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资本金堪忧 存贷比连续三年高企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gxg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银行的IPO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从10年前露出上市意向,到错过城商行第一波上市潮,再到2011年4月, 原本的上市计划“延长一年”。在今年4月20日召开的2011年度股东大会上,上海银行又一次将上市方案的有效期延长一年。
  曾先于其他城商行拿到首张跨区经营牌照的上海银行,由于上市步伐远远落后于北京银行、宁波银行,近两年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资本压力也渐渐凸显。
  
  资本充足率低于上市城商行
  
  从2011年年报数据中不难发现,急于上市的上海银行补充资本的需求较为迫切。2011年,上海银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75%、8.74%。不过,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2011年底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06%、14.96%、15.36%,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也分别高达10.89%和12.33%。
  在4月20日股东大会上,上海银行副行长张伟国对媒体表示,“按照未来三年发展规划测算,我们预计资本缺口超过300亿元。”“我们的目标是资本金水平不影响未来三年业绩发展目标、资本充足率符合监管要求且达到上市银行中等水平。”
  上海银行称,综合考虑A股发行上市、净资产规模、未来三年资本缺口、股本结构等因素和H股公众持股比例的有关要求,该行计划H股发行股数不超过12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5%。
  而上海银行的附属资本亦在补充过程中。张伟国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上市能尽快补充资本,满足监管要求同时至少要达到一般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平均水准。”上海银行2011年已经发行50亿元次级债,而且又已经上报50亿元,计划中还有50亿元次级债等待上报,但次级债未来能否作为资本仍具有不确定性。
  上海银行的盈利能力也在下滑。2011年资产收益率为0.95%,相比2010年的0.97%,降幅2.06%。
   联合资信评估公司2011 年7 月发布的上海银行2011年跟踪信用评级报告中指出,2010 年上海银行主营业务较快发展,加权风险资产规模较上年末增长33.72%,加权风险资产对资产总额的比率上升5.08 个百分点,资产面临的整体风险上升。而根据其年报数据,截至2011年底,这一比例又上升了2.58%。
  此外,近年来上海银行持续推进跨区域经营,员工成本和分支机构建设费用的较快增长使其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虽然在2010年比前一年成本收入比有所改善,但上海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也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从2010年底36.06%,又上升至2011年底的38.03%,成本收入比上升近2%。而从上市的3家城商行来看,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成本收入比分别为26.35%、30.97%和36.38%。上海银行成本控制能力逊于上述3家银行。
  
  近三年存贷比连超70%
  
  2008年以来,上海银行的贷存比数据一直呈上行趋势,连续三年在70%以上,处于较高水平,从2009年底70.42%,上升至2010年底的72.5%,而2011年底仍达到71.61%。
  存贷比的高企,限制了贷款规模的增长,同时带来揽存压力,对利息收入造成影响。而三家上市城商行则大幅低于这一数值,2011年底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分别为64.41%、61.77%和66.62%。
  收入结构单一也是国内城市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上海银行这一现象也较突出。从业务构成看,上海银行的收入绝大部分来源于利息净收入。
  截至5月17日,上海银行并未在其官网上公布详细的2011年年报,而是仅公布了年报摘要。在2010年底时,投资和筹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出额分别为225.12 亿元和15.26 亿元,联合资信认为,“由于贷款规模增长较快,存贷比保持较高水平,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压力。”
  而截至2011年底,上海银行利息收入从199.79亿元上升至262.94亿元,增幅为31.61%,给出原因是“生息资产规模扩大,收益率提高”。不过,利息支出的增幅却是利息收入的两倍多,同比增幅高达68.29%,从77.76亿元增加到130.9亿元。上海银行也坦承,2011年利息支出增幅较大的原因,是“付息负债规模扩大,筹资成本上升”。
  一位银行分析师表示,近来随着CPI上涨,负利率时代造成了银行存款搬家,银行揽储难度增加。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存款大流失的局面,4月人民币存款减少4656亿元。不少银行通过银行理财产品来达到揽储的目的,增加了利息支出。而银监会75%的月度日均存贷比的考核,让不少银行的放贷速度下降,要想突破贷款规模,就需要付出更高的利息成本来获得存款。
  莫尼塔刚刚公布的2012年5月城商行调研快报显示,近90%调研到的城商行表示目前揽储的压力持续较高,资金成本继续上升。
  市政地产贷款存行业集中风险
  
  虽然不少城商行都跨区开设了分行,但经营范围仍有不少限制,单一城市经营模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加上风险暴露的滞后性,2009 年以来大规模的信贷扩张对商业银行未来的信贷质量形成压力。
  联合资信认为,上海银行“市政类贷款和房地产贷款规模较大,存在行业集中风险。”同时,较快的机构发展速度对决策执行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信息系统支持能力及资本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贷款指标上看,上海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一直较高,2010 年末房地产业贷款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分别占贷款总额的15.6%和14.37%,两者合计占30%,存在行业集中风险。2011年房地产下降到14.06%,从第二下降到第四,不过前五大行业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为70.64%。
  “近年来上海银行持续深化银政合作,重点推进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融资,政府融资平台类贷款规模较高。随着贷款期限的逐步临近,未来上海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可能面临压力。”联合资信认为。
  2011年上海银行不良贷款率0.98%,这与上市城商行比仍处于较高水平,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2011年底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53%、0.78%和0.68%。虽然正常类贷款比例同比下降0.17%,但关注类贷款增加了17.7亿元,占比上升0.31%,次级类贷款占比也增加0.05%。
  截至2011年末,上海银行总资产6558亿元,净资产352.7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41.6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8.06亿元。目前,上海银行前三大股东分别为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19.24%、8%和7%。■
其他文献
债券市场再现信披造假事件。5月11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对短期融资券“11曲文投CP01”的发行人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其主承销商农业银行双双作出处分。公告称,“11曲文投CP01”募集说明书中披露的渭河公园项目建设性质与实际情况不符,总投资及建设期等信息在个别章节描述错误;主承销商未进行深入有效的尽职调查,未能督导企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我们的分析师张瀚发现,虽
期刊
从多头行情转为飞流直下,短短11个交易日已让甲醇恍如隔世。  郑州甲醇主力ME1209合约14日跌停,此后数日仍持续出现下跌惯性,17日再创2816的新低,从3日最高价3159算起,最大跌幅为10.8%。  近期国际市场宏观面风险急剧放大和甲醇基本面进入淡季都是甲醇期货遭受“垂直打击”的重要原因。  “国内甲醇主要看几个方面,最主要的就是供需形势,其中包括港口的库存情况和下游的开工情况,此外甲醇现
期刊
“15分钟4.1个亿!”“25分钟5.2个亿!”……“3小时10个亿!”  你认为这是在干什么?你一定想不到这是在卖银行理财产品,这是光大银行母亲节时在“理财夜市”上销售一款产品的火爆过程。  理财夜市?这又是什么?“理财夜市”就是在晚上做理财的地方。  目前仅招行、民生、建行和光大4家银行通过网银平台推出,方便客户利用晚上闲暇时间购买理财产品。  《投资者报》记者了解,“理财夜市”一推出就反响热
期刊
在5·12地震四周年之际,《投资者报》在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四川路桥办公室专访了四川路桥副总经理兼董秘曹川。  受益于灾后重建,公司净利润自2008年以来增长了近10倍。此外,5月3日,四川路桥公告称,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宜也获得有条件通过。  在曹川看来,抗震救灾是国有企业应有的责任与义务。随着母公司整体资产注入的获批,意味着公司同业竞争减少,在招投标项目中将更加有竞争力。与此同时,虽然地震援建工程基
期刊
《投资者报》2012年209期《新华龙钼业:资源自给率为零 为谋上市急涉矿》一文指出:新华龙钼业原料全部外购,仅是一家单纯的冶炼加工企业,真实盈利能力低下。公司为了制造IPO卖点,才紧急涉矿,购买探矿权和采矿权,给投资者以想象空间,企图蒙混过关。  由于目前有色金属行业大环境不景气,单靠冶炼不挣钱,甚至是亏钱,涉矿成为新华龙钼业抓住投资者的一根救命稻草。  那这根救命稻草到底价值几何呢?《投资者报
期刊
在现金分红屡次被证监会重点“关照”之后,A股市场上的“现金奶牛”成为聚光灯下的宠儿。  去年,郭树清履职证监会主席后的“第一把火”即烧向股市“铁公鸡”,倡导上市公司分红。日前,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落实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再次督促上市公司强化回报股东的意识。在《通知》发布后不久,即有3家拟上市的公司“秀”出未来三年的现金分红比例。  在这股分红风越刮越烈的情形下,当
期刊
它们是彪悍的地方军,虽以城市为名,却不惜挥洒资本,进行“大跃进”式扩张。  它们的身材很小,100家绑在一块也远不及一个工行的规模,但利润增速却非五大行可匹敌。  不可小觑的城商行,它们在用各种方式提升存在感,哪怕市场上不断有警告风险的声音传来。其中的激进分子已经守在IPO闸门外,只等待证监会放行的口令。  上市银行的业绩已揭开谜底,而非上市城商行的年报却正在拉开帷幕,它们将交上一份怎样的成绩单?
期刊
业绩遭遇滑铁卢的太平洋,今年以来又遭遇大股东的频繁减持,令公司股价雪上加霜。  今年5月初,太平洋发布减持公告,2011年11月18日至2012年4月27日,公司一致行动人股东累计减持太平洋901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至此,公司4名一致行动人股东已经累计减持1.6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占其持有股本的1/3。  另据《投资者报》统计,自上市以来,公司大股东的巨额套现已达20亿元,占太平
期刊
虽然年报业绩尚佳,但江苏银行的IPO形势并不乐观。  其年报显示,2011年末,江苏银行资产总额达5141.46亿元,比年初增加837.09亿元,增长 19.52% ;不良贷款率为 0.96% ,比年初下降0.1个百分点;全年实现税后净利润58.34 亿元,同比增长39.4% 。   江苏银行在迅速发展的同时,负面事件也不断发生。据报道,去年发生的担保公司老板“跑路潮”中,江苏银行连云港分行损失1
期刊
与其他很早就喊着要上市的城商行相比,徽商银行相对低调,但脚下的步子却从未停滞。  徽商银行去年才在股东大会上审议并通过《徽商银行上市工作方案》,在证监会今年2月份公布的待审企业名单中,有14家地方银行赫然在列,而徽商银行也悄然出现在名单之中。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徽商银行能很快上市。一方面是证监会迟迟不给城商行放行,另一方面徽商银行自身也存在瑕疵,该行股东人数严重超标,未来的股权清理工作并不轻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