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设置衔接问题研究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ec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促进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有效衔接,课程体系的设置和顺利衔接是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培养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研究与实践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有效衔接,从而打通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的立交桥,有助于形成高职—本科完整人才培养链条,构建完整、科学、有吸引力的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顺利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23-0051-02
  1 引言
  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目标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这给二者的衔接造成了不小的障碍。如何在遵循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才培养规律的前提下,有效整合二者办学资源,构建一体化办学机制,实现二者在人才培养上的无缝衔接,培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新型人才是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过程中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本文就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顺利衔接的障碍与对策进行深入论述,从而为其他专业提供一定借鉴。
  2 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现状分析
  高职本科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个层次,具有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特点,与普通本科相比,突出职业性、技能型,和高职专科相比,突出理论性、高端性。同时,在人才培养上应该面向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目前,在课程设置方面,高职院校仍摆脱不掉传统学科的严重影响,片面强调高职特色,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过多强调课程设置的理论完整性和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忽略高等职业教育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1],造成了学生就业后不能胜任岗位职责,仍需企业再次培训的尴尬局面[2]。
  因此,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切勿套用普通本科模式,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协同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应严格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将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明确化,设置合适的课程体系。
  3 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课程体系设置
  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之间课程模块衔接要进行一体化设计,两个阶段的课程设置要有机衔接,课程模块是根据岗位要求设计的,岗位要求有层次上的不同,课程模块应从一体化上进行思考,体现高职和本科层次要求的不同。
  应用型本科与普通本科是有区别的,所以直接挪用普通本科课程体系是不可行的,在衔街过程中一定要从学术性和实践性两方面出发保持自己的特点和规律,依照技术指向来确定学术性和实践性。
  3.1 课程设置顺序
  高校课程设置上主要分为公共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前者如体育、创业指导、政治理论以及各种素质拓展类课程,保证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后者包括各种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实践类别的课程等,培养学生成为掌握某种特殊技能的人。专业和共同知识是共同存在并且互补的,为了保证多样化的课程类型可以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保证课程类型能够层层递进并且能衔接起所有的课程内容。而且在课程设置上,也不必须严格按照本科的课程开设顺序,应该突出实践教学,实践实训与理论教学交替进行,或者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等[3]。
  3.2 以项目为主线的课程池
  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后与本科生的竞争岗位就在于高职类学生在某一领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强,也就是精通某一类技术。所以在应用型本科的建设过程中,课程设置上还应该以实践教学为主导地位,以一个完整的项目为主线,建设类似课程池的理念,在这个项目从最开始提出到最终的完成过程中,所涉及到那些知识点,立即组织学生学习该部分内容,然后将学到的理论知识随即用到该项目的实践中,这样的课程体系安排让学生在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中学到了相关的知识,学习目标鲜明,能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类学生毕业后深受企业公司欢迎,就是因为他拥有极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突出“高职应用型本科”特色
  在高职创办应用型本科,必定和普通的本科院校还是有所区别的,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前两年修理论课,后两年实践,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高职学生更偏重于实践操作,所以在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中应该体现出“高职应用型本科”的特色,比如高职的学徒制、订单式、工作室等模式,应该延续下来,而不是丢弃,在这些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科的理论教学扎实,创办高职应用型本科。
  4 结语
  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衔接试点项目在我国发展还是试运行阶段,如何保证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顺利衔接是该试点项目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本文分析了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目前现状和存在问题,针对问题,从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提出了三个建设性的意见,为高职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过渡和順利衔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参考资料
  [1]于长福,奚道同,郭强.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商业经济, 2010(8):46-49.
  [2]潘怡.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讨[J].长沙大学学报,2008,22(5):98-100.
  [3]龙屏风,肖庆丰.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J].科教导刊, 2016(26):19-20.
其他文献
9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438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4%,增速比1-7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6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经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第三季度增长6.7%,延续了此前两个季
思想政治工作绝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工作体系。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脱平庸,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努力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由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肺泡毛细支气管受浸的呼吸道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肺部炎症,该病起病急,常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2-3日左右,出现持续干咳、发热(体温低、
经过我国学界多年的共同努力,传媒经济学研究无论是实践理论总结,还是方法的进展,都已经取得相当的成就,并逐渐树立起学科地位和话语权。然而,相对于成熟发展的其他学科,这个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分泌过多甲状腺索的临床综合征。多发于20-40岁的女性,男女比例为1:4~1:6临床表现为甲状腺肿大,精神紧张、心悸、手抖
摘要: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不断拓展和延伸,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其视野,还可以开发其潜能,陶冶其情操,提升其品味,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制定阅读目标,选择不同的内容,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科学的评价四个方面阐述了因材施教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因材施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23-0043
1999年9月,出于刺激消费以应对当时通货紧缩局面的考虑,我国政府出台了新的法定休假制度,规定每年国庆、春节和“五·一”期间全国放长假,从此黄金周成为经济生活、社会生活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实施学徒式的教学,学徒课堂的价值指向包括工匠精神,二者紧密联系。学徒课堂培育工匠精神的理念有情境学习、自我效能
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也是捍卫人民群众权利和利益的工具。《俄罗斯联邦外国公民法律地位法》作为俄罗斯的一部联邦法律,其重要地位不容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