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开启孩子智慧之门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gang987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最喜欢听童话故事,因为童话故事最能点燃儿童思想和语言的火花。父母给孩子讲故事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他们的想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在学龄前时期培养儿童的记忆力和想像力是很重要的,心理学认为人的大脑有四大功能:记忆、想像、理解和推理。没有记忆和想像就谈不上思维和发明创造。因此,记忆和想像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我们开发大脑潜能的第一目标。
  
  一、如何为孩子讲故事
  
  1.家长首先要以形象生动、有感情的语言向孩子讲故事,引起孩子听故事的兴趣和愿望。然后再帮助他们熟悉人物。
  2.在讲故事时,为孩子准备一些图片、玩具和实物,边讲边让他们看图片,听模拟的声音,触摸有关的实物。这样,童话故事就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形成一幅幅鲜明的图像,他们就会浮想联翩,使想像的触角伸得更深、更远。这是培养和发展儿童想像力的最好方法之一。
  3.利用童话软件。童话软件运用电脑媒体,使音乐、美术、文学、科学融于一体,寓教于情景交融之中,可以让孩子在动态的欣赏中,理解童话故事,更加了解快乐和悲伤的心情,感受到艺术之美,并启发其联想创造。
  
  二、如何提高儿童对故事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记忆力对儿童掌握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复述童话故事是锻炼儿童记忆力的重要方法。
  首先,让孩子复述故事中的重点词;
  然后,让孩子复述故事中的重点句子;
  最后,让孩子从头到尾把故事讲述一遍。家长可以先小声地和孩子一起说,以免孩子老是卡壳,失去复述的兴趣和勇气。待孩子练熟了,再让他有表情、有动作地复述一遍故事。
  为了让孩子通过故事明白一些道理并得出结论,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要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孩子进行思考,使新的信息不断输送进来,被感知、分类、对比和比较。这样,孩子就会变得爱思考、会思考,思维能力也能发展起来。
  
  三、通过童话故事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孩子不仅喜欢听故事,也喜欢创作故事。当你给他们讲述一个非常优美的童话故事时,就会发现他们正跃跃欲试,给这个童话故事添加新的内容。这正是儿童创作的萌芽,引导得当,孩子自己也能创作出优美的童话来。
  WaWaYaYa系列童话里,都设有编故事、自组画面、自选人物、再组音乐来训练儿童。家长可以在讲完故事后,把这个故事的图片和其他故事的图片放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然后让孩子把这些形象说出来,形成一个新的童话故事。平时家长要注意扩大孩子的视野,启发孩子用周围发生的事件构思人物、情节、动作来编故事;还可以启发孩子利用生活中的有趣事件,在熟悉的故事中插入新奇的有趣的内容,帮助儿童发展新的经验,作为孩子进一步探索的知识资源。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童话形象在孩子思维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儿童在给周围世界增添各种自己幻想的形象、虚构这些形象的时候,不仅能发现美,而且还能发现真理。
其他文献
据统计,我国青少年中近视眼发病率已达33.6%,大学生的患病率更高达86.5%。近视眼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学习,还会引起许多眼的并发症,如:1.视网膜脱离;2.白内障;3.黄斑出血和黄斑变性;4.玻璃体液化变性;5.青光眼;6.斜视、弱视。近视度数越高,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就越大。  许多父母在孩子视力尚好时,对孩子的不良用眼习惯,如坐姿不正、看电视过多等习以为常,缺乏足够的重视。殊不知,近视眼可能
期刊
当然,除了这些稍具典型性的任性表现之外,孩子们可能还会玩出千奇百怪的任性花样。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任性的行为,但并非每个孩子都有任性的习惯。  亲子之间是一种很奇特的关系,一方面相互依恋,一方面又互有攻守,有些像打仗。具体到任性这个问题,同样可以看到类似的进退攻守关系,孩子不断任性胡闹的过程,就是家长不断丧失权威的过程。  我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生活上的关爱和智力上的启蒙,随之
期刊
1. 对孩子的任性行为不予理睬  2. 及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3. 让孩子尝到任性的苦果  4.家长之间的教育保持一致  5.采用“激将法”,反其道而行之  6.给孩子找个信服的“榜样”  药方开得简单,可用起来各有千秋。下面这些家长们就在“实战”中运用了这些战术,看看马老师的点评,相信你会收获多多。    调查对象:丁丁妈  孩子任性典型表现:你说东,他偏往西  最灵药方:第5招、第6招  家
期刊
在这个问题上,几位妈妈们的体会和建议很值得你参考。  璐璐妈:一个双休日,我领着4岁的女儿逛商店。我兴致正高时,女儿却莫名其妙地发起脾气来,怎么哄都不管用。没办法,只好抱起她往外走。就在蹲下去的瞬间,我突然发现:从孩子的眼光看去,眼前不是色彩斑斓的商品,而是晃来晃去的人腿!怪不得孩子发脾气,原来和我心情不一样。  建议一:当孩子出现任性行为时,一定要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看其行为是否可以理解,接
期刊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要是早点知道这些招数就好了,可现在,我的孩子已经任性成习惯了,这几招恐怕派不上用场了。别急,就算是习惯也不是就没治了,下面这位英国心理医生的做法可以解决你的问题。  卫尔肯太太一脸苦恼地向我诉说着她6岁儿子赛门的任性行为:“他是一个被娇惯坏了的孩子,脾气很坏,动不动就哭喊不休。”  “他这样做的时候,你怎么办呢?”我问道。  “我尽量和他讲道理,让他听我的话。但他总是和我对着干,
期刊
身 体    发育特征:  ◎大、小肌肉发育完善,身体控制能力很强,喜欢玩赛跑、追逐的游戏,能做有节奏感的跳跃活动,热衷于全身性的活动。  ◎小肌肉的控制很稳定,双手的灵巧性显著提高,可以拿安全剪刀做手工,有能力做好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琐事。  ◎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更加成熟,会很有把握地跳着走路,也可稳稳地沿着地板上画的粉笔线笔直走路;能够单脚独立,或在几秒钟内用脚趾着地立起,动作轻快而优美。  ◎
期刊
在这一期杂志里,我们讲了这么几个小故事:  在商店,璐璐哭闹着发着脾气,妈妈愤怒着认为孩子是在任性,在蹲下抱起她的那一瞬间,她才发现,原来孩子看见的都是大人们的腿……(《任性的孩子你别烦》)  壮壮特别淘,不管什么场合,他都在上蹿下跳,手脚没停,幼儿园老师都说他难管教……(《淘气的背后》)  儿子说长大了要开一间世界上最大的玩具店,却被不懂孩子的父母斥责为异想天开……(《留住孩子的幻想》)  儿子
期刊
怎样批评孩子,里面可有不少学问。说深了,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说浅了,又怕孩子不把批评当回事。怎样批评犯错的孩子,既能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又不伤到孩子呢——    就事论事,以尊重为前提    我们首先应该明白,孩子的成长是从认识错误开始的。错误产生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所以对待孩子的错误,我们要采取宽容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宽容,并不是无所谓和任其发展,而是要就事论事,不要翻老账,不要把问题扩大化。在
期刊
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政府教育部门特别为儿童制作了一辑主题为“不要开门!”的专题节目:一男性工作人员,乔装成送货员,带着一大堆礼物与五彩缤纷的气球,到一些父母不在家、孩子“独守空房”的家庭造访(事先已得到家长的同意)。结果显示,半数孩子表现良好:对“送货员”的百般诱惑,要么不予理睬,要么隔着门应答。但是,另有半数的孩子,则让父母们担心不已:他们不但引“狼”入室,还以小主人公的姿态,带“送货员”逐个房
期刊
前日去拜访老同学,他正在辅导儿子学画。  所谓辅导,不过是监督——不甚懂画的老同学在桌面上摊开一张老师画好的鸭子图,一丝不苟地监督着孩子照着临摹。我童心大起,也想即兴画一只鸭子,可刚一落笔,孩子马上说:“你画的不对,不是这样画的。”原来,他们学画时,是老师画一笔,学生跟画一笔,必须按老师的程式画。这种传授方法,只学会了亦步亦趋地一笔笔地照着画描,只学到了绘画的程序。这不仅仅是一种扼杀激情、扼杀创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