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来源 :新校园·阅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这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充分重视的。无疑,新课标为语文教学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仍有很多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不深。在教学中仍存在着较多的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经过多年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探索总结,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常见的问题,并提出几点肤浅的解决对策,与同行共勉。
  一、分析多诵读少
  我曾参加过2009年本县的初中语文组公开课大赛,听了一节朱自清的《春》的讲读课。其中某中学的一位教师把五幅春景图剖析得细致入微,而诵教时间却不到8分钟。也有一位教师讲授一首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洋洋洒洒的分析长达30分钟。这种陈旧的观念,刻板的教法,让学生生吞活剥的学,无异于将一篇篇脍炙人口浑然天成的美文肢解成一块块碎片。这样的教学无疑是不符合当今素质教育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要求。这种重分析轻吟诵的状况确实是枚不胜举。如何避免类似问题出现呢?一位语文教育家说得好,“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且举一例,有一篇关于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上课的回忆录,记载着一段唐圭璋先生上课的情形:“只见他人家端坐在黑板前,一遍一遍地将名篇诵读。‘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这抑扬顿挫的吟诵声,把学生渐渐地、静静地带入了美妙的诗境;然后,柳永啊,他想啊,想啊,想啊……想什么呢?唐老未做一字解释,只让学生由着自己性子去想像,去补充。唐老先生的朗读教学实在高明,他并没有像时下的一些语文教师那样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把名篇佳作肢解得支离破碎,以显示自己学识渊博,而是把学生带进了一种美妙的意境后,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做心灵的远游。
  假如把一篇篇美文佳作剖析得一览无遗,了无悬念,那作品的朦胧之美、空白之美、蕴藉之美还如何能体现呢?教学,旨在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创设思维,陶治学生情操,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
  二、提问多质疑少
  课堂提问是课文教学的重要学段。精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较快地牢固地掌握知识,也能促进师生间的思想交流,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然而,如何引导学生自己提问,质疑问难,却为很多教师所忽略。创新型人才的标准就是能否提出独特的问题,并掌握寻找答案的本领。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满足于学生面对教师的提问,思维敏捷,应答如流,更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通过多层次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恩格斯说过:“科学的教育任务是教学生去探索、创造。”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就应以“质疑求学”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由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问题终,螺旋上升,循序渐进,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王国,让教室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飞翔的天空。而教师则作为完全平等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交流与碰撞。我们认为,在问题意识指引下的“教学相长”必将有益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而那种用教师的“问”代替学生的“问”,用教师的“问”剥夺学生的“问”的做法,实质上是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萌芽。“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导演,学生也可以成为导演。教师必须注意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地做一回导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迸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三、形式多实效少
  “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个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许多教师为提高学生兴趣,激活学生内在的兴奋点,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采用了多种新颖、灵活的教学方式或教学手段,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时下各级的示范课、观摩课、优质课纷至沓来。响应时代召唤,“多媒体”、“电教化”、“课件”等概念备受青睐。但是,过分追求形式的课堂教学,往往忽视了教学的实效性,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不当,成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但如果使用不当,也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曾听过几位同行教师上《背影》一文的示范课,他们都精心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用心展现父亲跨超栏杆过马路为儿子买橘子的情景。多媒体动画镜头中略显夸张滑稽的动作不仅未能充分反映作者的情感,反而让学生忍俊不禁,哄堂大笑,这就背离了教学的初衷。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这种形象思维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心所见知所不见”的想像能力,想象的过程是再创造的过程,每个人的生活体验,情感经历,文化积淀不一样,他们头脑中的形象、意境也就不一样,这还是文学审美的魅力所在。如果用动态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将使文学欣赏的魅力大大削减,有一些不恰当的直观、逼真的画面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空间。
  其次是课堂讨论小组也过于流于形式。小组讨论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合作性学习的重要形式,运用恰当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迸发出创造性火花。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大都是这样,教师抛出一个或几个问题,一声令下,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响成一片,煞是熱闹。几分钟后,教师又是一声令下,讨论声戛然而止。而真正展示讨论结果的也往往只是少数几个优等生,大部分同学则作“看客”或“听客”。这不能不令人怀疑其耗去的时间是否值得,讨论的效果到底怎样。
  我认为,效果高的小组讨论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差异,合理搭配,明确分工,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切不可学生思路打开后,情绪活跃了,就草草收场;布置的讨论题要紧扣课堂教学目标,讲究讨论的价值,反对难易失度﹑大小失当满堂飞的讨论。讨论并不在多,而在于精深,同时,对准确的、有创见的发言要求及时表扬激励,对有时显偏差的观点及时点拨纠正,既要避免不必要的争议,也要防止无原则的肯定。
其他文献
女子貌美如花,还需鼻当家。古希腊女人的鼻子高贵精致、细长高挑。中国女人的鼻子虽千姿百态、各具特色,但必俏丽、精致、均匀,与五官协调,才可称之俏鼻。要如牙雕制品一样细滑、玲珑,便是上上品。    许慧欣      一首《孤单芭蕾》让人们记住了长相甜美的许慧欣。她天生丽质,肌肤吹弹可破,精致的面孔,长发齐腰的扮相多了几分人气。有着“白雪公主”美誉的许大美人还“舞功”了得,她在演艺界如鱼得水也便顺理成章
期刊
摘 要:该文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践,就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作一探讨。笔者认为,学校工作,德育为先,学校无小事,事事关教育,每位教职员工都要以实际行动重视学校德育工作,据此,笔者提出了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中学教育;德育工作;效率提高  德育,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培养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不可估
期刊
摘 要:当代大学生在兼职和求职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现象,经调查发现一些不法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以各种手段骗取钱财,还经常在大学生付出劳动后不予以相应的报酬。本文主要介绍了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现象以及成因,并提出几点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兼职;调查报告;权益受损;解决方案  一、绪 论  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了兼职的行列,兼职热成为大学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期刊
一    “苏夏,求你了。你喜欢我哪点,我改还不行么?”提着两个馒头的方小涯猛地转身,对尾随身后的苏夏,一脸哀怨地说。  眼前的高瘦男生穿着人字拖,嘟起嘴吹吹长长的刘海,明亮的双眸一闪一闪。笑起来时候,原本凌厉的面部线条变得柔和起来:聂鲁达说过,我喜欢你是寂静的。还有,我就喜欢你不喜欢我的样子。  方小涯看着这张写满痞笑的脸,无可奈何地掉头就走。  坐在宿舍啃馒头的时候,方小涯的眼泪就肆虐地流了下
期刊
摘 要:英语听力测试在中考英语中所占比例为15%。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是关键,也是英语教学中的难题。但凡事因人而异,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学生英语听力的难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情感因素的作用,改进我们英语听力教学的工作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对听力感到恐惧的心理障碍,就能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  关键词:英语听力;情感教学;教学方法  一、引 言  听力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它通过大脑和听觉器官的认知活动,
期刊
摘 要:本文探讨了中职德育教育培育现代人格的误区,其中包括教育的功利化,教育的单一化和教育的封闭性。本文也对中职德育教育中中职学生现代人格塑造进行了探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生;德育教育;健康人格  中职学生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中职学生由少年步入青年时期,他们的思想品德具有过渡性和可塑性,一方面他们在思想上有幼稚和单纯的一面,另一方面他们又具有青年时期的独立性。其次,中职学生
期刊
摘 要: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识的动力,学生是否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是否处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优化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妨碍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精彩的好课如听一场优美的音乐会,让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教学过程中教法的选择固然重要,但一堂课结束时的三言两语——课堂结束语,也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呈现一个波形状。临近下课,学生的注意力进入分散期,其兴奋中心开始疲劳并转向课外,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变换课堂活动方式,精心设计课堂结束语,激活学生新的兴奋点。“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堂的最后时刻,是
期刊
摘 要: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一个整体,其中读占据主导地位。教育部《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口头上、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本文笔者从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有意识增大学生阅读词汇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阅读能力的迁移等方面阐述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英语阅读教
期刊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  小学班主任面对6、7岁至11、12岁的儿童,工作更加繁重。我相信,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胜任这项工作并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