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润烧伤膏治疗甲床外露20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112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创伤后指、趾甲缺失甲床外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甲床外露患者作为研究,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创面应用湿润烧伤膏药纱包扎治疗,每日换药1次,保持创面湿润,5d后改为单纯外涂湿润烧伤膏治疗,每4~6h换药1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凡士林纱条覆盖。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良好,无感染及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甲床外露创面方法简单,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湿润烧伤膏;甲床外露;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64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1-0061-02
  创伤后指、 趾甲缺失甲床外露是急诊外科的常见疾病, 患者来诊时指、趾甲大多已缺失, 创面多污染, 且伴有挫伤、渗出、血凝块等。传统创面处理方法一般以消毒清创,再用凡士林等油性纱布覆盖,然后定期换药治疗。更换敷料时创面疼痛、出血以及创面感染是比较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严重影响甲床创面的愈合。甲床创面愈合效果主要取决于对甲床创面的保护和创面保持的良好生理湿润环境。鉴于此,笔者应用湿润烧伤膏制成的药纱覆盖甲床创面,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指、趾甲外露创面均为外伤后的新鲜创面,部分为多个指、 趾甲创面。致伤原因多以指、趾砸伤、挤压伤为主。32例就诊时指、趾甲仅少许组织相连, 伤处消毒清创后拔除;8例就诊时指、趾甲已缺失。伴甲床裂伤者16例,指、趾末节骨骨折10例,所有病例均无软组织缺损及血运障碍。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为外伤所致,常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出现,故急性期首先应给予妥善及时的治疗,同时,给予全身综合性治疗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为创伤愈合建立基础。所有创面均按创伤创面清创原则予以彻底清创,合并骨折的根据骨折类型予以克氏针内固定或指骨板石膏等外固定,有甲床裂伤者给予缝合,甲床缝合后确保无指、趾骨外露。观察组患者拭干创面后(若创面渗血需压迫止血),将备好的湿润烧伤膏药纱均匀地包扎在甲床创面处,纱布上浸润湿润烧伤膏的厚度均为2mm,外用无菌敷料适当加压包扎,以不影响末梢血运为宜;换药时不揭开内层药纱, 只需在内层药纱外涂湿润烧伤膏, 每天1次, 保持湿润,5d后去除内层药纱,甲床创面外涂湿润烧伤膏2~3周, 保持创面湿润暴露, 每天4~6次,保持创面清洁,直至创面完全愈合。对照组患者仅予以无菌凡士林纱条覆盖,按时进行换药。手术后患者无需服用镇痛药物,如合并其它损伤,视病情给予相应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随访,了解患者创面愈合情况。
  13疗效评定痊愈: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无感染、出血并发症发生;有效:患者创面愈合度超过60%但未完全愈合者;无效:患者创面愈合程度低于60%或存在感染者。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痊愈7例,治疗有效9例,治疗无效4例;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痊愈15例,治疗有效5例,无治疗无效患者,两组患者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患者均存在明显疼痛,其中有6例患者发生感染;观察组患者治疗中痛感较轻,无感染病例发生,两组患者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甲床因外力损伤后,局部会有出血、血凝块、失活的组织细胞、创面污染物等,应尽量在6h内清创。影响甲床创面的愈合条件是:甲床中上皮组织的基底细胞再生能力,满足基底细胞生长的环境,甲床根部的完整程度,符合上述条件者甲床愈合便可以实现。甲床创面残存的基底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缺少了指甲的保护,裸露在空气中,得不到组织液的有效滋养和灌注,导致水分缺失或脱水,影响了正常细胞的生长。如果合并感染,创面细菌过度繁殖,更加影响甲床创面的正常生长。由此可见,甲床创面愈合的最基本条件有两个:①组织细胞有一个良好的细胞外环境,能得到组织液的有效灌注:②相对无菌环境,细菌不能过度繁殖。
  临床上,指、趾甲剥离、甲床外露、甲床损伤比较常见,特别是手足急诊患者的损伤常累及甲床及周围组织,以往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处理方法简单,甲床外露损伤常规给予消毒清创,覆盖凡士林油纱后用无菌敷料包扎治疗,常规清洁换药。因甲床血运丰富,损伤后渗血较多,与敷料黏连较重,即使换药时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泡,更换敷料时也难以避免甲床再次出血,而掀开敷料也会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如此反复不利于甲床创面愈合,同时也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及心理压力。湿润烧伤膏为油性制剂,可以保护创面,隔离空气对创面的刺激,并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出,减少创面污染,保持药物活性,使创面始终保持生理性湿润而不浸渍,使组织细胞内外环境相对稳定[1],有助于创面愈合[2];在换药时不用更换内层药纱,不仅减少了感染的机会,同时也减轻了患者换药时的痛苦。
  湿润烧伤膏能直接渗透到损伤甲床神经末梢处的神经表面,隔离周围致痛物质对神经末梢的刺激,从而提高疼痛阈值[3]。烧伤膏还具有减轻组织缺血、缺氧,解除水肿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和压迫,避免神经暴露、脱水、坏死及降低神经末梢敏感的作用[4]。同时还能改变疼痛神经末梢的电荷状态,使组织内伤害性刺激减少。湿润烧伤膏中的黄芩、黄柏、黄连等中药成分,含有的β-谷甾醇可使细菌生物特性和形态发生变异,破坏细菌的生存环境,发挥较强的抗感染作用[5]。且黄芩、黄连、黄柏均为清热燥湿药物,同时兼具泻火解毒的作用,非常适用于外伤术后的患者。其能够促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及抗凝的作用,也能够增强局部抗感染能力。此外,湿润烧伤膏基质中的麻油、蜂蜡等成分,可隔离外界与创面的接触,及时排出创面代谢产物,使其在生理环境中生长;并能减少换药对创面的刺激,并能减少污染机会,保护了上皮细胞,让创面逐步达到清洁无菌状态,以降低其感染机率。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烧伤膏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无并发症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与相关研究大致相符。
  综上所述,湿润烧伤膏在甲床外露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荣祥,烧伤医疗技术蓝皮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4-41.
  [2]付小兵,王德文.现代创伤修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248.
  [3]赵俊,李树人,宋文阁.疼痛诊断治疗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956.
  [4]徐荣祥,张向清,方进勇,等.断层皮肤供区创面皮肤原位再生修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6,18(1):1-9.
  [5]曲云英,王运平,邱世翠,等.MEBO抗感染机理的实验研究[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6,8(1):19 - 23.
  (收稿日期:20140928)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Gamma 钉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8
【摘 要】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降低基层医院剖宫产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分娩的孕妇2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健康教育。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均优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4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各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关节活动度。
【摘 要】 南传上部座佛教进入我国傣族聚居地与本土傣族民间文化融合后,对傣族人民精神社会生活影响深远。从傣医学角度出发,傣医精神康复思想体现在宗教活动过程中,主要通过转移病态注意力的形式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应对能力,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关键词】 南传上部座佛教;傣族民间医学;精神康复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
【摘 要】 目的:将PBL教学法与形成性评价结合应用于民族医学的教学,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效果及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方法:通过PBL教学实施,制定形成性评价实施细则,以课堂测验、学生自评与互评反馈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PBL教学法结合形成性评价应用于民族医学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分析问题的能力。结论: PBL教学法结合形成性评价体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综
【摘要】目的:观察口服胶原蛋白与海豹油对肥大性脊柱炎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0例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炎志愿者,口服胶原蛋白、海豹油,比较治疗前后腰部疼痛评分(VAS评分)、腰部压痛、叩击痛评分的差异。结果:治疗后患者VAS评分、腰部压痛+叩击痛总评分积分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结论:口服胶原蛋白、海豹油可有效缓解肥大性脊柱炎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胶原蛋白;海豹油;
【摘要】目的:观察傣西医结合治疗接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傣医外治方法咱雅(拖擦药物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傣医外治方法咱雅(拖擦药物疗法)配合红花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和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傣医外治方法咱雅
目的:探讨面下1/3过宽的手术矫治方法。方法:采用下颌骨体矢状劈骨、切除部分下颌角、去除部分深层咬肌的方法治疗该类患者。结果:7例患者,术后面下部宽度明显减少,比例协调,双
[摘要]目的:探究铜针留置兔体内后肝脏组织及生化指标的改变及铜针留置治疗血管瘤对人肝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兔耳缘静脉模拟静脉畸形,将49只新西兰白兔按留置铜针1、3、5、7天及对照随机分成五组。分别于留针前及留针后1、3、5、7天检测血清铜、肝功能,肝脏组织HE染色切片观察,个别组织标本行组织化学特殊染色、透射电镜检查。对同期进行的85例铜针留置治疗海绵状静脉畸形患者,其中8~11例行治疗前及留置铜
目的:探讨应用A-T形推进皮瓣修复颜面部创面的效果和意义。方法:设计A-T形推进皮瓣来修复位于面部自然轮廓线周围的创面。将自然轮廓线的一侧作为A-T形推进皮瓣中三角形的底边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