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演”到“实践”?——西蒙•布朗纳的“实践理论”批评

来源 :民俗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gaoa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满足数码时代民俗学再定位的需求,西蒙?布朗纳提倡以“实践理论”来取代“表演理论”.他的“实践”的概念指的是应用“传统”进行社会控制与表达的行为;其“实践理论”的研究重点是阐释这一“传统”(作为一种认知资源、结构与动机)的深层心理机制.这一研究方法既偏离了“实践理论”的宗旨,又抹煞了“表演理论”的潜力.事实上,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与罗蒂的“新实用主义理论”的启发下,表演理论的伦理学意义与实践论价值可以被很好地开发出来.
其他文献
中国神灵崇拜由来已久,其发展、演进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往往引起统治者关注,故其变迁历程易受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文昌崇祀源于星辰崇拜,后在道教的推动下与巴蜀梓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