的课堂!语文课归根结底是学生学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思想和方法,获得什么精神上的享受,产生了什么情感上的共鸣,或者完全无法产生共鸣、获得享受。但无论好坏,都必须是学生自己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教师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拿出来和学生一起讨论,但不能以势压人,越俎代庖!
  其次,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是体现在“讲”上,而应表现在“引”上。一堂语文课,教师应随时准备和学生探讨有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有益的发现,给学生以鼓励,让学生更加自信。西方文論认为,作品一旦问世就具备了自己独立的生命力,作家的本意并非作品所能表达出的唯一意蕴。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远比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有用得多。学生们对语文作品的理解、感悟可能与作品本身有出入,与教师思考和认识的有差异,与历史名人、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有不同,但是,这并非什么问题!教师希望的就是学生这种求索、求知、独立思考的精神。至于对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或通过辩论解决。其实,很多语文问题,本无所谓对错,也不需要对错,完全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语文课堂若是只较真答案对错,有悖语文本身!
  第三,语文教师还必须具备个性解读、自我解读的能力。“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求学生对语文课文进行个性解读、自我解读,自己也应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有敢于反叛的精神!“知识越多越反动”,没有知识、没有学识的人只能在行为上起义,有知识、有学识的人才能作“真正的反动派”。个性化解读、自我解读本质上都是“反动的事”,是对前人的反动,对教科书的反动,对教师的反动,也是对自身的反动。一个没有叛逆精神、只会人云亦云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有思想、有学问,也永远成不了真正的学者!什么样的教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教师没有理想、没有抱负、没有个性、没有求真务实、坚持真理的勇气,学生也不会有!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是品格形成教学,思想成熟教学,意志培养教学,性情陶冶教学,志趣熏陶教学,人格塑造教学。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世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文学是人学,语文教学若是忽视个性解读、自我解读,有违人性本身。
  第四,语文是触及人心灵的事,大凡与人的心灵有关的事都是极具个性、极其独特、独具魅力的事。语文教学面对的是作家、作品及学生的心灵,心灵只有与心灵对话,才会碰撞出火花,激荡起波浪,产生感悟和思想,形成个性的、独特的、自我的认识。教师就是引导学生与作家、作品进行心灵对话。这是一项多方参与的集体活动,教师一方,学生一方,作家一方,作品一方,作品中的人物、景物等又是一方或几方,大家聚集在语文课里,各自有独特的思想、精神、情感和心灵,也各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会,大家在心里争吵,和灵魂对话,与思想碰撞,怎么可能形成完全一致的标准答案呢?如“古诗鉴赏”,教师若是引着学生陷入思考题中,纠缠于正确答案,本身却不进入审美情境,与作者、作品进行心灵对话,也不浸入诗中,洋溢在意中,沐浴在情里,品味古诗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心灵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那么,语文的魅力就会消失殆尽,最终必然毁灭语文教学,摧毁语文本身。
  有鉴如此,语文教学应离考试远一些,语文教师应更超脱一些!
  作者单位:海南三亚市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一、科技统计工作组织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科技统计机构的成立,适应了当前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需要,对于科技行政部门加强科技宏观管理,提高科技统计工作水平和科技统计事
【正】大豆异黄酮(soybean insoflavones,简称ISO)是一类存在于大豆中的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物质。它主要分为游离型苷元和结合型糖苷两大类,其生物活性主要表现为游离型苷元
【正】本文,笔者综述了电子雷管药头的研制过程,通过不同电阻率桥丝、不同药剂配方的对比试验,最后研制出一种精度高、制备简单的适用于电子雷管的药头。
【正】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是耐久性能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众所周知,混凝土的早期开裂对其整体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早期裂缝的研究也就成为当前混凝土
介绍蛇口集装箱码头5#~9#泊位码头船用供电系统设计。蛇口港主要停靠船舶的电网频率为60 Hz,配电电压有6.6 kV和0.44 kV两种,岸电供电系统电源考虑两种电压等级,以满足不同船
基于试验数据对增强长江口北槽航道内水流冲刷能力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试图仅通过实施丁坝工程来调整北槽中段地形使天然深泓与目前航道轴线位置吻合是行不通的;若要达到较显著的冲刷效果,新建丁坝宜布置在靠近主流的深水区,此外在北槽中段北侧加密丁坝亦有显著作用;若想进一步增强北槽中段航道内的水流冲刷能力,宜综合采取新建丁坝工程和航道轴线调整的措施,仅仅依靠加长丁坝,很难较好地增强该段航道内的水流冲刷能力。
2013年1—10月,嘉兴市内河多用途港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36万TEU,同比增长43.63%,已达到2012年全年水平。嘉兴内河密度居浙江省首位,内河多用途港区将全市内河航道连通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