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造林成活率的控制与监管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toumonnoko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主要通过对林业自然保护区资源现状分析与评价,总结现有问题,改进如树种结构不稳、中幼林区比例偏大,林区抗逆性能不足、林地生产乏力等问题。加之自然保护区还承担着珍稀树种的保存、延续职责,对林业经营管理工作必须更加重视,只有提高林木质量同时改进技术,才能维持林区生态系统的绝对稳定,尽快实现传统向现代林业的转变。不断加速全省数字林业工程建设,深入林区资源管控建设,切实提高营林质量,才能全面提高育林整体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关键词 林区资源;经营监管;自然保护区;造林质量;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7.029
  1 造林成活率影响因素分析
  造林成活率一方面影响着造林成效和林区产量,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林区生态建设质量和林业结构稳定性,甚至关乎林区未来可持续发展和规划建设进程,十分重要。以下便具体分析诸项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因素。
  1.1 自然条件制约
  由于各地地理环境因素制约,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林区营林苗种的生长速率和成活率。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每年雨水季节,因为长时间连续阴雨天气,日照时间普遍较短,对于一些需要充足日照采光的树种,很难保持健康生长。同时,大量的雨水浸泡造成苗木根系吸收的氧气含量降低,容易造成根系腐烂等病害,最终影响树种成活率。而在北方地区,则恰恰相反,在冬春季节,降水稀少,容易产生旱灾,加上气温多变,昼夜温差较大,也容易造成林木冻害,进而影响苗木的成活率。
  1.2 国家、政府机构投入不足
  我国大多数林区都是处于高山区或是山地区,生态结构较为脆弱,因而相关造林护林设施建设资金消耗较高,建设进度相对缓慢。加上近年来国家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生存发展困难。而且政策扶持不足,且覆盖面积相对较小,许多林场职工不能享受到国家对林业单位的政策扶持[1]。同时,现有的管理机构结构臃肿,结构不合理,也使效率低下。最后,长期以来在林业思想建设上,特别是领导、干部意识里,总将经济建设作为发展核心,将主要的资源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业化生产和经济建设上面,林业建设备受冷遇。
  2 林区发展合理规划
  只有认真做好造林事宜的发展规划,扎实做好基础建设工作,按要求实现造林项目建设,勤考察、早落实,积极做好初级建设工作,才是提高林木质量,提升成活率的基础保障。
  2.1 转变“经营”方式
  首先,大力发展林业周边经济产业,挖掘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收益,填补资金空缺,为造林护林基础设施建设添砖加瓦。其次,必须探寻林区新型项目经营模式,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扶持政策,强化技术培训和先进科学化管理方式普及。最后,要因地制宜,根据林区特点,大力发展适宜的相关产业,摆脱林业经济收入依赖木材出售单一化的窘境。同时,拓宽木材销售渠道,采取深加工和产业化转变来提高经济收益。
  2.2 林区树种结构调整
  林区树种结构失衡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林区生态发展进度,大大影响了苗木的成活率。所以要从根源做起,对林区树种分布做出合理调整,借助数字化信息收集系统,模拟筛选出最优树种结构,创设良好的林业生态。另外,强化生态建设力度,大力推进速生造林和丰产化建设,将林区活立木储量提升上来;同时,积极引进新树种,互补养树,构建更稳定的林区生态链,提升整体成活率[2]。
  2.3 拓展林区空间,实施分类经营
  现有国家林区大都面临着资金“危机”,即便是每年有着财政支持的自然保护区,也同样有不小的资金缺口。因此,必须开辟延伸经济收益渠道,寻找新合作、新伙伴,扩大林业经济建设空间。同时,加大苗种的养护资金注入,和苗种选育的资源投入,实施分类经营。针对树种不同,采取不同的养护方案,资源合理分配,细化项目管理,全面减少资金虚耗,提升苗种成活率和成材率。
  3 育林精细化管控
  3.1 苗种与造林时间选择
  苗种的选择取决于地形地貌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需要分类种植。例如,山地覆盖的广袤林区,由于树种繁多,地质复杂,不适合种植果树类等环境需求较高的经济作物,相反,则可以在坡地种植些丰产树种。而在温湿环境下,则可考虑马尾松或者刺槐等防护树种。而造林时间也要遵循苗种习性,发芽较早的树种,可以考虑在初春季节移植载种,而发芽较晚的刺槐等树种,则要等到苗种萌芽后再进行栽种。
  3.2 精细化整地控制
  精细化整地作为林业建设的重点项目,有利于深翻造林地,提升土壤质量。时间大都集中在春夏季节,秋季也可进行整地,不过更多的是集中在土壤保养上。而冬季,由于气候影响,一般不会进行整地作业,所有的整地作业一旦开展,必须保证在造林移栽之前1个月内完成,以此创造优良土壤环境,减少苗种适应周期,从而提升苗木成活率。另外,根据地形差异,整地方法也有块状整地和带状整地及梯形整地。其中块状整地,又细分为坑穴整地和鱼鳞坑整地。根据苗木大小不同,采取破土挖穴的方式,以此协助苗木深扎根,同时固定保护根系。而鱼鳞坑整地则是形似鱼鳞的坑穴,在坡面上交错排列,将深层土壤培在外沿侧,将表土作为铺垫。如此积蓄雨水,十分适合较贫瘠的土壤开荒用,大大提高苗木扎根存活率。总之,在精细化整地管理阶段,要进行细致的林区划分,掌握详细数据,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整地策略,大大提升苗木成活率[3]。
  3.3 起苗、选苗抚育管理
  无论是选苗还是起苗,包括中间的运输、移栽环节,保护苗木根系是首要任务,也是保证苗木移栽成活率的关键。因而不管是带土的裸苗还是容器培育苗,起苗前要适当灌水松土,以减少根系伤害。而容器苗则必须配备对应的营养器,保证苗木活性。对于一些根系较长,或者根系庞大的苗木,可适当进行截干,防止运输中断裂,损失养分,影响苗木移栽成活率。
  对于苗种的移栽后续抚育工作,要制定科学化的培育计划和详细方案。在首次移栽后,适时进行1~2次定根浇水,并在水分下渗根系后覆盖薄土保护。其次,造林地不免会有杂草覆盖,与移栽的幼苗争抢养分、光照,而且杂草生长、繁殖速度快,如不及时清理,则会影响苗木营养摄取和存活空间,最终导致苗木枯死。所以,面积较大的林地造林移栽时,要多次进行松土除草,祛除杂草。最后,在苗木移栽扎根稳定之后,养护施肥、喷洒药物的环节,就更加需要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的培育技术。肥料的配方和喷药的浓度含量,以及喷洒的用量、时间、周期,都会影响到苗木机能,继而影响苗木成活率。因此,需要配备具有极高专业素质的培育管理人员,精心抚育,保障苗木成长顺利,提高最终造林成活率。
  4 结语
  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因素很多,涉及环节、方面较广。并且各环节之间,看似独立,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往往一个环节出错,就会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影响到苗木成活率和成木质量。因而,必须从“苗”种源头抓起,做好造林移栽的基础,实行科学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措施,动态监管苗木情况,确保每个环节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大大提高林业造林的成活率,促进林区生态建设。
  参考文献
  [1]喻琼,杨一辉.浅析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J].现代园艺,2011(9):129.
  [2]陈传生.浅谈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及造林质量[J].价值工程,2010,29(33):140.
  [3]伊学清.实行工程化管理确保提高造林质量[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356.
  (责任编辑:刘昀)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了筛选出适合开平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2014年,广东省开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了8个水稻新品种,采取大区对比法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别对各品种的生育期、分蘖动态和成穗率、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等指标进行了考察。试验结果表明,黄软秀占、新丝占、广丰香8号、固丰占、五山秀占、广源占12号这6个水稻新品种表现出生育期短,成穗率高,农艺性状突出,产量较高,在通过品种审定后,适宜在开平地区推广种植。 
今年的大桃、京白梨等果品好不好,天气指数也来当评判。日前,北京市首次推出果品气候品质认证,平谷区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京艳”桃,获得首批特优级果品气候品质认证。北京市将陆续对主要标志性果品进行考评,今后,消费者选购果品时,除“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和“三品”认证,还可以參考气候品质认证。  平谷区独乐河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果品包装间,社长李广富和社员一起,将《果品气候品质认证证书》放进装满大桃的包装盒内
摘 要 研究发现,1.4%農科壹号颗粒剂可使杂草停止生长,是大田防除水稻田杂草的有效除草剂。施药后,试验药剂处理没有明显药害现象出现。同时,1.4%农科壹号颗粒剂施用后可减少肥料损失。  关键词 1.4%农科壹号颗粒剂;除草剂;杂草  中图分类号:S451.2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2.016  1 試验目的  防治水稻田一年生禾
摘 要 我国正处于文化、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环境破坏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保护林业,林业造林工程逐渐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但一些措施实施起来较为困难,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简要分析林业造林的管理办法和举措。  关键词 林业;造林;环境  中图分类号:S757.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9.02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