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版企业实现可持续品牌经营的策略探讨

来源 :出版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ai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出版企业实现可持续品牌经营是我国出版业进一步做强的基础。本文就出版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品牌经营的策略展开探讨,并以广东省出版集团作为个案进行研究。文中提出,出版企业的体制改革和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品牌经营的保障;特色定位有助于提升出版品牌的竞争力;品牌结构的确立促使品牌经营合理布局;品牌联盟有助于整合资源实现跨媒体的品牌经营。
  [关键词] 出版企业 可持续品牌经营 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 G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4) 03-0070-04
  [Abstract] Stronger China’s publishing industry is based on the sustainable brand management of publishing enterprise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how to achieve sustainable brand management for our publishing enterprises, and the authors take Guangdong Publishing Group as a cas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views. Firstly, publishing enterprise re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is the basis of the sustainable brand management.Secondly, speciality positioning helps to enhance their brand competitiveness. Thirdly, brand structure established can help to promote the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its brand management.Lastly, brand alliances contribute to its integration resources to achieve cross-media br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Publishing enterprise Sustainable brand management Resource integration
  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美国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提出在广告中要塑造“品牌形象”。自此之后,品牌开始在营销界和广告界引起广泛关注。到 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品牌被认为是企业的一项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著名美国品牌专家大卫·爱格(David A.Aaker)认为产品会过时、落伍、被竞争者模仿,而品牌则是独一无二的,真正持久的竞争优势往往来自于强势品牌[1]。可以说,目前,我们已经处于品牌制胜的时代,品牌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一个重要利器,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打造品牌来获得和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事实上,近十年来,我国的出版社和出版集团已经开始日益重视品牌建设和经营。我们认为,出版企业进行品牌经营可以提高出版企业、出版作品的知名度和认知度,并且能够提高读者对出版企业的信任度和忠诚度[2]。
  不过,我国出版业品牌经营的成熟度整体不太高,我国图书出版界品牌建设意识普遍薄弱,缺乏一种全面的品牌经营观,大多数出版社没有明晰而长远的品牌战略作指导[3]。这主要表现在一些出版社可能推出了一两件精品,但没有形成系列化,同时这一两件精品的品牌效应得不到持续性的扩展,最后容易导致很多出版社的品牌经营无法持续化。正如徐蕾认为一家出版社推出一两件精品并不难,难的是经年累月精品迭出,使精品成规模、成系列, 在特色的领域里牢牢把握先机和优势。精品群体自然而然地就会形成一种品牌,而品牌效益又会带动整个出版社形象及品牌得以提升,如此持之以恒、循环往复,才能够实现品牌经营[4]。那么,我国的出版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品牌经营呢?本文选择广东省出版集团作为案例来展开研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通过调查,作为地方性出版企业,广东省出版集团在品牌经营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广东省出版集团2008年荣获首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2012年,广东出版集团出版图书7587种、电子音像制品655种,全年出版物获奖总计81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5种,省部级奖项42种;同年,广东省出版集团营业收入50.4亿元,同比增长15.6%,总资产101.7亿元,同比增长26.7%[5]。其二,广东省出版集团的总部位于广州,便于研究者展开相关调查。
  1 出版企业体制改革和创新:出版品牌经营的保障
  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地进行品牌经营,保持长期的竞争活力,与它的经营的体制直接相关。企业的经营体制和管理机制是其获取竞争优势的保证。我国出版业的起步转型期可分为两个时间阶段,分别是1991—1995年和1996—2002年;我国出版业的全面转型期是从2003年开始[6]。2009年,新闻出版总署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提出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目标任务,明确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工作重点,完善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政策保障。同时,该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转制,重塑市场主体;要在完成转制的基础上,推进联合重组。出版企业只有实现市场主体身份和角色的转换,才能推进出版社和出版集团的品牌经营。
  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2月,是全国第一家成立集团的出版改革试点单位,第一家被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全国出版改革试点单位的出版集团,2003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被广东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广东文化产业重点扶持龙头企业。2005年,广东省出版集团所属单位全部由事业转制为企业,这在中国出版业的体制改革上走在前列。广东省出版集团于2008年启动股改,2010年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共同发起成立了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6.5亿元,净资产9.59亿元,总资产达到22亿元。广东省出版集团所持南方出版传媒的股份为国家股,南方报业所持南方出版传媒的股份为国有法人股,持股比例分别为99%和1%[7]。目前,广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现有子公司24家、分公司1家,原来的各个出版社均成立了有限公司,如花城出版社成立了广东花城出版社有限公司。从图1可以看出,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实现了股份制企业的改革,其下属的出版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市场主体身份的确立给出版社自我经营提供了更大的经营空间,各个子出版社必须对自身的经营行为负责。在品牌经营方面,各个出版社在制定品牌发展战略、开发品牌出版物、品牌图书营销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因而,从广东省出版集团的案例来看,出版企业市场经营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为其有效的、可持续性的品牌经营提供了制度保障。   2 特色定位:提升出版品牌的竞争力
  20世纪70年代,美国营销战略家艾·里斯(Al Ries)和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提出了定位理论。美国营销专家凯文·莱恩·凯勒 ( Kevin Lane Keller,2006)指出,品牌定位是营销战略的核心。品牌定位能设定营销方案和活动的战略性方向,规定品牌在市场上的“活动”范围[9]。因此,品牌定位的目的是在顾客心目中建立核心品牌联想,与竞争品牌形成差异,建立竞争优势。定位是企业品牌经营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品牌经营策略。可以说,没有定位,就没有品牌。出版企业打造出版品牌的第一步也是定位,只有准确的品牌定位,才能占领读者的心智,才能打开读者的市场,才能实现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广东省出版集团由于地处广州,辐射岭南地区,因而该集团对其出版的读物进行了特色定位。岭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闪亮的珍珠,地处广州的广东省出版集团为了打造差异化的品牌,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粤版教材,粤版教材在全国也形成了特色,其传播力和影响力较大,已经成为岭南文化的一个标志性品牌。另外,广东省出版集团还围绕“岭南文化”出版了很多精品图书,主要包括《岭南文库》《岭南中医药文库》《历代岭南笔记八种》《岭南史志三种》《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珠江三角洲广府民俗》《广府文化》《岭南书法史(修订本)》《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岭南衣食礼仪古俗》等;同时,广东省出版集团下属的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适合青少年的岭南文化读物,主要包括《开风气:岭南先贤》《南粤风:岭南风俗》《争奇艳:岭南文艺》《至好景:岭南胜景》《氹氹转:岭南童谣》等。
  总之,广东出版集团由于定位准确,在岭南文化和粤版教材的出版方面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出版市场上形成了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优势。
  3 品牌结构:出版品牌经营的合理布局
  美国品牌专家大卫·爱格 1991年首次提出品牌组合的概念,并论述公司品牌组合中各种品牌承担的角色及发挥的作用。1998年,美国营销学者柯勒(Keller)以建筑学术语“架构”(architecture)来描绘公司的品牌架构(brand architecture)。2008年,他提出品牌层级的概念,品牌层级是以层级图法规划公司品牌战略的有效工具,它能清晰地界定品牌之间的层次秩序,定义品牌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在品牌层级中,公司品牌占有主导地位,位于品牌层级的顶端,其次是族系品牌(family brand) ,再次是产品品牌(product brand)[10]。合理的品牌结构至少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合理的品牌结构可以促使品牌拥有持续的竞争力。(2)合理的品牌结构可以最有效地分配各种资源,发挥最大价值。每个品牌创建时都需要分享品牌的资源,如果品牌过多,也许不足以支持所有的品牌。如果只是单一的品牌结构,可能无法分散由于单一性而造成的风险。(3)合理的品牌结构可以让品牌影响力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并能够有效密切与品牌的利益相关人的关系,促使品牌资产得到不断增值。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就形成了“双重保护伞”的品牌结构。事实上,广东省出版集团目前拥有1报19刊,已经初步形成集团品牌、族系品牌和产品品牌的系列品牌结构。图2是广东省出版集团的品牌产品的结构图。广东省出版集团是其集团品牌,其族系品牌有岭南出版品牌、粤版教材品牌、期刊品牌和报纸品牌,其产品品牌有岭南系列的出版物,粤版教材品牌下面有系列教材,期刊品牌旗下有《新周刊》《花城》《少年文摘》《随笔》等,报纸品牌主要有《时代周报》等。《花城》《随笔》是全国知名的老牌文学期刊;《新周刊》以其敏锐的触角和独特的策划思路,被称为“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之一”。
  4 整合品牌资源:通过品牌联盟实现出版企业跨媒体经营
  20世纪90年代品牌联盟开始成为公司经营活动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尤其已成为餐饮、零售、航空和金融服务等行业广泛使用的商业战略。品牌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现有品牌合并为一个联合品牌,或者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企业共同开发和设计一个新的联合品牌,并以某种方式共同销售和推广这个联合品牌,从而获取比单一品牌运营更大的市场利润。品牌联盟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以市场区域来划分,有全国性品牌与地方性品牌的联盟;以品牌的竞争实力来划分,有强势品牌与强势品牌联盟、强势品牌与弱势品牌联盟、弱势品牌与弱势品牌联盟;以行业来划分,有相同行业的品牌联盟和不同行业的品牌联盟。总之,品牌联盟对合作品牌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包括对品牌态度的影响、品牌形象的影响、品牌识别的影响和品牌信任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品牌的资产和品牌的直接销售会产生重要影响。
  广东省出版集团在品牌经营方面不断加强内外部资源的整合,积极推进跨地域、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的战略合作,并通过资源共享、资本重组、项目合作的形式与其他传媒企业建立品牌合作联盟,以期增强自身实力与竞争力,进一步拓宽其发展空间。目前,广东出版集团已与时代出版传媒、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珠江电影集团等省内外文化企业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如,广东省出版集团已经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组建了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整合了广东省出版集团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共同的优势资源,它以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读物、框架媒体和其他媒介产品的编辑、出版、代理、批发及零售,书报刊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印刷物资销售、出版物进出口、版权贸易为主要业务,其目标是打造中国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出版传媒企业。又如,广东省出版集团与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也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实施跨媒体经营,其投资的“快乐益智”教育电视频道于2012年2月28日正式对外开播,2012年8月28日再次改版,现改为广东电视台现代教育频道,该频道依托广东出版集团和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的平台优势以及丰富的内容资源,围绕“大文化”“大教育”“大公益”的宗旨,秉承“知识改变命运,教育铸造人生”的频道理念,在广东省的公众心目中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媒介品牌形象。   除此之外,广东省出版集团还组建了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公司,以期在以互联网和手机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介时代,能够顺利实现出版品牌资源向数字媒介的过渡和转移,将传统出版品牌的优势延伸到数字出版品牌上。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公司依托传统纸质出版优势,开展网络教育资源服务、电子书刊、应用数据库、电信增值业务、数字电视、动漫等新媒体商业运营。目前,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公司与深圳吸墨网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全球华人电子书平台“吸墨网”,吸墨网专注数字阅读,立足读者,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之一,精选优质内容,打造一流阅读体验的移动吸墨客户端,实现苹果、安卓系统手机等跨平台多屏阅读,让随时随处阅读成为可能[12]。另外,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公司已经与广东移动合作建立了“G3手机书城”,该书城定位为手机媒体精准营销渠道,并提供基于该渠道的图书立体营销的服务,开展线上和线下的图书产品和品牌的服务;同时,G3手机书城已经开通手机支付功能。目前,G3手机书城的电子订阅用户已经超过50万,在手机图书市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13]。总之,广东出版集团已经以其出版的品牌价值为核心,通过与不同企业品牌的联合战略,充分整合利用已有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品牌优势,以期寻求可持续的发展。
  注 释
  [1] [美] 大卫·爱格 . 品牌经营法则 :如何创建强势品牌 [M].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2]佘世红.基于竞争力提升的出版业强势品牌建设[J]. 中国出版,2012(4)
  [3]宋凯,乔东亮. 出版品牌的经营现状与对策研究[J].出版科学,2007(3)
  [4]徐蕾. 出版品牌经营的实施路径[J].编辑之友,2007(5)
  [5]广东出版集团的相关数据来源于其官方网站.网址:http://www.gdpg.com.cn/(X(1)S(mn0ovb55vworsn45t4ohwu55))/about_structure.aspx
  [6]王关文.中国出版业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7]该图来自广东出版集团的官方网站,“其他发起人”主要是指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网址:http://www.gdpg.com.cn/(X(1)S(mn0ovb55vworsn45t4ohwu55))/about_structure.aspx
  [8]Keller,K.L.,and D.R.Lehmann. Brands and branding: Research findings and future priorities [J] . Marketing Science,2006
  [9]卢泰宏,吴水龙,朱辉煌,等. 品牌理论里程碑探析[J].外国经济管理,2009(1)
  [10]佘世红, 段淳林. 试论南方报业“双重保护伞”的品牌结构[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11]该图系作者自己绘制,图中绘制的是广东出版集团比较有影响力的品牌出版物。
  [12]相关资料来源于“吸墨网”,网址:http://www.iximo.com/
  [13]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公司网站,精准营销新渠道:G3手机书城亮相书博会[OL].[2013-04-19]http://www.digigd.com/pages/dynamic_021.html
  (收稿日期:2013-11-10)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了解国际学术规范在我国学术出版中的应用状况,本文通过查阅北大图书馆201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选取其中11种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等方法,从期刊本身的学术规范实际、学术影响力、其研究群体对国际学术规范的认知和国际学术规范使用情况四个方面作具体分析。结果表明:国际学术规范在我国学术出版中的应用普及度不甚广泛,其原因主要有学术期刊编辑规范体系“成形”
期刊
[摘 要] 首先介绍网络词典的发展现状,然后结合有道词典论述版权购买类、网页抓取类和维基架构类三类词库的优点和局限,最后从设计的主体间性入手探讨如何发挥编者、技术人员和用户三类设计主体的优势以实现网络词库配置的整合和优化。  [关键词] 网络词典 有道词典 词库配置 主体间性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4) 05-0087-04  I
期刊
[摘 要] 陕西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曾经是中国十几个封建王朝的建都之地,周秦汉唐曾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中国古代出版事业重要的发源地。近代的陕甘宁边区一度也是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心,尤其是革命圣地延安堪称中国共产党新闻出版的基地。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陕西出版,无论是在中国古代出版史上,还是在近现代出版史特别是革命出版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陕西出版史志资料》辑刊为代表的一批史料
期刊
时间过得真快,《出版科学》创刊已经20年了。这个杂志是在湖北省编辑学会成立以后创办的。从创办人蔡学俭同志到贺剑锋同志再到现在的方卿、黄先蓉同志,尽管杂志创办人几度易手,但它坚持出版为大局服务,坚持为编辑、出版及其学科建设服务,为培育编辑出版人才服务,为读者服务的宗旨,始终没有变化也没有动摇,这和党的文化强国建设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20年来,我和这个刊物始终保持着友好合作的关系,也使我从它那里获得了
期刊
[摘 要] 一定时期内主要社会媒体刊载的图书广告是反映整个出版业发展趋势的缩影,论文以1937—1945年《大公报》刊登的3095条图书广告为线索,用历史叙述和数据呈现的方式,揭示此期出版业发展变化的规律特征。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出版业 大公报 图书广告  [中图分类号] 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7) 04-0114-05  A Glimpse
期刊
出版是值得也应该敬畏的,因为它有记忆思想穿越时空的力量。我总以为敬畏出版的本质是敬畏思想在时空中的流传,我总以为古人近人对出版敬畏有加,今人则另当别论。  出版科学呢,科学造福人类,人类敬畏科学。出版科学诚然没有清晰全面而又为人共识的知识图景,冠名出版科学便就该肃然起敬。至于它究竟是否科学,其形态到底是准科学、潜科学或其他,那是第二步的事。  《出版科学》呢,连续出版二十年,在那面并不红火但确属光
期刊
[摘 要] 以2004—2013年间CSSCI收录的数字出版盈利模式高被引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编码”方式对论文内容进行分析。指出目前的研究,存在过度放大数字出版的成功、将电子书当作纸质书出版的延伸、视“海量”为内容为王的重要体现以及为成功模式牵引,忽略其可借鉴性等误区。提出应区分“数字资源的出版”与“出版的数字化”,扬弃以“海量”体现“内容为王”的生产导向思维模式,充分思考“意义建构”和“人与媒
期刊
[摘 要] 論述在新闻出版行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文艺类出版社面临的制约发展的几重危机,以及亟需采取的应对措施。尤其是在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与打造文化软实力的大好形势下,作为出版行业中最为活跃与最为敏感的文艺类出版社面临的机遇大于困难,文艺类出版社应当迅速转变思想,凭借明确的目标定位和有效的发展策略,努力成为出版行业改革的先锋队与排头兵。  [关键词] 生存危机 机制转型 流程再造 目标定位  [中图
期刊
[摘 要] 基于对传统纸质学术期刊阅读与网络阅读两种不同阅读方式的读者群体的比较分析,指出造成传统纸质学术期刊发展困境的并非是笼统的网络阅读,而仅是数据库阅读。正是目前大规模发展的数据库“割裂式”阅读方式,造成对纸质学术期刊品牌的重大伤害。学术期刊应该从纸质阅读与数据库阅读的差异化视角,重新审视内容质量,在比较两种阅读方式的基础上,确认符合自身发展利益的“整体内容质量”观念。  [关键词] 期刊
期刊
[摘 要] 软文广告由于其隐蔽性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目前,我国的软文广告研究一般都是在理论层面对其进行讨论,很少从读者角度分析其传播效果。本文总结国外软文广告的实证研究成果,希望给我国出版业、广告主和学界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软文广告 实证研究 传播效果  [中图分类号] G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4-0072-03  [Abstrac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