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是个美丽的谜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cha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边很多90后都跟我一样,脱发,嗜辣嗜甜,有精力熬夜刷完一整季的美剧,或者跨越大半个城市参加电影首映;但一提到运动,就直摆手,偶爾狂奔两分钟赶个飞机,喘上半天都缓不过来。
  学生时代每次测试100米跑步,我都铆足劲狂奔,想象自己是博尔特附体,最后以无法控制地扑在地上结束。直到最近,我才知道,那是因为我高度近视,摘了眼镜快速移动时,无法对周围参照物形成正确的认识。另一个无力时刻是学习自由泳,我拼命打腿,然后绝望地盯着池底瓷砖的某条线,一动不动。
  有些感觉,像我这样小脑不发达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体会。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被人形容为“冰感”很好,说白了,脚底很油,看起来不笨。某位专业人士为了进一步向我解释,问道:“两个学员测试100米,一个人用110步跑了12秒,一个用100步跑了12秒,如果选材,要哪个?”
  我想了想,回答:“100步的。”
  看着我入了套,他得意地揭开谜底:“一定要110步的。因为无论多少步,这个节奏是爹妈给的,也就是天赋,后天没办法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是他每一步的距离。”
  不管是谁造了人,我们的身体可真是个谜,永远也不知道极限在哪里。都说身高超过1.8米,就不适合练短跑,可1.95米的博尔特不断打破百米世界纪录。2004年的雅典,刘翔冲过终点的一刹那,证明了黄种人在田径赛场也可以大放异彩。想象一下,有多少平凡人曾被他们的激情点燃,想要超越自身潜能的限制。
  武大靖,新科世界冠军的背后是不断超越自我的成功故事。如果我们将事物发展的过程看成无数个起伏,那么他刚刚抵达第一个大的巅峰。
  他渴望赢,渴望到把奥运五环文在自己的胸前。他也是幸运的,最终靠着聪明的头脑找到身体的奥秘。冰刀每在冰面上滑动一次,是每一块肌肉的协同作战,每一个细胞的呼吸与共,所有这一切传达到观者眼中,汇成一个字:快。
  每个运动员都曾迷恋极限,渴望成功,林书豪已经体会过武大靖般的成功,“林疯狂”之后,他如何与失败共处?成绩的下滑和伤病的困扰曾让他愤怒、不满。花了3年时间,他才知道何谓成长,何谓接受。但他仍对明天充满希望,“我相信上帝有个完美计划”。
  不少人记得平昌奥运会短道速滑500米决赛的几十秒里,武大靖一骑绝尘,当时他的脑袋里是乱的,甚至不确定还能不能滑下来,他感觉自己可能疯了。在几千公里外的美国,林书豪在为新赛季进行恢复训练。他反复调整自己的投篮动作,试图感受自己的每一块肌肉,这感觉是新鲜的、陌生的,“好像从来没有打过篮球”,他说。
  如果说“有着独立意识的我们”和“我们的身体”一直是、并且应该是两件事情,那么运动的极限,应该是二者的完美融合,而结局,往往是一场更动人的和解。
  (摘自《人物》2018年第5期)
其他文献
舅舅是个老中医,在本地很有名气。  正值寒假,我妈见我闲着没啥事,就叫我去舅舅诊所打打帮手。我妈说:“你读的就是中医,正好借机向他学习学习。”  在舅舅诊所里,我主要帮着分拣中药。那几天气温骤降,舅舅开出不少专治风寒感冒的方子。刚开始,我只顾忙着称药、包药,时间一长,才注意到舅舅的药方有些古怪。同样治疗风寒感冒的方子,有的15元一剂,有的30元一剂,有的50元一剂,最贵的80元一剂。  我十分不解
期刊
一个男人走进诊所,告诉医生他很不舒服。  医生给他做了详细检查,然后给他开了3种颜色的药丸:“听着,每天早上起来吃這种红色的,用一大杯凉开水送服;午饭后吃这种蓝色的,用一大杯凉开水送服;睡前吃这种黄色的,用一大杯凉开水送服。”  “我究竟得了什么病?”病人有点担忧地问。  “没什么,你喝水太少了。”医生说。  (摘自《医疗笑话》金盾出版社)
期刊
昨天把孩子送到绘画教室之后,我去了一家快餐店,对服务员说要一杯冰拿铁。她问我还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我有点纳闷:冰拿铁还能做出什么花样来?她只好解释说:“你是完全不要冰还是冰块少一点?”  在美国就没有这个麻烦,服务员可以尽情地给客人点的饮料里加冰块。一篇文章比较美国人和欧洲人的差异,其中一条就说,如果一个美国人到了欧洲点冰饮,他会发现服务员只往杯子里放一两块冰,不像美国商家给的那么多。这是因为美国
期刊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一对名老中医,84岁的肝病专家谌宁生教授,和81岁的妇科专家杨秉秀教授。两位教授相濡以沫几十个春秋,生活幸福,而且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做出了卓越成绩。现在他们仍每天上班,工作强度之大常令后辈自愧弗如。互相帮衬  “一起生活60年,大大小小的摩擦不少,但直到今天,我们仍能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互相关心、帮衬。”杨教授说。  谌宁生和杨秉秀1962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
期刊
黄辣丁无论红烧还是烧汤,都入口即化,满颊生香,可它的另一面也令人不寒而栗。  黄辣丁的“丁”似应为“钉”,正因为身上长有几厘米长的“钉子”,黄辣丁才有其大名。这种无鳞淡水鱼身上的“钉”,锥尖朝上,尖硬无比,用快剪刀也需用劲才能剪断。  安徽潜山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张主席家住县城雪湖之畔,他听当地一位打鱼的老人说,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年轻人在湖中钓到一条黄辣丁,因取鱼时不小心被锥了一下,结果手被锥肿,后来
期刊
多年前,我到一家医院看病。医生是一位近50岁的女士。我等待时,发现这位医生的态度很糟糕,她板着面孔,冷冰冰地向每一名患者重复:“怎么了?要开点什么药?”  我心里想,要是她也这么对我,这一趟白来了。我要知道吃什么药,还来医院干什么。但如果我赞扬她工作热情,她肯定会认为我在挖苦、讽刺;批评她服务质量差,她又很可能破罐子破摔。  经过观察,我发现她的眼镜是平光镜,样子也不俗。我想,戴平光镜,说明她的眼
期刊
常听人说“偏方治大病”,然而究竟有多少人相信偏方“真堪托生死”,颇值得怀疑。每有大病降身,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循“正途”、用“正方”,必待这些法子尽皆失灵,这才将信将疑祭起偏方的法宝。只有得了小毛小病,小有痛痒却又不干生死,我们才会毫不吝惜地交出身体去做偏方的实验场。比如感冒发烧,就有许多医书上不载的应对之道。我相信它们多半是患者自己的发明,本人就发明过这一类的偏方。  大概是两年前吧,某天晚上突然
期刊
2006年,在中医药发展论坛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明确表示,希望全国的医疗工作者,向解脱神酒的创造者周碧英学习。  学习周碧英的风湿骨病特色门诊,运用的五步疗法,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复發,避免复发,还要病人家庭,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能享受天伦之乐、享受品质生活!闻着药香长大  湖南省,在中医药人眼里,是道地的玉竹、白芷、朱砂、吴茱萸。是得天独厚的中医药资源,也催生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名医
期刊
有一次,我去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华严寺,有一位雕塑家,正在塑观世音的像。塑像非常美,他很自豪,问我:“你看我塑得怎么样?”我说:“作为一个美女,你塑得很好;但作为观世音,你塑的不是观世音。”古人塑的观世音收颌、收下巴,头和鼻子也微微回收的;而他塑的美女,鼻子是往前伸的,鼻子在身体外。  现在的人似乎都弯腰驼背,上身和头冲前。我们再看看佛像:鼻子与肚脐是在同一条垂直线上。佛像跟我们最大的不同是,没有一
期刊
在广西合浦县县城,有一位叫卜全德的老人,今年105岁,仍面色红润、思维敏捷。卜全德有一个特别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口袋里总揣着两三支粉笔。编谜语练脑力  卜全德喜欢编谜语,他编的谜语都与农作物或者花草有关联。有一天,他去街心广场散步,看见有人跳舞唱歌,还有人用笔蘸着水在广场上写大字。他忽然眼前一亮,心想:“我也可以把谜语写在广场上,这样既可以练字,又可以让别人来猜。”  第二天,卜全德口袋里揣上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