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暴的“雨魔”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dy18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离不开水,但給地球万物带来雨水的大气对流层并不总是温文尔雅、乐善好施的。它在每年的汛期里经常会“大发脾气”,将大量雨水倾泻下来,形成暴雨、大暴雨,造成江河横溢、田地被淹、房屋受毁、交通瘫痪、人畜死亡,给人类以重创。
  今年以来,我国多个省市出现暴雨和大暴雨,特别是7月末到8月初,陕西、重庆、四川、湖南等地先后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暴雨。7月30日,上海就遭遇了70年一遇的大暴雨,降水总量在80~140毫米之间,城市交通一度瘫痪……申城拉响了最高级别的暴雨红色预警。
  
  多大降水算暴雨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50毫米以上的降雨为暴雨。暴雨按降水强度不同又分为3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100毫米以下的是暴雨,100~200毫米以下的为大暴雨,200毫米或以上的为特大暴雨。
  但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各地气象部门对本地暴雨的标准也有自己的规定。例如,在广东,24小时内降水量达到50~70毫米的机会较多;当地气象部门于是规定,24小时降水量在80毫米以上的雨才能被称作暴雨。在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24小时内降水量达到50毫米的情况极少;这些地方气象部门便规定,24小时降水量在30毫米以上的雨都可算作暴雨。
  在未准确测定降雨量的情况下,人们也可以从当时的降雨状况来判断降水是否达到了暴雨级别:如果雨似倾盒、雨声猛烈、开窗说话时声音受雨声干扰而听不清楚、积水形成特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就基本可以确定降水级别达到了暴雨。
  自有记录以来,世界上最大的暴雨出现在南印度洋上的留尼汪岛,24小时降水量为1870毫米。我国最大的暴雨出现在台湾新寮。24小时降水量为1672毫米。以上两项暴雨纪录都是热带气旋活动酿成的。
  
  何时何地降暴雨
  
  我国是多暴雨国家之一,几乎各地都出现过暴雨,出现时间主要集中在汛期。
  我国属季风气候,从晚春到盛夏,南方暖湿空气势力强盛,大举北上,北方冷空气且战且退,冷暖空气频繁交汇,由此形成一场场暴雨。我国的暴雨分布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南方多,北方少:沿海多,内陆少;迎风坡一侧多,背风坡一侧少。
  我国大陆上主要雨带位置随季节呈现南北推移的特点:华南是我国暴雨出现最多的地区,4~9月都是雨季;6月下半月到7月上半月通常为长江流域的梅雨期暴雨:7月下旬雨带移至黄河以北;9月以后冬季风建立,雨带随之南撤。
  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暴雨日及雨量的分布从东南向西北内陆减少,山地多于平原。东南沿海岛屿与沿海地区暴雨日最多,越向西北越少。台湾山地的年暴雨日高达16天以上,华南沿海的东兴、阳江、汕尾及江淮流域一些地区在10天以上,西北高原每年平均只有不到1天的暴雨。当然,有些年份会出现异常,1981年在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就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暴雨。不过,天气变幻莫测,有时候本来多雨的地区在汛期反而可能出现旱灾。
  因对流形成的暴雨以低纬度最多,降水时间一般在午后,特别是在赤道地区,降水时间非常准确。在中高纬度地区,对流雨主要出现在夏半年,冬半年极为少见。
  
  暴雨形成“三要素”
  
  暴雨形成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一般从宏观物理条件来说,产生暴雨的主要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这三个条件被称为暴雨形成的“三要素”。
  先说说水汽来源。在我国,暴雨的水汽一是来自偏南方向的南海或孟加拉湾;二是来自偏东方向的东海或黄海。有时在一次暴雨天气过程中,水汽同时来自东南两个方向,或者前期以偏南为主,后期又以偏东为主。
  再看看气流上升运动。暴雨常常是从一种叫积雨云的乌云中落下的。形成积雨云的条件是大气中要含有充足的水汽,并有强烈的上升运动,把水汽迅速向上输送,云内的水滴受上升运动的影响不断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水滴时。这些水滴就急剧地降落到地面。积雨云内冰晶和水滴往往共存,云的垂直厚度和水汽含量特别大,气流的上升和下降都十分强烈,速度可达20~30米/秒,云中带有电荷,所以积雨云常发展成强对流天气。一块块的积雨云就是暴雨区中的降水单位,虽然每块积雨云单位的水平范围只有1~20千米,但它们排列起来,可形成100~200千米宽的雨带。一团团的积雨云就像一座座的高山峻岭,强烈发展时,从离地面0.4~1千米高处一直伸展到10千米以上的高空。越往高空,温度越低,常达零下十几摄氏度,甚至更低,云上部的水滴在这么低的温度下就要结冰,人们在地面用肉眼看到云顶的丝缕状白带,正是高空的冰晶、雪花飞舞所致。大自然确实很奇妙:地面上是大雨倾盆的夏日,高空却是白雪纷飞的严冬。
  最后来看看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大气的运动和流水一样,常产生波动或涡旋。当两股来自不同方向或温度、湿度不同的气流相遇时,就会产生波动或涡旋。大的波动或涡旋可达几千千米,小的只有几千米。在这些有波动的地区,常伴随气流运行产生上升运动,并出现水平方向的水汽迅速向某一地区集中的现象,进而形成暴雨中心。暴雨产生时,一般低层的空气暖而湿,上层的空气干而冷。由于低层的暖空气轻,便会往上升:上层的干空气重,便会往下沉,致使大气层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这种不稳定状态有利于大气中能量的释放,使积雨云有“后劲”,可以充分发展。
  
  地形作用很重要
  
  地形对暴雨形成和雨量大小有很大影响。世界上降雨最多的地方,往往是在山地的迎风坡,因而迎风坡又被称为雨坡。与此相对应的是,背风坡降水量很少,常常被称为干坡或“雨影”地区。
  迎风和背风坡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不同呢?这是因为山脉的存在,使得气流在迎风坡被迫上升,导致其垂直运动加大,降雨量增大;在背风坡,气流下沉,雨量大大减小,有的背风坡的雨量仅是迎风坡的1/10。如挪威斯堪的那维亚山地西坡迎风,降水量为1000~2000毫米,背风坡只有300毫米。又如我国台湾山脉的北、东、南都迎风,降水都比较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台北火烧寮的年降水量高达8408毫米,是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这里的居民早已习惯了一年有200天下雨的“见云就落雨”的气候。火烧寮的雨水一部分注入基隆河,往往造成下游汐止地区出现水患,因此火烧寮的降雨量始终是当地气象部门的观测重点。台湾山脉的西侧是“雨影”地区,降水量通常会减少到1000毫米以下。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像夏威夷群岛的考爱岛迎风坡年 降水量可达12040毫米,这里也因此成为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印度的乞拉朋齐年降水量11418毫米,也是因为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缘故;1963年8月上旬,南海有一股湿空气输送到华北,这股气流恰与太行山相交,受山脉抬升作用的影响,导致沿太行山东侧出现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
  除了迎背风坡因素的影响,山谷的狭管作用也能使暴雨加强。1975年8月,河南出现一次特大暴雨,暴雨中心林庄正处在南、北、西三面环山,向东逐渐形成喇叭口的地形之中,由于这样的地形,气流上升速度增大,雨量骤增,8月5至8月7日,当地降雨量达1600多毫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距林庄东南不到40千米、地处平原区的驻马店,在同期内的降雨只有400多毫米。
  通常情况下,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与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以产生较大的暴雨。
  值得一提的是,台风区内水汽充足,上升运动强烈,降水量常常很大。台风到来时,台风区内日降水量平均在800毫米以上,且多属阵性降水。台风登陆之时常常产生暴雨,少则200~300毫米,多则在1000毫米以上。台风登陆后。若维持时间较长,或由于地形作用,或与冷空气结合,也都能产生大暴雨。我国东南沿海是台风登陆的主要地区。台风雨所占比重相当大。
  
  暴雨带来的危害
  
  暴雨的危害十分严重。暴雨经常与大风结伴而行,来得快,雨势猛,尤其是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在城市中,暴雨会引起交通瘫痪,导致城市变成水乡泽国。
  具体来看,暴雨的危害主要有洪涝灾害和渍涝危害两种。我国历史上的洪涝灾害几乎都是由暴雨引起的,像1954年7月长江流域大洪涝,1963年8月河北的洪水,1975年8月河南大涝灾,1998年我国全流域特大洪涝灾害等,莫不如是,由此带来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1931年7月,我国暴雨成灾,灾区遍及16省,长江沿岸许多城市长期泡在洪水中,武汉市积水达4个月之久。全国1/6人口受灾,淹、饿、病死几百万人。
  暴雨引起的渍涝灾害是指由于暴雨急而大,排水不畅引起的涝灾,此时土壤孔隙被水充满,造成陆生植物根系缺氧,根系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加强了嫌气过程,进而产生有毒物质,使作物受害减产。
  
  暴雨预报难度大
  
  暴雨的形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物理过程,它的预报难度也是非常大的。比如本文开头提到的上海那场大暴雨,主要是由3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一是高空出现了3个短波槽,二是低空形成了一个低涡,三是副热带高压西升北抬。三个因素导致冷暖空气突然交汇,形成了强烈的雷暴降水云团,导致大暴雨的发生。
  这3个因素中有一个没有考虑到,预报结果就会不准。
  由于暴雨属于强对流天气的一种。从目前的预报水平来说,对强对流天气最多只能提前数小时预警,还不能做到提前一天就预测到。对于这场暴雨,上海市气象台前一天报的是大雨而没有报出大暴雨:但是后来的临近预报、预警还是比较准确的,使单位和市民及时防范,将损失程度减至最低。
  目前,国内外对暴雨的探测工具在不断地改进,如用气象卫星探测得到有关暴雨的云图,用雷达观测得到暴雨的雷达回波图像,用大型电子计算机作为整理、分析研究和预报暴雨活动情况的工具。
  当然,对于暴雨的预报方法也在不断地改善,这些都使得我们的暴雨预报水平不断提高。(文章代码:1803)
  [责任编辑]
  赵 菲
  
  相关链接
  
  暴雨预警信号的级别
  为以蛊观的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突发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惠,让公众知道即将出现或已经出现的气象灾害的严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和自救措施。我国气象部门制定了暴雨预警信号。暴雨预警信号分4級,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其中红色为最高级别。
  
  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特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
  2、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
  3、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4、相关人员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
  2、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3、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怠工作;
  2、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
  3、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刘校学生、幼儿和上班人员的安全:
  4、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暴两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怎和抢险工作;
  2、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磷行业外);
  3、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其他文献
今年2月12日,是达尔文诞生200周年纪念日。在我国,妇孺皆知的外国科学家并不是很多,而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则是其中之一;能深入到平民百姓中的科学理论更是凤毛麟角,而达尔文的进化论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进化论的产生    达尔文幼年时,家中打算把他培养成一代名医,继承祖业;后来又把他送到剑桥大学基督学院主修神学,但是他却迷恋上了博物学研究。1831年,他从剑桥大学毕业后,当年12月便以学者的身份搭
最近媒体刊登了一封俄罗斯作者的来信,来信猛烈批评了中国人的古老陋习,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反思与讨论。以下便是这封来信的一部分。  “我不知道中国人为什么要随地吐痰,但是,他们就是在这样做,随时随地。我真是怀疑,中国人从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的那一刻起,是否意识到这对于中国来说已成为民族灾难。”  ——叶琳娜  痰含有大量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呼吸道传染病,像流行性感冒、肺结核、气管炎、肺炎
豚鹿也叫芦蒿鹿,是一种热带小型鹿,体长100~115厘米,肩高60~70厘米,尾长20厘米,体重35~50千克。豚鹿的腿比较短,身体粗壮,因而体型显得矮胖而粗壮,不如梅花鹿般修长,尤其是行走时不像其他鹿类那样昂首窜跳,而是将头部低垂,姿态像猪,这也是被称为豚鹿的原因。雄兽具有一对三权形的角,但较细而短小,除眉叉外,主干的远端还分出一个短的第二叉。雌兽无角。豚鹿体毛为淡褐色,腹部为灰色,夏季为漂亮的
一场漂泊不定的风把你送到我的故乡,于是,我和你不期而遏,我在你的荫蔽下一天天长大,你在我的灵魂里一天天长高——这便是故乡那摇曳在我灵魂深处的苦楝树,一棵在愁风中舞蹈,在苦雨中歌唱,在漫天飞雪中傲视苍穹的苦楝树。    朱元璋的愤怒    苦楝是一种奇特的树。在乡村,它让人熟视无睹;在城市,它远离人们的视线。苦楝(MeliaazedarachL.),音练,又名森树、翠树、楝枣树、紫花树。《尔雅翼》说
人类最早何时开始种红辣椒  很多人吃饭离不开红辣椒,但人类最早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开始种红辣椒,一直是个谜。不过,考古学家的最新发现给出了一个答案:人类最晚在6100年前在南美就开始种红辣椒了。考古学家在美洲7处考古挖掘点的研磨碎石、沉积物以及烧焦的陶瓷炊具中发现了一些淀粉微化石。鉴定后认为,这些淀粉来自红辣椒。考古学家们进一步比较后发现,厄瓜多尔境内考古点的红辣椒淀粉化石已有6100年历史,是其中
在众多的猫科动物中,狮、虎、豹是著名的三大“兽中之王”。不同于仅有一个物种的狮(唯一身上没有斑纹的猫科动物)和虎(身上有黑色斑纹),世界上以豹为名的动物有金钱豹、雪豹、美洲豹、云豹和猎豹等5种(身上有均黑色的斑点)。人们常把它们混为一谈,其实,只有金钱豹才是真正的“豹”,其他几种都是金钱豹的近亲或远亲,甚至比金钱豹与狮、虎的亲缘关系还要远一些。    花豹一族    金钱豹也称为豹或豹子,分布非常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衣服也加入了很多科技元素。科技和时装联姻的最成功案例是把技术增加到时装的功能中。电子织物生产商Tex-tronics公司就设计了一款能监控穿者心跳数据的高科技运动型文胸。  耐克公司和苹果公司合作生产的“Air Zoom Moire”气垫跑鞋的鞋底内置了一个无线传感器,传感器能和连接着苹果公司iPodnano音乐播放器的无线接收器相互通信,帮助使用者了解跑步或锻炼情况。  而
自机器人诞生之初人类便一直存在着“机器人恐惧症”的想法,但机器人真的快征服地球了吗?真正伤脑筋的,是所谓的“人工智能”。但在担心机器人比人类聪明使人类失去存在的必要,或是机器人奴隶反抗人类主人之前,我们先要问的是,人工智能有可能吗?还是先来看看机器人的历史吧!    机器人历史回顾    最早的“机器人”顶多只能算是结构精密的自动化机械,就像你不会称一个时钟为机器人一样。那时的机械以现代的角度来说
借助疫苗治疗高血压    瑞士科学家正在开展一项新研究一通过服用疫苗来治疗高血压。研究发现,这种抗高血压疫苗能够生产一种抗体,该抗体对血管紧张素Ⅱ产生作用。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机体产生的激素,能够调节机体液体的压力,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导致血管压力升高的功能从而导致高血压。这种抗体则能够制止其发生作用,关闭血管紧张素Ⅱ的接受器。但目前还不知道产生这种作用的机理,而且这种抗体只作用于导致血压升高的一种机
干细胞是可以分化为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宝贵资源,利用干细胞生成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以治疗各种疾病一直是医学界探索的重点之一,而这种研究和实践也称为再生医学。由于人体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受到伦理限制以及干细胞研究的复杂性,迄今再生医学还处于实验探索阶段,但也有一些突破。这些突破表现为再生医学的三部曲:从细胞到细胞,从细胞到组织,从细胞到器官。    从细胞到细胞    细胞是组成人体器官的最基本要素,利用干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