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村级文化建设浅析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村级文化建设,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是广大农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享受文明成果的重要需求。因此,切实加强村级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农村创新文化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繁荣农村文化,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保证。
  关键词:文化建设;村级建设;方法
  1加强村级文化建设需文化部门助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文化建设不仅是整个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带动全体人民奔向全面小康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作为公益事业单位的文化馆在这轰轰烈烈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应起到排头兵的作用,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引导农民朋友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变送文化下乡为下乡种文化,让社会主义文化在农村扎根,开花结果。
  第一,用创新的方法方式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我们文化馆应该摆脱“等靠要”的传统工作模式,充分利用文化馆的现有资源,如: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力量,充分利用文化馆的支中心网络服务,支持乡镇文化站;借助文化站熟悉农民文化需求及掌握乡村文化活动特点的优势,打破乡镇文化站之间各自为政,馆站工作分割的格局。这样才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有利于研究探索乡村农民文化需求新动态,有利于加强村级文化建设。
  第二,变“送”文化为“种”文化。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在很多时候对农民来说是一种“喂食”式的帮助。农村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应该从送“文化下乡”,逐步发展到下乡“种”文化,如:文化馆专业人员莘笑梅多次到北张庄镇郑陈岗村举办了一些受农民欢迎的文化培训活动。多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竞赛和创建活动,所以,文化部门的参与营造了浓厚的文化建设氛围,激发了广大农民参与的热情,培养了农村文化骨干分子,让村级文化建设生根、发芽、结果。
  第三,村级文化应该让农民唱主角。农村文化的主体是农民,散布于广大农村的“乡土艺术家”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们的艺术养分直接来自于农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因地制宜,办出地方民族特色,如:北张庄镇大隐豹村的彩扎彩布拧台,马庄乡罗城头村的民间剪纸,还有马庄乡的,花棍舞,扇鼓,扁担官,威风锣鼓,高跷,面塑等,重视引导培养“民间艺术家”,使新农村文化活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加强新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指导,办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农村文化活动,以保证农村文化有强大的生命力。
  因此,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利用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本地的旅游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繁荣农村文化,来推动村级文化建设。
  2加强村级文化建设需立体构建
  村级文化建设是国家最基层文化事业结构的艰巨工程,肩负着活跃农村群众文化、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丰富多彩的农村活动能增强文化站的凝聚力,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需多方位,多层次,多元化构建。
  2.1加强村级文化传播需多元化
  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这是以前许多农民文化生活真实的写照,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前农村文化的单调。村级文化建设的薄弱,很难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相适应。为此加强村级文化传播需多元化途径。
  (1)主流文化需要强化。新闻媒体以其形象性、时效性和大容量的特点,成为农村文化传播的主渠道,尤以电视的传播功能最为突出,政府和群众团体组织的送书、送戏、送科技、送法律“四下乡”活动,实在、适用、受益广、见效快,最能打动农民的心,还应继续扩大覆盖面、增加频率、丰富内容;乡村组织的文体赛事、文艺汇演等公共文体娱乐,让农民群众自娱自乐、自品自赏,有益文化生活的,应该给予鼓励和扶持。
  (2)宗教文化需要管理。农村现有信教群众主要是老人、女性,一般文化水平低,宗教文化有济世利人、行善积德的和谐思想,在填补信众精神空间,约束不当行为方面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必须加以管理,防止异端邪说渗透、封建迷信活动蔓延等负面影响。
  (3)民俗文化需要培育。农村长期形成的文化习俗,如操办红白喜丧之事放电影,或请民间艺人唱戏,银幕一挂,锣鼓一敲,唢呐一吹,男女老幼聚集,观赏中接受文化传播。如:对跑旱船,舞狮,滏阳河灯等,这些自发的文化活动,要因势利导、注意培育,使其向积极、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
  (4)休闲文化需要引导。闲暇之时,左邻右舍,相约相聚,打打牌、玩玩麻将不失为一种娱乐、交流的形式。值得重视的是,伴随着棋牌室的“诞生”,无钱不上桌,休闲演变为赌博,亟需加以管理。此外,游戏室、网吧在农村集镇也有所发展,青少年是主要消费对象,如果任其自流,后果不堪设想。在村级文化建设中应积极引导,使其健康发展繁荣。
  2.2加强村级文化受众需多层次
  随着农村劳动力离乡进城的大转移,“留守”农村的人群对文化需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年龄层次上。
  (1)老龄人群。农村中的老人大多热衷于戏剧、秧歌等传统文化和民俗表演。
  (2)青壮劳力。留在农村的青壮年一般都缺少技能,劳作之余大多看电视、听歌、读书看报或打牌,这一群体最盼望“农家实用科普讲座”,和业余爱好者的文艺培训,这样的活动次数逐步增多,且受益面越来越大。
  (3)中小学生。校园文化由学校组织开展,节假日的课外生活单调。还需在村级文化建设中有所体现适合他们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使其受到村级文化建设的熏陶。
  2.3加强村级文化阵地需多方位
  (1)窗口型阵地。乡镇文化站建设要加强领导,加大对农村文化工作的扶持力度,增加投入,完善设施,创造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文化站宣传、组织、引导、服务农村文化活动的职能。指导农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村文化活动的知识含量、信息含量和科技含量,促进文化活动进村入户经常化、制度化、多样化,满足农民的文化娱乐需求。
  (2)流动型阵地。民间艺人队伍应在规范行为上下功夫。活跃在乡镇村组,无固定演出场所的民间艺人处于松散的组织状态,对其演出状况、演艺内容和群众反映要完善监管,引导他们提高演艺品位,把宣传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传播农村先进文化的生力军。
  (3)社会型阵地。棋牌室、游戏室、网吧和宗教场所等,在依法管理上下功夫。对棋牌室的管理,主要是严格控制发展速度,严肃查处赌博行为,规范经营行为。对宗教场所的管理,一方面要定期巡查,坚决清除非法聚会点,严格控制场所数量增加;另一方面,要组织宗教人士和神职人员的学习培训,增强他们的爱国守法理念,引导他们弘扬优秀宗教文化。
  总之,加强村级文化建设已经基本构建,文化阵地建设已逐步走向完善,农民文化生活格局出现了多种形式、多种内容、多重结构、多种取向的新特点,农村文化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进一步完善了老年活动中心、广播室、文化活动室、图书室以及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各类传统文化阵地的建设,为引导群众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活躍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必要的设施和场所。这样,农村文化活动才更加丰富,农村文化建设才更具活力,农村文化舞台才更加活跃。也只有这样,村级文化建设的宣传、教育、辅导和娱乐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对群众才会形成更大的吸引力,潜移默化引导农民改变文化品味,村级文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才会真正实现开创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其他文献
最近的我院政治经济学系学生在《资本论》课程的学习中,联系经济界的争论,讨论了积累是否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的问题,以下刊载两篇讨论文章。
据外电报道,半导体业协会(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SIA)报告指出,由于需求强劲,全球芯片销售额达到2130亿美元。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仿生形态设计在室内节能创新中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X2013B198  摘要:本文通过仿生节能设计的经典案例从结构、功能、肌理、意象四个方面分析了室内节能设计中仿生设计的手段、方法和规律,阐释了仿生设计在室内节能创新中的价值,指出这些仿生设计不仅是室内节能设计的手法,而且它们体现出人类学习大自然的智慧,这种学习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节能、生态化
【正】 我国过渡时期财政的本质什么是财政,目前尚无统一的概念,大别之,主要有如下的两种意见: 一、把财政理解为国家所掌握的货币资金苏联的洛芬斯基便是持这种见解的人,他
目的通过对产妇孕期血清锌铜值测定分析研究其对怀孕妇女妊娠后的影响,为优生优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健康非怀孕妇女、不同孕期正常孕妇、低体重儿孕妇
1978例儿童弱视调查常州市妇幼保健所王琴为了掌握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发育规律和斜视弱视发病情况,开展对视力低下儿童的监测工作,本文对市属8个系统幼儿园1978例48岁儿童的视力情况做了调查
在网络技术日臻成熟、手机十分普及的今天,手机漫画在不知不觉中渗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手机漫画的影响及需求越来越大,从事或涉及手机漫画领域的人员也越来越多。文章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的实施,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逐渐显现,如何通过深化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正在不断走向深入。本文通过综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文化产业也在快马加鞭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出现了“集聚现象”,即大批艺术家和文化企业聚堆进行创作和交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