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集团军:陈粟大军中的利剑

来源 :湘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ai_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迎来了叶飞将军100周年诞辰。4月7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纪念座谈会上,中央和军委领导同志对叶飞的不朽功勋给予了很高评价。说到叶飞,就必然说到他的老部队——华野第一纵队,今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集团军。
  “叶王陶”中的那个“叶”
  当年在华东野战军,“叶王陶”大名鼎鼎。他们分别是华东野战军第一、第四、第七纵队司令员叶飞、王必成和陶勇。叶飞和他的一纵更是华东野战军之首。有人说,一纵是叶飞起家的队伍。其实,他和这支部队的渊源要从红军时期说起。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浙地区坚持进行游击战争的红军部队合编为闽东独立师,师长冯品泰,政委叶飞。这就是后来二十军最为著名的 “五十八师”的前身。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东红军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六团”。
  1939年,根据中央“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叶飞率领“老六团”加入东进纵队,从茅山根据地向沪宁线东路地区进发,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的名义行动,一路东进。后又转战到江北,与挺进纵队合编为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管文蔚任司令员,叶飞任副司令员。
  在江北,叶飞打了一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郭村保卫战。
  苏北的国民党军苏鲁皖边游击军总指挥李明扬、副总指挥李长江(时称“二李”)在韩德勤的唆使下,调动13个团的兵力向叶飞部驻地郭村进逼,企图把新四军挺进纵队歼灭、赶走。
  这时,叶飞掌握的部队只有一个多团,尚不足“二李”兵力的十分之一。获悉“二李”进攻郭村的情报,陈毅连发3次急电,明令指示:要从长计议,“切不可在郭村孤军御敌”。叶飞连夜召开挺进纵队领导和苏北特委联席会议,会上大家一致同意保卫郭村。而指挥部3次电示不同意坚守,怎么办?万一打不好,部队大受损失,责任重大!经过冷静思考,叶飞说:“既然大家都认为在这里打有把握,那好,就下决心在这里打。对陈司令员,我负责好了。陈司令员说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现在他不在这里,而且他只到过吴家桥,没有到过郭村,不了解这里的地形、群众条件、敌情。我们前线指挥员了解情况,要敢于实事求是,独立负责,这才是真正的向陈司令负责!向党负责!”于是,叶飞一面复电陈毅,申明仍然坚守郭村,一面排兵布阵,进行战斗准备。
  “二李”率部杀气腾腾扑向郭村。当战斗打响时,陈毅已抵达新老洲,说叶飞是“冒失鬼,初生之犊不畏虎。这下好啦,就等我来收容你叶飞吧”。
  当天,叶飞却巧妙地指挥部队给“二李”有力反击,歼灭其两个大队。随后,经过3个昼夜的奋战,打退了“二李”的一次次进攻。
  7月1日,为打破固守待援的被动局面,叶飞命令第一团团长乔信明率部向扬泰线出击,插入“二李”部后方。与此同时,“二李”部支队长陈玉生、大队长王澄分别率部起义,陈毅急电调来增援的苏皖支队也已赶到郭村。7月2日,李长江指挥部队再度猛攻郭村,叶飞指挥各部全力反击。同日,郭村保卫战胜利结束。李长江3次总攻,被歼3个团,仓皇而退。7月3日,陈毅赶到郭村,见到叶飞后就说:“本来我是来骂你们的,但你们打了胜仗,我还有什么好讲的!”
  郭村战斗的胜利,为新四军东进,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解放后,郭村保卫战被拍成电影,即《东进序曲》。
  解放战争开始后,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叶飞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作为华东野战军主力,第一纵队愈战愈勇,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第一”纵队。在宿北战役中协同兄弟部队歼灭国民党军第六十九师;在鲁南战役中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二十六、第五十一师和第一快速纵队,开创解放战争以来我军一次作战歼敌最多记录。
  孟良崮战役更是打出了铁军的风范。他们的对手是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四师,该师是全部美械装备的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拿下第七十四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947年5月13日黄昏,孟良崮战役打响。当夜,叶飞率华野第一纵队和华野独立师借着浓重的暮霭抵达指定地点,打退了敌整编第二十五、第六十五师的阻击,切断了敌整编第七十四师与整编第二十五师的联系。战至15日拂晓,第一、第四、第六、第八、第九纵队等先后逼近孟良崮,完成了对敌整编第七十四师的合围。
  蒋介石的判断是,整编第七十四师左右援军靠得很近,不仅没有被歼的危险,而且还是个同共军决战的好机会。因此,他一面令张灵甫坚守阵地,吸引住华东野战军主力,一面急调新泰、蒙阴、桃墟等邻近孟良崮的部队,火速向整编第七十四师靠拢,妄图以10个整编师(军)夹击华东野战军部队。
  陈毅把电话打到第一纵队指挥所,命令叶飞:“党中央和毛主席又来了指示,说不要贪多,要集中力量歼灭敌整编第七十四师。当前你们的主要任务是协同兄弟纵队迅速把敌整编七十四师这个轴心敲掉。这样,敌人就没有指望了。现在敌人的10个整编师围在我军周围,如果拖延下去,情况的逆转是随时可能的。”叶飞在电话中说:“一面挡住‘百万大军’,一面取‘上将首级’,从阻击部队中抽人,集中力量向孟良崮攻击!”
  15日全天,战斗达到白热化,双方阵地不时易手。国民党军遗尸遍地,华东野战军部队伤亡也很大。叶飞手中的预备队都用上了,国民党军仍不时反攻。同时,国民党援军大部队正步步逼近。紧急关头,陈毅果断地授权叶飞统一指挥第一、第四、第六、第八、第九共5个纵队,合力向孟良崮发动总攻。接着,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前指进到山区,亲自指挥。在粟裕直接指挥下,各纵配合默契,战至16日下午,敌整编第七十四师及整编第八十三师第五十七团全部被歼,师长张灵甫被击毙。此役共歼国民党军3.2万人,粉碎了蒋介石的“鲁中决战”计划,对华东战局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
  “沙家浜连”与第二十军首任军长刘飞
  “文化大革命”期间,作为“样板戏”之一的现代京剧《沙家浜》风靡全国,“沙家浜”和“阿庆嫂”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其实,现代京剧《沙家浜》中“十八棵青松”的原型就出自第二十集团军的“沙家浜连”。   “沙家浜,天下传,鱼水情,好榜样。”这是原国务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为沙家浜所写的题词。第二十集团军也把沙家浜精神作为传统教育的重要教材,培养出了一批有血性、能打仗、打胜仗的优秀士兵。
  说起沙家浜精神,每一位“沙家浜连”的官兵,都能如数家珍地讲起自己连队的成长历程——
  1939年9月,“江抗”的主力部队奉命西撤,在江阴顾山地区遭遇“忠义救国军”第五、第十支队的进攻。时任政治部主任的刘飞,率领“江抗”第二路一部自东向西沿山北面反击,突入“忠义救国军”前沿阵地。当冲锋到半山腰时,一颗子弹飞来,击中刘飞的胸部。顿时,他的胸前血流如注。警卫员何彭福跑过来包扎,刘飞却问他:“我的背后有没有血?”
  何彭福看了看,说:“没有!”
  刘飞用手摸了摸,果然没有血。他把枪一挥说:“没有血就说明没打穿!没打穿就没事,接着冲!”
  他站起身来就往上冲,然而没冲几步便倒在了地上。部队击退了“忠义救国军”后,身负重伤的刘飞被送往阳澄湖畔的新四军“后方医院”救治。这个“后方医院”,就是流动在阳澄湖上的一些小木船,病床、手术台都是放在船舱里的门板。刘飞被送到这里以后,伤势依然十分严重,弹头进入了肺腔,只要稍一咳嗽就会吐血。首长和战友们都认为他不行了,甚至准备后事了。然而,刘飞的生命力极强,硬是只用少量药棉、纱布和碘酒、红汞等药品进行治疗,一周之后伤口不再出血,且未发生恶性炎症——他奇迹般地在“后方医院”里活了下来。
  在芦苇荡养伤的日子里,在“沙奶奶”“阿庆嫂”等老百姓的帮助下,“后方医院”的伤病员以“十八棵青松”的精神,边养伤边和日伪军周旋。由于当时在36位伤病员中,刘飞的职务是最高的,因此他义不容辞地担起领导的重任,经常在病床上鼓励大家战胜伤病,同时主动与地方武装联系,为重建“江抗”队伍做准备。
  正如京剧中所唱的:“身强力壮跨战马,驰骋江南把敌杀。”新“江抗”的旗帜竖起来以后,短短几个月就发展成了一支5000多人的队伍。
  这36个伤病员就是 “沙家浜连”的最早的骨干。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顽强的革命精神,也被誉为“沙家浜精神”。
  说起《沙家浜》这部京剧,它的创作还有一段曲折的过程。早在淮海战场上,随军记者崔左夫采访刘飞时,刘飞就对他说:“我建议你好好写写二师,这个师是由36个伤病员发展起来的!”
  崔左夫听了刘飞的讲述,很是激动。他表示:一定要把“江抗”36个伤病员的故事写出来!
  1957年,上海沪剧团将崔左夫的文章《血染着的姓名》改编成沪剧《碧水红旗》。编剧找到刘飞,征求意见。刘飞抱病和他们座谈,并为他们提供了自己的回忆录《火种》。此后,剧本更名为《芦荡火种》,再后来改编成了现代京剧《沙家浜》。
  1965年初夏,刘飞接到通知,说是毛泽东的夫人江青要见他。刘飞如约赶到了江青在上海下榻的饭店。
  一见面,江青就问:“你是领导过36个伤病员的刘飞?”
  刘飞回答:“是的。”
  江青说:“就说说你们养伤的故事吧!”
  刘飞刚把伤病员在芦苇荡养伤的情况讲了讲,江青便说:“你的嗓门怎么这么大?”
  刘飞的耳朵在孟良崮战役中被炮声震出过血,听力下降,因而讲话时声音特别大。刘飞只能回答说:“我平时就是这样说话的。”
  《沙家浜》越唱越红,一些知情者认为刘飞是剧中的主要人物,因而提出要采访他。刘飞总是闭门谢客,曾经对要求给他写回忆录的人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我刘飞个人算不了什么。”
  刘飞在“江抗”负伤时,子弹头一直没有取出,当他1984年10月24日在南京病逝后,他的夫人只提出了唯一的要求,就是取出刘飞胸腔里的弹头,留作纪念,以激励后人。这颗藏埋在刘飞胸腔45年已呈暗黑色的子弹头,如今被苏州革命博物馆收藏。
  血战长津湖与特级英雄杨根思
  朝鲜战争爆发后,第二十军军长兼政委张翼翔率部入朝参战,他们参加了抗美援朝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长津湖之战。
  1950年11月27日,第二十军在志愿军第九兵团的编成内隐蔽抵达长津湖地区。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决定,当天黄昏即向东线美军陆战第一师发起攻击。
  陆战第一师是美军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支部队,其第五陆战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战功显赫获得法国政府嘉奖。该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上表现尤为出色,1942年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他们在美军中第一个获得以总统名义颁发的“优异部队”奖。随后又参加格洛斯特岬战役和贝里琉岛、冲绳岛登陆作战,成为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王牌之师。
  在嘹亮的冲锋号中,张翼翔指挥下的二十军官兵从雪地里一跃而起,向美陆战一师发起了勇猛的冲击。第二十军行动迅速,第八十九师从柳潭里西北方,利用夜晚黑暗做掩护,沿着山路接近美军阵地;第五十九师向柳潭里南面的南山和德洞山口实施迂回,准备切断可能从柳潭里溃逃的敌军退路;第六十师从西侧实施进攻,占领了富盛里、小民泰里一线,切断了下碣隅里敌人的南逃退路;第五十八师进至上坪里地区,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包围了下碣隅里之敌,在攻击的第一个夜晚便取得了成功。
  11月28日,美陆战第一师在强大的地面火力及空中掩护下,迅速修筑防御工事,巩固了阵地。志愿军第五十八师试图歼灭对方一个连和消灭小股部队的作战计划,也没能实现。
  11月29日拂晓,美陆战第一师企图突围,向下碣隅里东南角1071.1高地发起猛烈的攻击。1071.1高地处在新兴里、柳潭里和下碣隅里间“Y”字形三岔交点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据守高地的是第二十军第五十八师一七二团第三连第三排(含重机枪排),指挥员是时任连长的著名战斗英雄杨根思。杨根思是新四军出身的老兵,曾参加过淮海战役等数十次战役,多次荣立战功,长津湖战役前他已经是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   杨根思带领三排打退敌人多次冲锋,从拂晓一直战斗到黄昏。黄昏时,他发现阵地上只有五六个人了。
  这时,八班战士姜子义运手榴弹上来,并带来了副营长的字条,上写:“亲爱的三连同志,你们是钢铁的连队,要守住这阵地,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守住!”
  杨根思望着战友们被炮火熏黑的脸庞,大声说道:“这个阵地不能丢。敌人凶,我们要凶过它!子弹拼光了拼枪托,拼断了枪托再拼铁锹,阵地绝不能丢。丢了阵地就是丢脸,丢祖国的脸。在美国兵面前丢脸,是最可耻的事!”他把手中的冲锋枪一挥,坚定地说:“就是只剩下一个人也要消灭敌人,守住阵地!”
  炮声又响了,敌人把成百上千的炮弹、炸弹倾泻在小高岭上。随后,敌兵又蜂拥地冲上来。烟雾中,重机枪排长爬向杨根思报告说:“重机枪子弹打光了。”
  “人呢?”
  “除了我,只有一个负伤的射手。”
  杨根思命令道:“你们撤下去!”
  重机枪排长问:“那你呢?”
  杨根思说:“有我在,阵地可以守住!武器是革命的财产,不能损失。赶快撤下去!”
  重机枪排长还要说什么,杨根思严厉地说:“这是命令!”
  重机枪排长含着眼泪,撤下去了。
  这时,更猛烈的炮击开始了,阵地又笼罩在烟雾中。美陆战第一师终于攻上高地。在这危急关头,杨根思毅然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冲向敌群。美军士兵被他的举动惊住了,随着一声巨响,杨根思和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
  杨根思的壮举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也让对手美国兵感到震惊。他成为二十军历史上最著名的英雄。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他“特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长津湖之战不仅仅是血与火的战争,对二十军的将士来说,他们还要战胜另一个敌人,那就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他们身着单薄的衣衫,在零下3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战斗,严重的冻伤使得部队战斗力大大削弱。成连成排的第二十军的战士,保持着冲锋的姿势,永远地屹立在朝鲜的雪原上。据说当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到前沿看到这些不朽的雕像时,不禁老泪纵横。他们的意志和精神令对手十分钦佩,美步兵第七师师属第五十七炮兵营营长卡罗曾顿斯中校也曾评价志愿军:“冒着严寒和陆战队的炮火源源而来,其视死如归的精神令陆战队员们肃然起敬!”
  英雄精神有传人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第二十军有幸参加了1955年我陆、海、空三军的首次协同作战——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在民族解放和抵御外敌的作战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二十军涌现出了一批英模单位和个人,一些连队被授予 “杨根思连” “沙家浜连” “抗洪抢险英雄连” “政纪模范连”等荣誉称号。
  在和平时期,这些英模单位不断创造着新的辉煌。1998年,“沙家浜连”赴湖北荆江抗洪抢险,他们担负着调关矶长江大堤的防守任务。战士们到达的第一天,东升湖口就告急,在营长张建民的带领下,全体官兵跑步前进,一刻钟急行军3公里,到达险情发生地点。经过一晚的抢险工作,直至翌日凌晨3时,才控制住了险情。
  8月7日晚上11时,八一大堤发生100多米长的滑坡。如果崩堤,湖南、湖北200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危急关头,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跳入3米多深的江水,打桩护坡,加固子堤。经过苦战,排除了险情,保住了大堤。老百姓含着热泪说:你们还是和当年一样的英雄部队!
  8月9日,朱镕基在调关矶视察时,看到巍然子堤阻挡着波涛翻涌的江水,称赞道:“这才叫严防死守。”他赞扬“沙家浜连”具有“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对老百姓特别有感情”的战斗精神。“沙家浜连”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英雄连”荣誉称号,成为了两次被授予荣誉称号的连队。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沙家浜连”官兵经过千余公里30多个小时的长途机动,抵达四川彭州市白鹿镇灾区。一下车,他们就奔赴海拔最高的龙门山深处,官兵们艰难跋涉4小时,翻越6座大山,蹚过3次激流,经过10多个小时的艰苦接力,终于将16名受困老人安全送到山下。
  在灾区,“沙家浜连”搭起了“人桥”,这个故事广为流传。当时,寿荣铁索桥上20多米长的一段木桥板滑到河里被水冲走,16名放学回家的小学生被挡在河边,连队官兵为了让孩子过河,连长亓春第一个趴在了铁索上。没有动员,没有口令,所有的党员、战士都跟着趴下去。他们双手紧紧抓住满是黄油的铁索,双脚扣紧另一边的铁索,铺设起一段“人桥”。半小时后,孩子们踩着官兵们的脊背安全通过。他们向官兵们高高举起右手,行了一个庄严的少先队礼。
  现在,“沙家浜连”遵照习近平“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狠抓部队作风建设,一切围绕实战转训风、严考风,努力提高部队战斗力。让大家始终绷紧实战这根弦,确保部队随时能够执行各种任务,已成为“沙家浜连”的常态,也是第二十集团军的常态。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5年3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正>2013年9月7日,湘潭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总面积3.12平方公里,一期建设1.62平方公里。2015年1月28日,湘潭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正式验收。4月20日,湘潭综合保税
目的探讨完全性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TLH)与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子宫切除术(LAV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子宫全切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行TLH者(120例)纳入研究组,行LAVH者(120
战斗间隙给家人写信  志兰:  我时刻想着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块,能够听到太北叫爸爸妈妈的亲懇声音,能够牵着她走走,抱着她玩玩,闹着她笑,打着她哭一哭,真是太快乐了。可是我的最亲爱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顿以后,只得把相片摆出来一一的望着。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  这是一封来自抗日战场前线的家书。1942年5月,中国西北延安的一个小山村,一排低
大山连着大山,深沟接着深沟,去年“九三”天安门受阅抗战老兵舒易高的家实在太偏僻了。这里是新晃侗族自治县扶罗镇拱夫村,西南边与贵州省玉屏县交界,虽是云贵高原边缘,却在大山深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中缺血性J波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评价缺血性J波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6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
邓汉民,湖南省南县人,1944年9月出生,1961年9月参军,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历任战士、营部书记、干事、副科长、广东省梅县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独立第四团政委、梅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梅县军分区政委、广东省军区副政委、海南省军区副政委、湖南省军区政委、第四十二集团军政委、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92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97年9月,当选为党的十五大代表,光荣地出席了党的
自净式污水处理工艺与SBR嫁接处理生活污水,与其它处理工艺比较更适用于污水浓度和负荷变化幅度较大、清污混排、低浓度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运用费用低,操作方便,耐负荷冲击,不易
2014年,湖南省商务厅的主要工作可以概括为五个特点,七项工作。五个特点:一、外贸增速快于中部。全年总量突破300亿美元大关,达到310.27亿美元,增长20%,其中出口200.2亿美元,
谢觉哉先后在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最高人民法院担任领导职务,不仅是秉公执法的好法官,而且是人民司法制度的重要奠基人,为法治建设留下了许多历久弥新的思想观点和实践经验。  “必须立法建规,昭示天下”  谢觉哉最初接触法律,是年轻时帮助家乡的穷人打官司,并由此认识到法律规章的重要性。从1927年担任湖南省审判土豪劣绅特别法庭委员开始,他就与人民司法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党的法制事业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