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房地产的不是互联网,而是金融

来源 :中国房地产·市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yangcd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能否颠覆传统房地产行业,这个问题一直困扰地产行业。但到今天为止,大家更多地认为主要是“房地产+互联网”,万科朱保全有一句话“不动产的物理边界和互联网的无边界,决定了这是一个既矛盾又可能没有答案的命题”,我认为这句话相当精妙。这里不去探讨这个复杂的话题,如果说房地产可能“颠覆”的话,有一个比互联网更有力量的东西,那就是金融。
  先举个例子。就房地产销售而言,二十多年来最大的房地产营销创新者或者颠覆者,我认为是朱镕基总理。朱总理启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政策,激活了住宅消费能力,使得中国房地产市场迅速爆发。而之后房贷成数和利率的调整,也是影响地产销售业绩的最大市场变量之一。金融的力量之强,可见一斑。
  从更广的角度来看,房地产有三个核心生产要素:资金、土地和建材,所谓的颠覆就在这三个要素上突破。假设土地制度改革,或者建造工业4.0成熟,房地产行业一定会被颠覆。但目前假设尚不能成立,能够明确的、正在快速发生的,正是资金环节金融领域的创新与变革。
  房地产是个资金高度密集的行业,而我们房企一直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来支撑开发经营。狭窄的融资渠道、高昂的间接资金成本,是住宅开发销售必须高周转、商办地产不合理散售、养老地产投资回收困境等各种问题的根源。
  而在成数的发达国家市场,房地产由金融、建造和服务三部分组成。各种退休基金、保险、投资机构或个人等资金构成房地产投资基金,房地产商提供获取项目、规划、建造、营销与资产管理等专业服务,并获得权益分红。这种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的所谓“美国模式”,正是当下包括万科、万达等尝试转型的轻资产模型。轻资产模式的本质就是金融化,包括万科在前海项目上尝试的REITs、万达的众筹稳赚一号、绿地的地产宝等,虽然只是试点,但代表着房地产行业真正的变革方向。
  为什么说金融比互联网更有力量“颠覆”房地产?因为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可以使各种要素之间的连接更有效率。比如可以让信息更透明,让企业更贴近客户,让管理更有效率,但似乎难以改变房地产的开发模式。而在中国金融改革大背景下的金融创新,则可能改变行业里各个角色的定位,重塑房地产行业利益分配格局。当然,金融再嫁接上互联网,则让地产行业的变革更加迅速和广泛,比如当下许多房企试点的众筹开发,完全有可能重新定义开发与销售流程。
  所以我们看到,房地产行业在拥抱互联网的同时,都把金融化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转型方向之一。这里包括“万万”为代表的开发企业,也包括我们这样的服务型企业。钜派的上市可谓易居在金融战略上迈出的一大步,但对于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金融化转型来说,这条路才刚刚开始。
  作者系易居中国执行副总裁
其他文献
《房屋登记办法》第38条第2款规定,放弃所有权的所有权人应当自事实发生后申请房屋所有权注销登记。笔者认为,放弃所有权的不应当办理注销登记,而应当办理转移登记。  房屋所有权注销登记一般发生在房屋或者房屋权利发生消灭或终止时,权利人申请进行的登记。房屋拆除、征收、或者其他不可抗力导致的房屋实体灭失导致的所有权消灭,由所有权人申请或者登记机构根据司法或者行政部门的文件注销权利记载于登记簿的行为,都是房
某市登记机构询问:我们在贯彻实施 《房地产登记技术规程》(以下简称 《规程》)时,在登记资料的对外利用方面遇到两个问题:1.根据 《规程》6.2.1第1条: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身份证明、房屋坐落,只能查询登记簿中房地产的自然状况及查封、抵押等权利限制状况,不包括产权人信息。如果律师查询房屋登记簿信息时,提供了律师证、介绍信(介绍信上已注明了房屋坐落和房屋产权人姓名),我们在出具查询结果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