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新红学100周年、中国红楼梦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1年学术年会”综述

来源 :红楼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xueer2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7月29日至31日,“纪念新红学100周年、中国红楼梦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1年学术年会”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红楼梦学会、天津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资助.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全国26个省市地区的16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共襄盛会.
其他文献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型视听媒介,为科学内容传播模式创新和功能发挥赋予新的可能.科学内容的短视频传播带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多样内容丰富呈现、多维互动增强效果的特点,发挥着面向公众传播科学、培育科学文化氛围和提升全民综合素质等社会功能,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专业性不足、科学谣言泛滥、科学过度商业化和科学价值观重塑等现实问题,需要加以辩证审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纪录片栏目《攻坚日记》,跟踪拍摄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在决战决胜时刻的变化.本文认为,栏目从电视媒介传播属性出发,通过画面表现、叙事风格、语言表达、解说等,客观、真实又不乏温度地记录我国农村贫困地区脱贫的整体样貌,成为脱贫攻坚的影像志.
韩子勇院长、庆善会长、钟校长、各位参会代表:rn大家上午好!rn2021年是新红学诞生100周年,首先我代表“北京曹雪芹学会”向“中国红楼梦学会”举办这次纪念会深表感谢,同时也对中国红楼梦学会成立4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rn经陈独秀授意,再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多方努力,1921年3月胡适先生终于完成《红楼梦考证》(初稿);1921年4月,陈独秀先生立即撰文《<红楼梦〉(我以为用“石头记”好些)新叙》,与之呼应.1921年5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新版《红楼梦》,并把胡、陈两位先生的两篇专文刊登书前,作为序言.“
期刊
尊敬的庆善会长、德平部长、子勇院长、新林会长,各位红学家、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学者:rn大家好!非常高兴与各位相聚在美丽的香山.今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开启百年新征程之际,很荣幸天津师范大学能与中国红楼梦学会联合举办中国红楼梦学会成立四十周年暨新红学诞生百年的纪念盛会.红学与为党庆生的脉搏同频共振.我代表天津师范大学师生员工,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代表、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
期刊
尊敬的张庆善会长、胡德平会长、钟英华校长,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朋友们:rn大家上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在这里参加“纪念新红学100周年、中国红楼梦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1年学术年会”.rn我认为这次会议的时间、地点都很有纪念意义.从时间来看,20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建党100周年,而新红学也发展到了第100个年头.从地点来看,我们现在所在的香山,有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第一站——双清别墅,它见证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历程;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晚年也在西山生活过,这里留下了不少关于他的
期刊
用“口述体”纪录片的形式讲党史,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创新和有效举措.本文以地方广播电视台采编实践为例,从典型口述——挖掘“活史料”时代价值、多元口述——增进学史信服力、细节口述——传递情感力量、个性口述——升华人格魅力几方面,探究农村党史纪录片“口述”要素,为提高农村党史教育成效、凝聚乡村振兴精神力量带来有益思考和启示.
如何以纪实影像的方式书写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在党史文献片创作中如何实现内容结构、叙述表达的创新,实现长久的文化价值?如何利用影像实现大众对党史的形象认知与阅读?本文力求通过对个案的探析研究,结合文化记忆理论,完成对党史文献片创作与传播的思考.
中国古典小说写人首先得益于“赋比兴”诗法,继而经过“写物图貌,蔚似雕画”赋法滋润,再经过“传神写照”“气韵生动”画法沾溉,终于形成以华艳绮丽为笔调、以诗情画意为审美境界的写人传统与优势.许多小说常常遵循曹丕《典论·论文》所谓“诗赋欲丽”规范,在传承“丽以淫”的美女赋和歌舞赋之铺陈夸饰写法基础上,通过对女性“妍丽”形色与“色诱”神情描摹,传达出人物形神辉映、活灵活现的画面感和画境美.尽管有的小说文本因过于辞赋化而招致“文饰过繁”之讥,但大几经典化之作几乎无不追求恰如其分地借助传统辞赋的横向铺陈笔墨以创造带有
《红楼梦》创作主体文本结构方式,是对传统章回小说以虚拟故事为主要内容形态,与史传书写为主要文体形态之间的不相应性,进行反思的结果.《红楼梦》以虚实相间的叙事时空结构文本,采用双时空维度叠加的叙事架构,利用史传、诗文和俗讲混搭的杂糅文体,配制出最适宜文本“立意本旨”叙述的文本形态,为章回小说文体变革,做出了十分有益的尝试.
第六十三回“群芳夜宴”芳官唱[山花子][赏花时]两首曲,众人一拒一迎,反应一致,态度鲜明,其原因值得探讨.本文从两首曲本身的特点、观众的欣赏习惯以及曹雪芹对昆曲北曲的偏好等几方面分析其原因.主要讨论四个问题:一,两首曲所属剧作的艺术特质不同;二,两首曲曲调特点相异;三,观众看戏听曲有偏重曲调和人声的倾向;四,将芳官唱曲情节与《红楼梦》中其他演戏情节以及《石头记》十六出甲戌残抄本中涉及北曲的脂评相联系,可看出曹雪芹对昆曲北曲的偏好.这一偏好对《红楼梦》中演戏、唱曲情节中剧目曲目的 选择以及观剧听曲场景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