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钢琴教学的三种形式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kang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钢琴教学形式中,可归纳为三种教学形式:即“一对一”、“小组式”和“集体式”教学形式。这三种形式,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如果在钢琴教学中,科学、合理地把这三种形式完美有机地结合起来,钢琴教学会带来生动活泼、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本人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对这三种教学形式做初步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一对一”教学形式
  “一对一”教学,俗称“小课”,这种教学形式在器乐教学中,特别是在钢琴教学中是比较传统、典型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是在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情况下进行的,它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教学程序比较简单,不必担心组织教学问题。这种教学老师面对的是一个学生,而学生面对的是一个老师,所以比较容易交流,老师可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老师直截了当地提出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非常容易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像大课堂里那样使学生产生紧张心理不敢回答或回答不好。二是整个教学过程比较容易进行。新的知识、新的方法也比较容易传授给学生。因为老师面对的是一个学生,容易掌握课堂纪律、课堂环境和学生思维动态,老师可根据教材上出现的新知识、新方法一遍又一遍地讲给学生、示范给学生,直到弄清楚、掌握好了为止,整个教学秩序非常灵活自如。三是对存在的问题和缺点能够得到及时地纠正。很多学生在学习钢琴时,容易犯很多毛病。比如:手型、指型、座位姿势、断奏、连奏,腕、肘、臂、肩的协调配合,左右手力度的控制、乐句的进行、强弱的处理、节拍节奏等等,该形式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时地予以纠正和指导。四是它为培养演奏个性风格的最好的教学途径。培养一个出色的钢琴学生,除了有扎实的基本功外,重要的是要培养有个性的、有独特演奏风格的学生,“一对一”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演奏特点的最好课堂。纵观历史著名的钢琴家,都是从这样高等级的钢琴课堂里走出来的。
  尽管如此,“一对一”教学也有它不足之处,概括起来也有三点。一是学生之间相互脱离,没有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学习、交流的氛围。二是缺少展示机会,在多人面前演奏的机会少。如果老师没有特意安排一些演奏会活动,学生就很少有在多人面前演奏的机会了,一旦在别人在场的时候演奏就会“怯场”。比如,一个学生,平时上课时非常注意听讲,演奏出色,基本功也非常好,学习新曲子学得也快,但是一旦参加比赛或考级等活动的时候,成绩极差,现场发挥不好,一上台两腿发软,浑身发颤。这些现象除了心理因素外,跟平时不经常在众人面前演奏锻炼是有关系的。三是教学枯燥、乏味,缺乏活力。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他们愿意跟伙伴们一起搞各种游戏、玩耍、学习和劳动。“一对一”教学在这一心理因素的影响下,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有“孤军作战”之感,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这一“长跑”线上,为什么跑到半路退出“赛场”,这与学生本人因素有关外,主要原因还是这种教学形式所致,当然不排除教师本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问题。
  二、“小组式”教学形式
  “小组式”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组成小组上课。这种上课形式近几年在很多地方已经盛行,是“一对一”上课形式的延伸和扩展,它以省时间、省资源和省费用等优势深受广大家长和学生们的欢迎。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这种上课形式必须保证以下两方面的条件之后方能进行。首先,每组的学生成分必须相同或接近相同,也就是说,把年龄、年级、音乐天赋、接受能力、文化水平、学习进度等基本一致的学生组成一组。其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和组织教学能力,并做好课前准备,必要时还要写好教案。小组上课必须具备以上条件,才能有效地进行。小组上课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省时间、省教师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的情况下,教出更多的学生。在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学习钢琴的热情空前高涨,特别是青少年。前二十年,学习钢琴的学生一般都是大城市里的贵富人家,可现在一般普通家庭的孩子都能学习钢琴,还有不少农村孩子也开始走进了钢琴教室,钢琴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给钢琴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比如:缺乏钢琴教师,特别是教学水平较高的、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合格的专职老师更缺,所以,有的非专业老师也卷进了这支队伍里,开始出现了“赶鸭子上架”或“滥竽充数”的现象,这对钢琴教学步入规范轨道、普及钢琴音乐和培养钢琴学生是不相适应的,小组上课形式能够缓解教师和学生比例失调的现象。专业老师一堂课多带几个学生,宁可慢一点也比误人子弟强啊。仅此,普及和推广“小组式”钢琴教学形式具有现实意义。二是学生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相互竞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几个学生组织在一起,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学生间相互攀比的心理特点,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并且容易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小型演奏会、作业汇报演出、挑毛病演奏会、小组有奖比赛等。通过开展活动,不仅帮助学生提高演奏能力和演奏水平,而且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演奏表演心理和学习兴趣。
  有人担心这种教学形式会影响教学质量,实践表明,只要教师精心设计课程内容,科学地安排教学程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不会影响教学质量,还会培养学生对音乐和钢琴的浓厚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地深入学习钢琴打下良好的基础。不过,经验还告诉我们:分组上课比较适合于初、中级水平的学生,不适于高级水平的学生。该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演奏风格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集体式”上课形式
  “一对一”和“小组式”上课,在钢琴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教学形式,如果说小组上课是对“一对一”的延伸的话,那么,“集体式”上课形式是前两种形式的进一步延伸、扩展和补充。其特点是:钢琴集体课是传统教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教学形式,其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钢琴教法只能单人进行的限制和音乐教育偏重理论、 忽略实际操作的倾向,以钢琴集体课的形式,传授钢琴和音乐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解决钢琴学习的共性问题。有一个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学生学习更有积极性。
  钢琴集体课教学有很多显而易见的优势。由于其教学方式灵活、能有效节能教学资源,受到广泛推崇,但同时也暴露了它的局限性,即为了维持集体课的教学形式,对全班同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进度,不利于因材施教。学生由于天赋、学生能力、努力程度等因素所造成的个体差异的存在,即便是同程度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练习,也会慢慢拉开距离。学生程度参差不齐、进度快慢不一是集体教学的首要难题,长此以往,学生差距越来越大,程度低的学生逐步丧失学习兴趣,而程度高的学生因为受到课程进度的限制,无法得到更大的提高,学生的个人发展将受到牵制。
  综上所述,三种教学形式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它们之间应该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在钢琴教学中发挥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韩文一(1957-)男,朝鲜族,专科,中级职称,黑龙江省依兰县文化馆副馆长。)
其他文献
摘要:网络媒体主要是依赖于互联网平台的媒体机构,并且其传播的内容相較于传统媒体来说更加广泛。但是互联网属于一个虚拟的空间,无法对其进行全面的监管,因此也使得很多网络媒体为了流量而刻意制造一些低俗的标题,影响了整个网络媒体的发展。本文则从这个方面入手,详细的探究了目前网络新闻标题失范的一些深层次原因,规范网络新闻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新闻;新闻标题;不良竞争;标题失范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
仁礼思想是孔子的主要思想,二者相辅相成,互解互证.《论语》作为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生动地诠释了孔子的仁礼思想.本文通过梳理分析《论语》中与孝有关的
罗尔斯的《正义论》,可谓是近代西方关于正义问题的思考中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一部著作.追根溯源,何为正义,最初关于正义的思考从何而来,罗尔斯的程序正义的理论是否在历史上
摘要:19世纪,法国资本主义革命带来了深刻地社会变革,此时,现实主义思潮在法国的大地上大放异彩,面对法国的社会现状,面对法国的现实生活,以库尔贝、米勒、杜米埃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画家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杜米埃面对生活,从漫画入手,创作了大量一般的和政治的讽刺漫画,并大量发表于杂志和报纸之上,1848年之后又开始了极具特点的油画创作。从漫画《高亢大》、《立法的肚子》到油画《三等车厢》、《宽恕》、《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自然环境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除了环境污染严重之外,还面临土地沙漠化的问题。大肆砍伐森林树木,过度放牧与种植,土地肥力下降等都是造成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重临床类型,其进展迅速,后果严重。如果在数小时内得不到明确诊断及适当的治疗,心肌就会缺血缺氧造成不可逆的坏死,因此,AMI 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明阳(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
一、舆论监督与隐性采访  “有没有社会舆论的监督,新闻事业能否开展并充分发挥其舆论监督的作用,是衡量一个社会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如何的一个标志”。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出现了“舆论监督”的字样。随后,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以新闻媒介为主体的舆论监督,权威性显著提高,并且与法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到审美态度时,曾以古松为喻,指出人对古松可以有三种态度:这是什么样的松树,有多少年份了——是为科学的态度;古松有什么用处——这是功利的态度;不在乎其是什么树也不管有何用,只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它,发现了古松是一种美的形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审美态度,在这里,古松成了表现人情趣的意象或形象。朱良志教授在其《真水无香》一书中也提到了一种所谓“生命的态度”,他将之称为“第
约翰·凯奇,美国著名实验音乐作曲家、作家和视觉艺术家。作品《4分33秒》是一部创作于20世纪,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音乐作品。本文主要从《4分33秒》的创作背景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