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霉菌M1033同源重组葡萄糖异构酶缺陷型菌株的构建

来源 :科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er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实现有工业生产价值的葡萄糖异构酶双突变体酶GI(G138P-G247D)的稳定高效表达,在建立7号淀粉酶链霉菌M1033原生质体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了含600 bp不完整GI(G138P-G247D)结构基因片段的插入型同源重组质粒pXW,并通过同源重组模式整合到M1033的染色体上,实现了GI基因的破坏(gene disruption),获得了同源重组葡萄糖异构酶缺陷型菌株.对同源重组片段的分析,突变引入的验证以及缺陷型菌株稳定性的检测证实了以此方法在染色体上引入突变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应用重组DNA技术,将FRT-FRT和LoxP-LoxP两套重组酶特异的识别位点构建在一个名为C4LFY的载体中,并依次在载体中构建了P因子、果蝇yellow基因的两个外显子和一个内含子、顺式
福氏 2a志贺菌 (Shigellaflexneriserotype 2a)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原体。本文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福氏 2a志贺菌 30 1株 (Sf30 1) (我国细菌性痢疾的优势流行株 )的
以7922×5003的杂交F2作为构图群体,构建了具85个RFLP标记的玉米遗传图,覆盖玉米基因组的1 827.8 cM,标记间平均间距为24.4 cM.田间采用10×11简单矩形格子设计考察了106个F2
目的 通过研究皮肤肿瘤中c -myc、bc1- 2蛋白与细胞凋亡的表达 ,探讨其在皮肤组织恶性转化进程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三羟基末端标记法 (TUNEL)和免疫组化 (SABC)技
目的: 研究驻极体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通过二维点图研究聚四氟乙烯( P T F E)驻极体对成纤维细胞(3 T3)生长周期的时相参数的影响。结果: (1)负极性
目的:研究von Hippel Lindau( V H L)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方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核酸,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 C R S S C P)方法和自动化测序仪检测 D N A 序列,判别 V H L基因外显子的突变。
用固氮菌G-3菌株进行发酵培养42~48 h,待菌体内含PHA占细胞干重75%以上时,将菌体细胞从发酵液中分离收集,进行低温冷冻处理,使菌体细胞崩裂,将PHA颗粒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用10 g
从光系统Ⅱ颗粒分离的33 ku蛋白经SDS-PAGE分析,仅显一条蛋白带.低渗缓冲液透析数小时后再进行SDS-PAGE分析,发现33 ku蛋白被部分降解成若干条低分子量的谱带.表明分离的33 k
目的:通过遗传学育种使外源基因整合位点随机的HBV转基因小鼠成为单一整合位点的纯合子转基因小鼠.方法:产生founder小鼠以后,将正常小鼠与转基因小鼠交配,通过PCR,Dot-blo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