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cl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未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是问题存在的根源。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尝试提出几项应对策略加以实践,力图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其实现持续发展。
  关键词:原因 策略 加强培养
  
  英语阅读实际上是一种书面语言的交际活动,因此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分析语言结构,而是为了获取信息。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是教学的目的。阅读理解的教学也决不是以“教师”为主体,包揽分析、讲解的一系列过程,而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但较多的教师往往忽视这一点,致使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中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读”的训练没有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即使有的教师开始重视“读”的教学,但时间投放不足,形式单调,效率不高。
  2.教师对促进语言和思维的统一发展重视不够。
  3.教法单调,模式陈旧,导致学生对英语缺乏应有的兴趣。
  
  二、问题存在的根源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进行了研究、思考,认为这种课堂教学方法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处理教材、安排教材过程,没有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来指导学生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和发展。
  例如,第一种现象是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读”,“读”的训练过程大大简化了,也就是说,把“读”作为一种训练,还没有像操作课文讲解分析那样“习惯”和“顺手”。据有关调查表明,80%以上的学生认为只是在公开课上,“读”的训练使他们感到满意。教师的“讲”代替“读”是对有效教学时间的极大浪费,这种教学行为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二种现象是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想”,即教师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把自己对教材重、难点的分析内容、习题答案等不断地让学生一字不漏地抄写或记录下来。这种教学行为是教师在教学中包揽分析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做法纯粹是把学生的大脑当容器,限定学生的多种思维发展,更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残酷抑制。
  第三种现象是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练”。在阅读教学中,课堂的盲目性、随意性较大,教师往往习惯于课文内容的讲解,并逐渐形成一套操作程序,造成“讲”得多,而学生“练”得少,忽视了听、说、读、写的训练,导致学生理解困难,负担过重,厌学情绪日增。
  
  三、克服问题的实践
  
  笔者认为,结合心理学知识,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来指导,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人试从以下三方面来克服。
  (一)摸索指导学生阅读的要领和方法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因此,教育的思路应力求把学生的学习思路引导到能力培养的方向上来,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规定范围内的速度、方法进行阅读,使用阅读符号;在课内进行知识归类与学法总结。反对以“讲”代“读”,大大压缩教师在课堂上做一些“无用功”而占去的时间,增加有效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发展能力,使他们终生受益。
  (二)在教学中,突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学会求知、激发创造、开发潜能的能力,如何让学生学得灵活而轻松,克服以“讲”代“想”,起到投石而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就应在课堂上注意几个操作上的转变:
  1.变“灌输”为“疏导”。教师应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将知识点转化为待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获得知识。
  2.变“全讲”为“选讲”。教师应彻底抛弃“讲深讲透”的陈旧观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选关键点突破,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
  3.变“一成不变”为“不拘一格”。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打破一成不变的常规思维模式,进行逆向、发散思维,从而激起学生求知、创新的欲望,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机的来源。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兴趣的重要保证。努力挖掘阅读教学中兴趣的教学因素:生动兴趣的事例、开设英语角、举办读书报告会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传授的知识融入讲授中,使深奥浅显化、抽象具体化、复杂简单化、概念具体化;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直观、形象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做题方法,激发兴趣;掌握正确的评价方法,激发兴趣;营造兴趣、和谐的气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四、结束语
  
  新大纲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所以,要着眼于学生能力培养,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其他文献
摘要:笔者通过尝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入学生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组织探究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心政治的意识,提高分析时事热点、国家大政方针的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激发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关键词:感悟“两会”热点体验政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每年3月份国家都要先后召开全国政协会议和全国人大会议(下文中简称“两会”),今年
孔子曾经有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人也都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兴趣与活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乐趣,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是广大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谈几点做法。  一、教师要尊重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
主要研究了林白小说创作过程中的转型问题。林白小说创作转型的表现,既有主题书写的变化,也有叙事形式的变化;林白小说创作转型的原因,既有社会现实的变动和女性写作的危机,也有作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回顾党90年的奋斗历程,一个结论深刻而清晰: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管在革命、建设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 中国共产党始终紧紧地依靠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诚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 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这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源。  密切联系群众,是由党的性质决
新时期诗歌二十年作为一个历时性话题,与其将它视为一种"事后追溯"性的理论概述,毋宁将其理解为对写作与历史关系的再度发现和对前景的不断建构.它不是一个首尾一致、具有自
内强迫心理是由于外在诱因的作用,驱使人们从事某种创造性活动的主观感受,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促动的一种精神状态.内强迫心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并伴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了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容,为创造性地做好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提出
列文森是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学研究领域最主要的学术代表之一,美国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本文主要对列文森的两部学术代表作--<梁启超与近代中国的
2005年被称为网络造星的元年,无论是郭德纲还是胡戈,无不通过网络的力量迅速红遍大江南北,始终处于大众舆论的聚光灯下。如果要问2006年网络谁最红?那么十有八九会提到一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