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fg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学生们精神家园的建设,整个过程应该贯穿着陶冶性教学,实现学生们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要精通教材,深入挖掘,对学生们进行文化、语言和情感的多方位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策略;分析探讨
  小学语文的陶冶性教学重点在于潜移默化的启迪和精神性滋养,它主要以陶冶性的语言文字作为媒介,包含了情深、形真、审美价值、沟通能力和学生体验,整个陶冶性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及文本的共同沟通。本次论文我们就来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对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进行详细的探讨。
  1. 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概述
  陶冶性教学是指对人的思想和性格进行培养和教育,同时也引申为教化的培育。陶冶性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育人方式以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为核心,在教育的内容和意向中融入了生动的形象,使得小学语文教学趣味盎然。
  陶冶性的语文教学指的就是在单纯技术性的语文技能训练式教学基础上,从汉语文特性出发,帮助学生们扎实掌握语文知识。在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过程中,帮助学生们获得汉语言独特的情感性、审美性、形象性、象征性和诗意性,陶冶性的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精神构建、心灵洗涤和情感提升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深入挖掘文本材料,联系语言和文化的共同构建,对小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实现语文能力的提升机良好性格的完整。
  2. 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方法
  小学时期的孩子还处在6至12岁的发育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具备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小学语文陶冶教学的策略必须要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寓教于乐,充分发挥出小学语文的文化陶冶作用
  2.1游戏法
  小学生正处在贪玩的年龄,小学语文的陶冶性教学从某种角度来看,也可以当作是一种游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游戏性质来展开语文陶冶性教学,让学生们有机会发挥出积极主动性,在各类的角色的转化过程中,领悟教学中的情感和体验。比如说,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团体游戏,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田忌赛马》这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赛马方案设计,将学生们都带入到游戏的情境当中。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者引导者和指挥者的角色,师生要能够平等对话,而且尽力追求精神上的相拥。同时教师一定要巧妙设置游戏情境,全面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情趣,让学生们沉浸在课堂活动当中。
  2.2情境法
  情境法是一种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法国的教学方法,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了幻灯片、投影机、录音机、录音和电影等各类教具,学生们在边听边看的过程中就会很自然地融入情境。这种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的亲身感受,拓展学生们的思维空间,帮助学生们理解课文。
  比如说,在进行《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文章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历史题材的教育短片,或者是一些能够呈现课文题目的丰碑画面,进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将自己的情感导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激发学生们浓厚的学习情趣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再比如《草船借箭》这一课程,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来构建教学情景,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文章的阅读,还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的画面来实现情境的带入,使学生们能够达到共鸣,实现对文章的深入化理解和充分的接受。
  2.3暗示法
  暗示法具体指的就是利用暗示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提升教学效果。小学语文的陶冶性教学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属于暗示教学的范畴。暗示教学其实有很多种方式,包括了利用环境和音乐进行的心理暗示教学,教师的仪表和日常素养也是一种暗示。比如说,教师可以在合适的情况下对教学进行更为合理的布置,使教师的硬件环境处于一种舒服的状态,这样学生们能够更加放松身心地进行语文学习,教师还要通过自身的形象、行为、着装和素养对学生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说,在《游子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教室内循环播放相关的琵琶曲《泣》,用音乐来营造出一种情景,对学生们进行心理暗示,使学生们在情感上首先受到感染,进而提升了教学效果。
  再比如,在《静夜思》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文章大意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想象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及当时的心情,让学生们的脑海中产生画面感,同时可以在多媒体中配合一些图片,使学生们感受到当时的环境氛围,进而使学生们更能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情感。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贯穿陶冶性教学理念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教学方法顺应了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能力发展规律,既能够愉悦学生们的身心,又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为小学生的良好性格和健全人格都提供了保障。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坚持实行陶冶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为全面提高当代小学生综合素质提供有效的教学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树绵. 小学语文的陶冶性情教学探索[J]. 新课程(上),2014,01:145.
  [2]梁西惠.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陶冶式教学的探索[J]. 考试周刊,2012,90:42.
  [3]曹明海. 小学语文课要注重陶冶性教学[J]. 语文教学通讯,2009,12:1.
  
其他文献
[摘 要] 商务英语是一门特殊用途语体,其主要用于跨文化间的商务交流。然而,商务英语并非简单的英语加商务知识,商务人员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商务活动的进行。因此,在商务英语课程学习中,应有意识的增加对文化的了解和实践,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技术,以求将学生培养成真正的实用性应用人才。   [关键词] 商务英语商务文化 创新培养    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商务是指围绕贸易、投资开展的各类经
期刊
【摘要】语言习得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基础。克拉申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能力(包括使用外语的能力),主要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是习得的。”学习英语指的是学习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等语言及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促进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提高学生对感知对象的理解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口语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中学英语 英语教学 培养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们进
期刊
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见,对于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的充分认识是从观察开始的。尤其是美术学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为重要。观察是人们对现实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而观察力是一种看出对象本质的能力,也就是对当前事物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它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星空浮云、泥沙海浪、飞禽走兽,甚至锅碗瓢盆等等,都是儿童观察和描绘的素材。启发儿童用他们的眼
期刊
论文摘要:教师,要有创新教育的行动;教师,要有创新教育的方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育手段。作为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挑战自我,对中国的教育进行深刻的反思,更要用自己的创新思想来引领教学,让同学们带着激情有攀登和挑战自己的勇气。  关键词:创新、教育、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未竞之问,这个被成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成为中国
期刊
【内容摘要】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阶段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对小学语文老师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营造读书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阅读能力的提高,本文着重从培养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等这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正文】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期刊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极大地改善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有力地促进了“为人民服务”理念的深入贯彻落实。我们公证从业人员作为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服务者,更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运用公证法律职能,服务社会,在依法依规办理公证事项的基础上,合理防范公证执业风险,切实关注当事人的公证法律利益,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一、解析公证法
期刊
一、计算错误类型与原因分析  针对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类型、原因加以分析研究,才能矫正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但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所不同,计算错误也是不同的。根据收集到的调查材料显示,学生计算错误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两大类。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算理、概念、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导致的错误。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由于不良的学习习
期刊
【概要】德育是我国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教育学生的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把德放在第一位,可见德育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要在各个学科渗透德育内容。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课程也不能例外。文章主要从英语教学中从哪几方面渗透着德育内容以及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内容两方面出发来研究此问题,以便对英语教学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德育;小学英语教学;内
期刊
现代世界已不可能再有完全封闭的民族文化和国度改革开放,进一步打开国门,大大加速了我们民族文化与异文化以及现代世界接触、碰撞、交融的进程。作为中国文化一部分的武术文化形态,也同样面临这一挑战。这就是人们关注与中国文化以及武术文化形态的现代转型的真实原因。如何保存和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如何保存和发展我们的武术,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进入奥运会,是现今中国武术向更高发展的一个最近最大
期刊
近些年来,在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自杀、杀人的比例明显上升,并且呈低龄化趋势!因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失恋等原因,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因不起眼的小事杀人伤人,青少年犯罪、校园暴力常见于报端。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突遇一点挫折、打击,青少年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解决的一种方式。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学生到底怎么了?不管自杀、校园暴力还是残害动物,都折射出了当今部分青少年情感的荒漠,以及对生命的漠视与践踏。血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