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中国和韩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不解之缘,所以韩国和中国的文化模式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又由于历史发展的不同,韩国和中国的文化模式又存在着很多的差异。此文从礼仪的基本概念出发,分别分析了中国和韩国在交际礼仪、饮食礼仪和服饰礼仪三个微观方面的差异,由此比较中国和韩国在宏观方面的礼仪。
【关键词】礼仪中国韩国交际礼仪饮食礼仪服饰礼仪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古人强调“礼者敬人也”,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作为社会文化重要构成方面的礼仪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缩影,一个社会的文化特质可以从礼仪的各个方面得到发现。中国和韩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不解之缘,所以韩国和中国的文化模式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又由于历史发展的不同,韩国和中国的文化模式又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欢聚一堂,各个民族文化激烈碰撞,相互交融,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具有包容性和独特性。而韩国则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几乎整个国家的国民都是朝鲜族人民。韩国单一民族的文化特点决定了它与中国的文化模式相比必会大有不同。而礼仪是文化模式的重要组成方面,两国文化模式存在的相似处与差异性又决定了两国的礼仪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和差异。
首先是交际礼仪。中国的礼仪发展至今,不断地朝着“平等”和“民主”的模式慢慢发展。在过去,受传统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古代的中国是一个等级制度分明、长幼尊卑有序的社会,人们交际时首先要明确对方的身份地位,选择合适的词句和行为,谦恭有秩。而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世界文化的融合,人们的交际已不再像过去一样处处分层划级了,而是向西方靠近,走向了平等和民主,但是也不排除西北、西南和中部等一些落后的地区依旧封建。而韩国,从古至今等级秩序依旧鲜明,只是较古代来说已不是那么明显了,今天的韩国社会中,礼仪、亲族关系、孝道等各种儒教思想仍对个人和集团产生这重要的影响。儒教有其重视上下级关系,其中包括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关系。儒教思想传入韩半岛可追溯至三国时代(公元前57年~公元668年),之后出现的韩国各王朝将它运用到国家统治中。以中国宋代朱熹的思想为基础所形成的新儒教思想于朝鲜时期(1392~1910年)成为韩国国家统治和社会关系的基石。所以现在的韩国的敬语文化依旧十分发达,使用非常频繁,依旧是一个尊卑有秩、男女不平等的社会。记得在韩国学习韩语的时候,光是一个“再见”就有三种表达方式,对长辈必须使用谦辞敬语,与西方发达国家忌讳询问他人年龄不同,韩国人初次见面时会互相询问年龄,以便日后恰当地使用敬语谦词。另外,儒家思想中的“克己复礼”和“忠孝”思想给韩国的交际礼仪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例如小辈见长辈,下级遇上级,都要鞠躬行礼,每逢中秋春节等传统盛大节日小辈向长辈行大礼至今仍然是韩国民间流行的礼节。
其次是饮食礼仪。中国菜从古至今闻名世界,做法复杂,样式丰富,中华人民一贯以来都强调“民以食为天”,讲究饮食的“色”“香”“味”俱全和营养搭配,但是对前者的关注程度远远多于后者。此外,由于中国的地大物博,各民族各地区又有着各自独特的饮食文化。而韩国的饮食文化虽然也丰富多样,但是与中国相比,则“单一”了许多。在韩国夏令营的两个星期里,每餐必吃的泡菜是韩国饮食习惯的一大特色,还有极冷极热的吃法也是其一大特色。韩国人比起中国人注重食物的外观来说更注重食物的营养搭配,荤素搭配合理考究,饮食油水很少,蔬菜几乎是生食。此外,在用餐的时候,中国人偏爱于欢聚一堂,边吃边聊,说说笑笑,其乐融融,而韩国人则不然。韩国人用餐礼仪十分考究,在重要的场合吃饭喜欢席地盘腿而坐,据说这样显得比较有礼貌并且有利于肠道蠕动促进消化,座位还按长幼、男女排序,用餐时一般安静有秩,要求碗不离桌,勺筷无声。中国人们摒弃了许多传统礼节,追求自由,废除了餐桌上许多束缚人们的礼节,而在韩国,饮食礼仪基本上没有改变,传承至今,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习惯,不需要过多注意就将礼仪在行为举止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是服饰礼仪。从传统服饰方面看,中国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变迁,因此传统服饰在各个历史时期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显著特点,并且都体现着当时的时代特点和个性,其中具有代表性并且个性鲜明的传统服饰有汉朝的汉服、唐朝的唐装、清朝的旗装和民国时代的旗袍等等。而韩国在传统服饰方面受到了中国传统服饰的极大影响,这种影响是从中国大唐朝廷把丝质长袍传到韩国而开始的,后来韩国成为了中国明朝附属国,其传统服饰也进行了全方位的汉化,男式传统服饰以线条粗而平坦为特点,女式则以装饰华丽和曲线精致美丽为特点,讲究得体与实用美观。韩服的种类有很多,根據颜色和繁复程度来区别穿着者的身份和地位,另外韩国人还会根据不同场合或不同节日穿着不同的韩服。而从现代服饰方面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文化的交融,中国和韩国的现代服饰都顺应着时尚的潮流,款式新颖多样,设计创新丰富。
两国交际、餐饮和服饰礼仪的差异仅仅是中韩礼仪差异的一个缩影,但是却深刻反映了两国礼仪的典型差异。对待中国和韩国礼仪的差异,我们必须要辩证地看待。中国日渐开放的礼仪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好地发展本国的经济,同时,中国礼仪中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元素又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安宁与稳定,促进社会的进步。然而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地大人多的国家,这对各地礼仪的均衡发展是有一定制约的,目前中国还有许多地方处于低度发展的状态,与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相差甚远,这种状态直接导致了各地礼仪的发展参差不齐。因此,发展一国的礼仪,最根本的是发展经济,经济是社会文明的基础,只有经济水平提高了,社会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才更有可能迅速地发展。而韩国趋向于保守的礼仪也是为了稳定社会的表现。因为韩国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所以很大程度决定了他们的礼仪是比较保守的,这样更有利于社会的团结和稳定,容易凝聚人心,也形成了韩国人执着进取的性格,从这方面出发,我们不得不承认韩国的这种保守型的礼仪也是先进的。按照中国人的逻辑,成功不如现代化的韩国应该是成功地与过去挥手告别的国家。他们应该会以韩国人那种激烈果断的方式彻底地产出“封建文化”,脱胎换骨,改头换面,以全新的姿态与欧美“接轨”。然而谁知道,韩国竟然保留了那么多我们抛弃的“封建”和“落后”的传统。
参考文献
[1]《社会学概论(第三版)》 郑杭生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4月
[2]《韩国交际礼仪手册》 张乃禹,(韩)金荣玉编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年10月
[3]《文化震撼之旅——韩国》 (美)维格达尔,(美)许升华著 郝意凝,孟艳梅译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8年1月
【关键词】礼仪中国韩国交际礼仪饮食礼仪服饰礼仪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古人强调“礼者敬人也”,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作为社会文化重要构成方面的礼仪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缩影,一个社会的文化特质可以从礼仪的各个方面得到发现。中国和韩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不解之缘,所以韩国和中国的文化模式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又由于历史发展的不同,韩国和中国的文化模式又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欢聚一堂,各个民族文化激烈碰撞,相互交融,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具有包容性和独特性。而韩国则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几乎整个国家的国民都是朝鲜族人民。韩国单一民族的文化特点决定了它与中国的文化模式相比必会大有不同。而礼仪是文化模式的重要组成方面,两国文化模式存在的相似处与差异性又决定了两国的礼仪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和差异。
首先是交际礼仪。中国的礼仪发展至今,不断地朝着“平等”和“民主”的模式慢慢发展。在过去,受传统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古代的中国是一个等级制度分明、长幼尊卑有序的社会,人们交际时首先要明确对方的身份地位,选择合适的词句和行为,谦恭有秩。而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世界文化的融合,人们的交际已不再像过去一样处处分层划级了,而是向西方靠近,走向了平等和民主,但是也不排除西北、西南和中部等一些落后的地区依旧封建。而韩国,从古至今等级秩序依旧鲜明,只是较古代来说已不是那么明显了,今天的韩国社会中,礼仪、亲族关系、孝道等各种儒教思想仍对个人和集团产生这重要的影响。儒教有其重视上下级关系,其中包括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关系。儒教思想传入韩半岛可追溯至三国时代(公元前57年~公元668年),之后出现的韩国各王朝将它运用到国家统治中。以中国宋代朱熹的思想为基础所形成的新儒教思想于朝鲜时期(1392~1910年)成为韩国国家统治和社会关系的基石。所以现在的韩国的敬语文化依旧十分发达,使用非常频繁,依旧是一个尊卑有秩、男女不平等的社会。记得在韩国学习韩语的时候,光是一个“再见”就有三种表达方式,对长辈必须使用谦辞敬语,与西方发达国家忌讳询问他人年龄不同,韩国人初次见面时会互相询问年龄,以便日后恰当地使用敬语谦词。另外,儒家思想中的“克己复礼”和“忠孝”思想给韩国的交际礼仪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例如小辈见长辈,下级遇上级,都要鞠躬行礼,每逢中秋春节等传统盛大节日小辈向长辈行大礼至今仍然是韩国民间流行的礼节。
其次是饮食礼仪。中国菜从古至今闻名世界,做法复杂,样式丰富,中华人民一贯以来都强调“民以食为天”,讲究饮食的“色”“香”“味”俱全和营养搭配,但是对前者的关注程度远远多于后者。此外,由于中国的地大物博,各民族各地区又有着各自独特的饮食文化。而韩国的饮食文化虽然也丰富多样,但是与中国相比,则“单一”了许多。在韩国夏令营的两个星期里,每餐必吃的泡菜是韩国饮食习惯的一大特色,还有极冷极热的吃法也是其一大特色。韩国人比起中国人注重食物的外观来说更注重食物的营养搭配,荤素搭配合理考究,饮食油水很少,蔬菜几乎是生食。此外,在用餐的时候,中国人偏爱于欢聚一堂,边吃边聊,说说笑笑,其乐融融,而韩国人则不然。韩国人用餐礼仪十分考究,在重要的场合吃饭喜欢席地盘腿而坐,据说这样显得比较有礼貌并且有利于肠道蠕动促进消化,座位还按长幼、男女排序,用餐时一般安静有秩,要求碗不离桌,勺筷无声。中国人们摒弃了许多传统礼节,追求自由,废除了餐桌上许多束缚人们的礼节,而在韩国,饮食礼仪基本上没有改变,传承至今,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习惯,不需要过多注意就将礼仪在行为举止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是服饰礼仪。从传统服饰方面看,中国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变迁,因此传统服饰在各个历史时期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显著特点,并且都体现着当时的时代特点和个性,其中具有代表性并且个性鲜明的传统服饰有汉朝的汉服、唐朝的唐装、清朝的旗装和民国时代的旗袍等等。而韩国在传统服饰方面受到了中国传统服饰的极大影响,这种影响是从中国大唐朝廷把丝质长袍传到韩国而开始的,后来韩国成为了中国明朝附属国,其传统服饰也进行了全方位的汉化,男式传统服饰以线条粗而平坦为特点,女式则以装饰华丽和曲线精致美丽为特点,讲究得体与实用美观。韩服的种类有很多,根據颜色和繁复程度来区别穿着者的身份和地位,另外韩国人还会根据不同场合或不同节日穿着不同的韩服。而从现代服饰方面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文化的交融,中国和韩国的现代服饰都顺应着时尚的潮流,款式新颖多样,设计创新丰富。
两国交际、餐饮和服饰礼仪的差异仅仅是中韩礼仪差异的一个缩影,但是却深刻反映了两国礼仪的典型差异。对待中国和韩国礼仪的差异,我们必须要辩证地看待。中国日渐开放的礼仪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好地发展本国的经济,同时,中国礼仪中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元素又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安宁与稳定,促进社会的进步。然而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地大人多的国家,这对各地礼仪的均衡发展是有一定制约的,目前中国还有许多地方处于低度发展的状态,与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相差甚远,这种状态直接导致了各地礼仪的发展参差不齐。因此,发展一国的礼仪,最根本的是发展经济,经济是社会文明的基础,只有经济水平提高了,社会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才更有可能迅速地发展。而韩国趋向于保守的礼仪也是为了稳定社会的表现。因为韩国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所以很大程度决定了他们的礼仪是比较保守的,这样更有利于社会的团结和稳定,容易凝聚人心,也形成了韩国人执着进取的性格,从这方面出发,我们不得不承认韩国的这种保守型的礼仪也是先进的。按照中国人的逻辑,成功不如现代化的韩国应该是成功地与过去挥手告别的国家。他们应该会以韩国人那种激烈果断的方式彻底地产出“封建文化”,脱胎换骨,改头换面,以全新的姿态与欧美“接轨”。然而谁知道,韩国竟然保留了那么多我们抛弃的“封建”和“落后”的传统。
参考文献
[1]《社会学概论(第三版)》 郑杭生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4月
[2]《韩国交际礼仪手册》 张乃禹,(韩)金荣玉编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年10月
[3]《文化震撼之旅——韩国》 (美)维格达尔,(美)许升华著 郝意凝,孟艳梅译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