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敦煌曲谱看日本民族文字的形成

来源 :敦煌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we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汉字向外族传播,当以日本文字最为成功。这可以称得上地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光辉一页。日本民族是智慧的民族,日本人民在利用和改造汉字方面显示出了卓越的才能。为了使汉字适应日本语言,他们创造性的在表意文字的汉字中使用标音性质的假名,形
其他文献
<正> 敦煌艺术,是建筑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书法艺术、文学艺术等的综合艺术。这些艺术品主要产生于中世纪的敦煌之地,大宗的是石窟建筑及石窟内的彩塑壁画,主要是表现佛教内容的,或为佛教服务的,因此说,敦煌艺术实际上是宗教艺术,并以石窟艺术为其代表,一般所说敦煌艺术,即指敦煌石窟艺术。敦煌石窟,是敦煌地区所有石窟的总称,即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五个庙,存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共计约500多个。尤其莫高窟是举世保存最好的,规模亦大,内容丰富,艺术水平也高,艺术价值和学术价
【正】 20世纪初,杰出的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考察著名的敦煌千佛洞时,拍摄了他编号为66窟的10世纪壁画。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将这幅10世纪壁画剥离墙面(此窟该所编号为220
<正> 近若干年来,在敦煌地区考古发现的五凉时期的墓葬中,不断出土有墨书或朱书在陶器上的与墓主及其亲属有关的文字。过去,罗振玉在《古器物识小录》中曾笼统地称这类文字为
<正> 本世纪40年代以来,在敦煌地区的墓葬中,陆续出土了一些内容为禳解注(疰)病的镇墓文。对此,有人撰文进行了专题考述,认为据考古发现的解注文及非道教文献中有关注病的记
<正> 1991年春仲之际,余在书库整理古籍时,发现有《味青斋藏书画目》抄本一册,未署姓氏,著录皆为宋元名迹书画及宋元旧刻名槧的古籍善本,后面附有敦煌秘籍佚卷存目。数年前,我看见已故前燕京大学教授、著名史学家聂崇歧的藏书中有一部康熙间刻本的钱注杜诗,有味青斋藏书印,并朱笔批过,末册署光绪某年许□□(名字记不起),下有印章“丁卯后人”。今查阅商务印四部丛刊初编书录集部著录“丁卯集”是唐代许浑所撰,味青斋主人当为许氏之后裔无疑也。敦煌遗珍的残卷,已故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新会陈援庵先生,把北京图书馆所
<正> 秦汉吏民出入关津主要使用关传,然自西汉开始不仅官吏因公受遣使用传牒度关的灵活形式。而且在关传文书中出现“移过所”用语。简文如: (1) (?)长酒泉玉门都尉护众,候畸兼行丞事。
<正>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活字印刷的国家,汉文史籍对此有着比较确切的记载,至于其实物,在中原地区则早已荡然无存。有幸的是,在数百年之后的敦煌莫高窟中,人们却发现了数百枚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尽管这些遗物的绝大部分已被
<正> 阳春四月,敦煌莫高窟春色满园,景色宜人,杏花桃花竞相开放,飘逸着阵阵馨香,洋溢着热情的气氛。4月16日上午9时,泰国公主玛哈扎克里·诗琳通一行驱车来到莫高窟参观访问。诗琳通公主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艺术很有兴趣,特别对丝绸之路文化更感兴趣,这次西行专程访问丝路重镇敦煌,是为了撰写一部有关丝绸之路的书。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研究员对公主一行访问莫高窟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客人们介绍了敦煌研究院的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旅游开放等情况。参观洞窟时,段文杰院长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敦煌石窟艺术。诗琳通公主对敦煌
<正> 藏经洞发现的古代讲唱文学写本,为数甚丰,已先后被汇成录文专集问世。研究敦煌文学的论文和专著也蔚为大观,成果斐然。唯四兽因缘这篇短文,尚未见有专文论及。四兽因缘是个佛教题材的变文,它与其它几个变文合写于同一卷本内。此卷被伯希和掠走,今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编号为P.2187。本文被收入王重民等先生合编的《敦煌变文集》卷七。
<正> 汉武帝时,敦煌渥洼水出了一匹“天赐之马,”就是古人盛称乐道的“天马”。汉武帝把此事作为盛世祥瑞大加张扬,成为西汉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两千多年来,文人写诗作赋,又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传统题材;渥洼水也因而成为敦煌一大名胜古迹,作为当地旅游胜地之一,至今仍吸引着中外游客。旅游者怀着极大的兴趣来游此地,需要了解有关渥洼水天马史事,治西汉史者,也有必要对这桩历史及其意义和影响加以探讨。而史籍记载散乱不一,且有隐晦遗漏,所以草此短文,对渥洼水天马的有关史事试作清理,疏漏缪误之处,希望得到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