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沿江地区白沙枇杷防冻减灾露地栽培技术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_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品种选择、选地建园、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疏花蔬果、防寒措施、冻后处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苏南沿江地区白沙枇杷防冻减灾露地生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白沙枇杷;防冻减灾;沿江地区;苏南
  中图分类号 S66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7-05387-03
  20世纪80年代,江苏省农林厅提出江苏沿江发展枇杷,形成江苏沿江枇杷带。目前,白沙枇杷生产区域已由传统的太湖洞庭山向沿江地区张家港、太仓等地发展,成片种植面积达333多hm2,并有加快发展的趋势。但由于生态条件的较大差异,冬春季低温是影响苏南沿江地区白沙枇杷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研究枇杷避冻减灾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枇杷品质与产量,延长市场的供应期,提高种植的经济效应,而且有利于扩大白沙枇杷的栽培区域,进一步壮大江苏省的枇杷产业。为此,笔者特将苏南沿江地区白沙枇杷减灾优质高效露地栽培技术报道如下。
  1 选择耐寒品种,合理选地建园
  1.1 选择耐寒品种
  在苏南沿江地区栽培枇杷应选择较耐寒的白沙枇杷品种,如青种、冠玉、丰玉、白玉等。这些品种起源于枇杷栽培的北缘地区,一般具有较强的抗寒性[1]。
  1.2 合理选地建园
  1.2.1 选择园地。
  建园时,宜选择温度较高、风力较小的小气候地区,以东向、南向坡度在30°以下的阳坡为宜。湖泊、山塘和水庫四周、庭院及房前等小气候区受寒流袭击时气温下降的幅度相对较小,也是较好的种植场所。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地下水位低、排灌水方便的地块建园。平地、低洼地等冷空气容易沉积的地区不宜大面积发展。用水稻田栽培枇杷,应采取更高标准来建园,如营建高矮乔灌相结合的防护林,防止大风冻害;建高畦开深沟,以利排水防涝;采取大穴大肥、深坑浅植方式定植。
  1.2.2 建防护林。
  为了避免冷空气下沉及寒风吹袭,应在果园四周栽植2~3行香樟、广玉兰、杜英、石榴、桂花、含笑、海桐、栀子花等高矮乔、灌木结合的常绿经济林防护带,以改善果园小气候[2]。
  2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抗冻能力
  2.1 矮化树形密植
  苏南沿江地区栽培枇杷,宜采取双层矮冠无主干(双层杯状形)树形,并且适当密植,一般株行距4 m×(5~6) m,栽植密度为420~510株/hm2。土层深厚、土质肥沃、质地疏松的园地,株行距宜大;土壤瘠薄、地下水位高的园地,则宜适当密植。
  2.1.1 整形。定植后第1年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树体生长。第2年3月修剪,定干高度60 cm左右,培养下层主枝3~4个;夏季管理抹除第2自然层的萌芽,促进第3自然层萌芽生长。第3年培养第3自然层作为第2层次,保留2~3个主枝,并与第1层主枝相间排布;剪除第2自然层的枝条,拉开两层主枝的层间距。第4年去除中心枝头,将树高控制在2.5 m以下。为了控制主枝直立生长,采取拉枝的方法开张主枝角度,使第1层主枝与中心干呈70°夹角,第2层主枝与中心干呈60°夹角。同时,缓和主枝生长势促进开花结果,多保留下部、内膛、南向的枝条。
  2.1.2 修剪。
  树冠成形后,每年在夏季和春季修剪。夏季修剪一般在采果后进行,主要是疏除过密枝、病虫枝,回缩和短截光腿枝,压低旺枝等;春季修剪一般在萌芽前(60 d左右)进行,主要对一些过密、遮阴的大枝进行疏除、回缩,或对衰弱树进行回缩修剪更新复壮,修剪方法参考如下:①密生枝:侧生枝3个以上时,保留1~2个强壮的,疏除多余的;②交叉枝:去除其中之一,若短截后留桩的位置适当短截;③并生枝序:3~4年生枝序有2个以上并生时,留其中之一,将其余的枝序短截或疏除;④徒长枝:一般予以疏除,如位置适当,则短截使其基部发枝形成枝组;⑤结果母枝:一般不修剪,但生长衰弱或密生过多时,应予删除;⑥结果枝:春季和夏季修剪时疏除过密、过弱的枝;对健壮的结果枝,采果后留基部数叶进行短截。
  2.2 培育健壮树势
  加强土肥水管理,培育健壮树势,维持合理叶果比,是提高枇杷树体抗冻能力的基础。
  2.2.1 合理施肥。
  幼树阶段肥料以氮肥为主,配合少量的磷钾肥。苗木定植成活后,前期每株施稀淡的猪粪水10 kg,后期施用20 kg,并加25~50 g尿素,全年共施6~8次,分别在各次新梢抽生前后和越冬前后施用。
  定植后第3~5年为初结果树,第6年以后进入结果盛期。成年树一般年施肥3~4次。3月下旬至4月初疏果后立即第1次追肥,每株施复合肥150 g和优质粪肥水25~30 kg,促进果实膨大生长。采果后7 d内第2次追肥,每株施复合肥200 g和优质粪肥水30~50 kg,促进夏梢生长和花芽分化。8月中旬~9月上旬花芽形成后第3次施肥,结合晾根、深翻施入基肥,每株施腐熟的菜子饼、豆饼和鸡粪、羊灰(粪)30~40 kg。初结果树上述3次施肥的量均减为1/3~1/2;当枇杷大量结果后,则应根据每生产100 kg果实需要氮1.88 kg、磷0.86 kg、钾2.29 kg的比例,同时结合树势和土壤的肥力水平,确定合理的施肥量。
  2.2.2 水分管理。枇杷根系须根少,好气性强,既不耐旱,也不耐涝,喜空气湿润、雨量充沛环境,但又忌积水。枇杷开花期、幼果迅速膨大期及果实成熟期如遇干旱需要灌水。梅雨季节以及夏末秋初花芽分化期,应做好排水工作,防止积水烂根,控制枝叶旺长。
  2.2.3 土壤管理。
  结合杂草防除合理间作或生草法,增加土壤有机质;结合开花前晾根施基肥,采取逐年扩穴或行间深翻法,进行全园土壤深翻,改良熟化土壤。
  苏南地区果园杂草种类多、发生量大、生长速度快,不仅与果树争水、肥、空间,而且影响果园通透性,滋生病虫,降低果品产量和品质。防除方法:①开春后使用旋耕机浅耕松土清除初长出的杂草,夏季用刈草机反复将过高的杂草割至根部,树干周围的杂草辅以人工锄除。处理下来的碎草茎叶留覆在果园地面上,然后于秋季深翻入土中。②果园自然生草法,养鸡加以防除,放养30~45只/hm2。③人工生草法,种植绿肥植物三叶草等,夏季翻耕压青;或种植黑麦草,养羊15~30头/hm2。注意枇杷根系较浅,且对除草剂敏感,应慎用除草剂除草,以免产生药害死树。   发生天牛为害时,于6~7月成虫发生期,人工捕捉成虫,挖卵和初孵小幼虫;对蛀入较深的大幼虫用钢丝捅杀或用杀灭天牛幼虫的专用磷化铝毒签插入虫孔插入排粪孔内毒杀;也可用植物百部根切成段塞入虫孔,并将孔封严熏杀幼虫。注意不能用注射敌敌畏的方法进行灭杀,否则会造成药害引起死树。
  其他害虫如黄毛虫和黄刺蛾等也时有发生,可于冬季刮树皮、树干涂白,清扫落叶、杂草,剪除枝干的越冬茧,减少越冬虫源;初发生时,利用1~2龄幼虫的群集习性,人工捕杀;发生量较大时,对有虫部位喷洒20%杀灭菊酯乳油3 000液进行挑治。
  6.2 病害防治
  自梅雨季节叶斑病开始发生后,尤要注意易感病品种青种的发病情况,于6月初、7月和9月连续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3次加以防治。
  夏季受烈日直接照射的枝干要涂白或束草,以防树皮被灼伤。在果实转色前,遇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于午前对树冠喷水,或果实套袋防止果实日烧及紫斑病。
  果实膨大期久晴少雨、土壤干旱、突遇大雨,果园排水不良时,土层瘠薄、沙质土壤的果园,生长旺盛和果皮薄的枇杷品种,树势强的植株,常易发生裂果。为此,应做好水分均衡供应管理工作,并增施有机肥,逐年增厚土层,以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在幼果期多次叶面喷施0.2%尿素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在果实转色期喷乙烯利800~1 000倍液,可明显地减少裂果,并可提早成熟7~10 d。
  6.3 鸟害防控
  白沙枇杷成熟期鸟害严重,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大。防鸟害除果实套袋外,在枇杷果实开始转色时架设尼龙网或网眼大小3 cm×3 cm白色聚乙烯防鸟网是较为有效的措施,待果实采收后收起翌年可继续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春晓,王化坤,储春荣,等.白沙枇杷主要品种抗寒性调查[J].福建果树,2005(1):23-24.
  [2] 唐伟生, 李玲.枇杷防冻及冻后恢复措施[J].南方农业, 2008, 2(2):43-44.
  [3] 陈方永, 吴才华, 苏建,等.白沙枇杷防冻技术研究与思考[J].中国南方果树, 2008, 37(1):45-47.
  [4] 胡志强.枇杷抗寒防冻措施[J].中国南方果树,1996, 25(4):29.
  [5] 刘权, 吕均良, 冯健君,等.枇杷防寒豐产试验初报[J].中国果树, 1998(3):33-34.
  [6] 章庆华, 陆卫明.三潭枇杷防寒防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22):105-106.
  [7] 徐锦涛.枇杷防冻丰产栽培技术试验[J].浙江柑橘, 2002, 19(2):35-37.
  [8] 张春晓,郄红丽,储春荣,等.太湖洞庭山雪灾对枇杷冻害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8(15):129,131.
  [9] 张辉, 蔡秋英.枇杷防冻栽培技术[J].福建果树, 2005(4):45-46.
其他文献
介绍了福建省九龙江北溪水闸枢纽供配电系统应用新枝术、新设备对陈旧落后的原系统进行全面改造,解决了供电不可靠、设备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系统阐述了桥上测流的各项技术环节,包括使用的仪器设备、断面位置选择、断面垂线布设以及流量计算方法等,对近年桥测方法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作了简
从水文基础资料出发,用水文统计方法对金沙江流域的水沙特性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该研究为金沙江流域水电资源开发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充分发挥三峡水利枢纽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