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应重视悲剧的教育性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l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悲剧常常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的苦难命运,显示出伟大人格和巨大精神力量。它给予人们的恰恰是挣扎的刚毅,真善美的昭示,是灵魂的震撼与洗礼。从时下的语文教材来看,悲剧性文本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小。
  一、悲剧类文本对于学生成长的价值
  “悲剧能为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昂扬,是对时间和生存价值的一种强烈的感情。”一出完美的悲剧是高尚人性的产物,它能让一个人积蓄英雄的行动方式,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会不断地补充一个人英雄行为的能量。悲剧中严肃的部分会给人教益,美好的被毁灭带给人震撼,诡计增长见识,鉴戒促人醒悟,美德引起人的追慕。
  悲剧的具体内容是对抗和失败,悲剧不仅表现失败,更重要的是传达“解救”。悲剧给予学生的是生存的渴望,是精神的真正解放,而不是人生的绝望与毁灭。以悲剧为参照,人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喜剧,才能感受到生活中的阳光面。苦难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人们必须直面人生的悲剧处境。一个真正的人,是对“悲剧性生存”有深刻理解的人:他能体会焦虑不安,对真理有超乎常人的执着欲望。
  二、语文课程应安排适量的悲剧性文本
  现在的教材,以阳光性的文本居多,这可能对培养学生的乐观情怀、对生活的热爱是有好处的。但是,这为学生提供的还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教材中应该增加悲剧性文本的容量,同时要充分激活文本中的悲剧因素。
  悲剧历来被认为是戏剧之冠。为了凸显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色彩,笔者认为在教材的编排上,教学读本则可以加大悲剧类文本的选编比例,每册书都可以有一个悲剧性文本的单元。在文本的选择上,要坚持中外兼顾、古今协调,从而让学生从小感受到人类共有的苦难、共生的情感、共同的命运,体味到人类具有的高贵、坚韧和悲悯。
  三、珍视悲剧美感,接纳悲悯情怀
  对于文本中展示的人世苦难: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颠沛流离、天灾人祸、厄运失意、战争暴乱,都要有深切的体验。在悲剧性冲突中,善良的、正义的一方虽然暂时失败,高尚的理想在现有条件下无法立刻实现,但是它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总有一天会实现。悲剧的发生能使人从悲痛中惊醒过来,激起为正义、真理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通过与文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使学生直面悲剧、忍受苦难、同情弱者、仇恨邪恶,激荡起对假恶丑的憎恶,飞扬起对真善美的憧憬。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遭遇到那些不应有的、但又不可避免的失败、毁灭的悲剧事件时,能够充分地释放和传达悲痛、同情、奋发的悲剧情愫。要引爆学生心中的“解救”情结,支持他们见义勇为的“拯救”冲动。珍视他们的感伤与感愤;赞赏他们将苦闷呼号,将悲愤呐喊,将热血沸腾,将激愤燃烧。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洞悉:悲剧美感是神圣的,感时伤世是优美的。
  四、要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增加悲剧性的文本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看”到人类生存的真实状态,教师可以深入学生的阅读生活,引领他们在课外阅读的时候选择一定比例的悲剧性文本。可指导学生选读其中的经典片断,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真正打动学生心灵的,也许不是艺术大师的灵性和才情,而是他们作品中主人公经历的苦难与不幸。
  还可以推荐一些有品位、有悲情的时文,让学生即时地阅读,或者了解当下有关战争、恐怖事件、动荡、暴乱、海啸、台风、疫病流行、重大交通事故的新闻报道与报告文学,这些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矛盾、剖析人生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在悲哀的、忧伤的悲剧中意识到人的苦难。这样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关注现实中明晰:人在本质上是悲剧性的,荒谬与苦难是人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生存意识表现,这才是人生存的真实状态。
  另外,还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观赏悲剧类的影视节目、戏剧。这些活动也许更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能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角色表演,他们的悲剧感就会更强烈一些。如果学生一味淹没在泡沫喜剧中,那么,他们就只能脆弱地生活在镜像世界里。
  五、深入现实生活,激活学生对苦难的体验
  苦难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也是不可回避的。苦难可以试验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才可显出非常的气节。没有品尝过苦难的人,不会懂得真正的乐趣。
  教师要合理规划学生的课外生活,尤其是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苦难,品尝生活中的苦难。可以带学生去险峰攀登,去贫穷落后的山村体验,让他们在骄阳下曝晒,在寒风中挺立……教师应当把苦难当作锤炼学生心灵的力量,使他们的生命更加有韧性与质量。让他们拥有坚韧与冷静,拥有承受苦难的力量,他们才能更好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其他文献
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分析得够透彻了,学生还是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表述时逻辑混乱等。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没
自2007年起,为了提高宁夏学前教育的质量,建立一支外树良好专业形象、内炼较高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幼儿园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
一、小小社交家——我们喜欢你目标:愿意主动交流,感受交往的快乐。准备:音乐《你在哪里》。1.家长带宝宝面向教师,席地而坐成一个半圆。
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绘本本身的特点,我认为幼儿识字不会影响教师的绘本教学,而如何运用部分幼儿的识字优势为教师的绘本教学添彩,则需要看教师课前的备课工作是否充分以及教师
一,问候时光:哈罗你好家长目标:跟着音乐唱歌,示范并引导宝宝做问候动作。宝宝目标:尝试跟着音乐和家长一起做拍手、点头动作。
一  陈介祺是中国“金石学”发展历史最昌盛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金石学家,也是我国近代最大的民间文物收藏家和古文字学家,是一位伟大的历史文化名人。  陈氏出身达官显贵,父子两代均在朝为官。陈介祺之父陈官俊(1781~1849),字伟堂,号恕田居士。嘉庆十三(1808)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充文颖馆协修,又授编修、纂修。后历任山西学政、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工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等职。68岁去世,赠太子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因为游戏中充满自由、自主和愉悦。游戏是幼儿特有的生活方式,幼儿通过游戏不断地体验成功与失败;不断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人格,获得身
基于金融生态视角下对"绿色信贷"推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研究,首先分析了"绿色信贷"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和良好的金融生态是"绿色信贷"实施的前提和保障。紧接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本文讨论了在松散耦合度下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一些实现技术,如:分布策略、数据分片、
伴随着2006年“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的启动,诸暨市幼教办吹响了开展“一园一品”“一镇一特”工程建设的号角。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积极响应,精心规划。经过近五年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