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moshi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是我们中国的国语,也就是说语文是中国人必不可少的东西,语文不仅仅是用来说话的工具,也是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换的桥梁,是反映生活并能服务于生活的一种语言工具,它天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的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走近生活,不仅可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而且由于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贴近学生生活,能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最终能在工作、生活中恰当而熟练的表情达意,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从而使封闭的、语言文字等的教学变为开放的、生活化教学,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改变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窘迫境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1.语文源于生活。语文不是一本单一枯燥的教科书,而是活生生的、五彩斑斓的生活。脱离了生活的语文,势必会成为一潭死水,要想使语文教学取得成效,就得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试着随手翻开一篇课文,看看哪一篇的内容不是来源于生活,哪一篇内容不是对生活的描述或思考,不是作者对自己生活经历的提炼与折射,就拿《红楼梦》来说吧,这部文学名著的内容不是作者凭空杜撰出来的,实际上是一定时期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只要你去了解作者曹雪芹,就不难发现《红楼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的生活原型就是曹雪芹本人,贾宝玉身上有曹雪芹的影子,《红楼梦》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与内容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曹雪芹早年的生活环境与经历。
  陶行知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使语文教学真正活起来。只有在教学中加强与生活的结合,才是真正的教育。
  2.生活离不开语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中处处都洋溢着语文的气息。生活的语文,就是要自觉地将生活资源开发成语文课程资源。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言就有多么广阔”。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你会发现,其实语文就在我们身边。大街上,五花八门的商店以自己各具特色的招牌吸引着行人的目光,那些朴素特别的牌匾也是很有风格的,虽然词藻不是富丽堂皇,但却给人一种亲切感和轻松感;电视上,短小精悍的广告词也往往具有深刻含义;网络中,网虫们都特别爱用简洁明了的短语来表达出自己的意思,那一个个886(拜拜喽)简短的语句中无形中便表明了人们的意思,这些表达起来轻松随便,却又不失风趣幽默,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这些都是语文
  生活离不开语文,是因为语文是我们进行交流的住要工具。你口中讲的语言,手下写的文字,都属于语文。作为学生,肯定就得听、说、读、写,那听说读写又都是从语言那里来的,只是语文中的一部分。从此看来,语文有着很大的作用,说明了生活离不开语文的关键性,
  3.语文课堂教学是生活的再现。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现实生活的真实在语文课堂得以再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就是在学习生活、磨砺人生。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由于学生的生活大都单调,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我们在教学中,努力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把课文的有关内容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反映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缩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距离。例如在学习《离太阳最近的树》与《像山那样思考》的课文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乱砍乱伐、乱捕杀动物等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给学生一个现实生活场景的直观地感受,激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将语文课堂生活化,能够借助学生的形象思维,达到事半功倍,化难为易的良好效果。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把听歌曲、猜灯谜、讲故事、演讲,甚至是拉家常等,有的放矢的带入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在锻炼了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同时,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只有善于创设好的情境,小小的课堂才能成为“激扬文字、挥斥方道”的生活舞台。
  4.作文是对生活的思考或塑造。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我们要让作文与生活同行。惟有在生活大课堂里,精心观察,细心感悟,方可在运用语言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所以,在各种活动中,教师要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引导学生寻找生活和语文的撞击点,全力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让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生活的各个领域。
  那么,如何将生活与作文有机结合,使两者相得益彰呢?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写作愿望。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要求我们在强调学习氛围创设的同时,更应使课堂环境温馨、舒适、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总之,语文教学与生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新课标形势下,更要注重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用刘国正先生的话说。就是“语文一旦与生活相结合,便立刻生动活泼起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善于运用生活的“源头活水”,语文学习的“渠”才会永不枯竭。
其他文献
英语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由于职高生的学
图 G 的 A 2-dominating 集合是 G 的顶点的集合 D 以便 V (G) 的每个顶点|D 在 D 有至少二位邻居。图 G 的一个全部的外部独立人士的统治集合是 G 的顶点的集合 D 以便 G 的
就目前加油站的运行而言,过分依赖石油企业的支持,忽视市场环境需求的满足,已经成为该领域的通病.针对此种问题,应当在明确加油站核心竞争力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之上,展开具有一
期刊
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成都市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四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为基础,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符合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因此该系统具有相当的
摘要:语文探究性教学注重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其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教师应当充分重视探究与个性化的关系,要高度关注小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探究体验,让小学生在探究求知中实现学习能力的个性化。  一、个性兴趣的发现与培养  首先,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兴趣。小学生课外爱做些什么活动,爱看些什么书,爱与哪些人交往等都是教师应当了解的,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小学生的兴趣倾向。因为“兴趣是生长中的
昨日,从单位同事孩子的强化训练书本上再一次看到席慕容先生的《雾里》这篇文章。  “我仿佛走在雾里。我知道在我周遭是一个无边无际辽阔深远的世界,可是我总是没有办法看到它的全貌,除了就在我眼前的小小角落以外,其他的就都只能隐约感觉出一些模糊的轮廓了……”  一直喜欢她的文字,从学生时代开始,就被她温情、细腻的笔调深深吸引。喜欢她散文里“怎样的”心情,弥散着淡淡忧伤、轻轻惆怅的句子,总会沉醉其中。喜欢她
期刊
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必要性,然后就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水平进行了详细探讨,无论是工程的项目管理还是施工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在寻求创新发展模式。本
一、引言  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取得了高速发展,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所伴生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人类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化早期,工业化的发展带动农业人口向城市迁移,第二产业高速发展,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显著增长。最近半个世纪以来,高新技术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城市也随之由工业产品制造中心转化为信息、服务、商业中心。  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聚集地,自然也是能源消耗最大的地方。随着城市化的
摘 要:所谓的有效教学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的工作效率,强化过程评价以及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化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率问题。通俗地说,有效教学就是指学生和教师以尽可能少的物力、精力、和时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满足学生发展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与学生双边价值目标的体现。有效提问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启发式教育的常见形式,也是有效
伴随着2009年中央政府《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提出以及2010年“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表述的出台,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就越来越多的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将文化产业上升为战略性产业,是贯彻中央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必然结果。  一、产业发展趋势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