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研究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lie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抢救和治疗急危重症病人的有效方法,气道湿化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道的护理质量。良好的气道湿化是保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将近年来有关湿化的方法,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温度,湿化效果等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词】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研究
  
  1湿化的方法
  1.1雾化器雾化法:雾化湿化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气道湿化方法,以氧气作为驱动力,利用氧流造成的负压直接将液滴变为微小颗粒使药液雾化,现代呼吸机可在吸入气管道中连接一雾化器,利用射流原理形成直径2-10um的雾滴,药液可随着深而慢的吸气被吸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从而可有效的防止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主要用于间断的药物治疗每6小时一次每次15-20分钟,特点:雾量温和,颗粒细小,对气道刺激小,不易引起刺激性呛咳,同时又有氧疗的作用。
  1.2间断气管内滴药法:间断向人工气道内滴注湿化液为临床广泛应用,间断气管滴药是每隔2小时或吸痰前用注射器一次性向气管内滴入湿化液3-5ml,也可病人吸气时沿导管管壁滴入,从而起到稀释痰液,湿化气道的作用。由于一次湿化量大速度不宜控制,且湿化液温度低于气管套管内温度,易引起刺激性呛咳,会把部分滴入的湿化液咳出或吸痰时易吸出,影响湿化效果,痰液不能充分稀释变得粘稠甚至痰栓不易咳出,阻塞气道,影响正常的气体交换,导致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升高等。
  1.3持续气管内滴药法:是临床上广泛应用输液泵及微量泵进行持续气管内滴药,方法是将一次性头皮针接于输液器或微量泵的延长管末端并剪去针头部分,前端软管插入气管导管管内15-18CM[1]缓慢持续滴入易控制速度,减少对气道的刺激避免呛咳使气道始终处于一种湿润状态,使痰液粘稠度降低,易于吸出或咳出,减少了护理工作程序及交叉感染的机会。
  1.4电热恒温湿化法:利用呼吸机上的电热恒温蒸汽发生器进行湿化,将无菌蒸馏水加热产生水蒸气与吸入气体混合起到加湿加温的作用,其湿化效果受到吸入器的量、气水接触面积、接触时间和水温等因素的影响。湿化器温度调控在32℃-35℃,此种方法可明显提高通气气流的相对湿度和温度。
  1.5人工鼻湿化法(HEM):是模拟人体解剖部位制造的替代性装置,是靠收集和利用病人呼出气体中的热量和水分来温化、湿化吸入气体,是一种被动人工气道湿化法,主要用于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病人,由于人工鼻并不额外提供热量和水分,因此对于原来就存在脱水、低温或肺部疾病引起的分泌物潴留患者人工鼻并不理想[2]。
  2湿化液的选择
  2.1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传统方法使用生理盐水较多,研究证明吸痰前滴注生理盐水可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增加感染机会。生理盐水进入支气管内水分蒸发快,钠离子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引起支气管水肿,不利于气体交换,因此生理盐水作为湿化液不仅不能稀释痰液,而且还会造成支气管阻塞和感染,国外新的护理操作中已取消了此操作,而0.45%氯化钠为低渗溶液,水分蒸发留在呼吸道内的渗透压更符合生理需要,用它持续湿化气道可使痰液变稀,易被吸出或咳出,缩短了吸痰时低氧血症的持续时间,也大大减少了因反复咳痰而导致气道粘膜出血的危险。
  2.2无菌注射用水:系低渗液体,通过湿化吸入为气管粘膜补充水份,用于气道分泌物粘稠,气道失水多及高热脱水患者用量过多可增加气道粘膜的水肿,致使气道阻力增加。
  2.31.25%碳酸氢钠:属碱性有皂化功能,在局部形成弱碱性环境,软化痰痂稀释痰液,同时还具有抗真菌的作用,其湿化效果也明显优于生理盐水。
  2.4联合使用:在临床实践应用过程中,气道湿化液为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又称之为保养液,但今年来发现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可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耐药菌株的产生。另外,沐舒坦+0.45%生理盐水具有促进粘液排除作用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3湿化的温度、量及湿化效果的判断
  空气湿度应达60%-70%,温度20℃-24℃以保持纤毛运动的生理需求[1] 。湿化液温度应保持在32℃-37℃,最低不能低于20℃否则引起支气管粘膜纤毛运动减弱,气道过敏者还可引起应激性反应诱发哮喘,高于40℃也可造成支气管粘膜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而且有灼伤局部粘膜的可能。吸入气体相对湿度95%-100%。正常人每天从呼吸道丢失的水分约为300ml-500ml,建立人工气道后,成人以每天250ml为最低量, 10ml-20ml/h为宜。确切量应试室温、空气湿度、通气量及病人体温、出入液量,痰液的粘稠度等因素而定。湿化效果常依据痰液的性状,吸痰次数,气管内滴药量,湿化器内液体消耗量以及管路阻塞次数来判断,以痰液稀薄容易咳出或吸出为宜,导管无痰栓,听诊无干鸣音或大量痰鸣音,呼吸通畅为湿化满意。如病人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频繁刺激性咳嗽,音调高亢,痰液粘稠结痂不易吸出或咳出,听诊有干鸣音表明湿化不足,如病人出现呼吸急促痰液呈清水样,需要频繁吸痰或咳出,听诊气道内痰鸣音多则表明湿化过度。
  综上所述,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很多,湿化效果评价也不尽相同,在护理中采取有效措施针对地为病人进行气道湿化,保证分泌物引流通畅,控制感染减少并发证已达到最佳的湿化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绍莲. 人工气道湿化的临床研究现状. 护理研究2007;2167-2168
  [2]刘颖.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7,17(1):6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本次实验时间为我院2009年、2010年,于2009年7月~2009年12月为对照阶段,实施常规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方法;于2010年1月~2010年6月为实验阶段,将流程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进行应用。对8个科室发放消毒供应满意调查表,评价两阶段科室对我消毒供应室的满意度,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过对结果进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输卵管结扎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根据受术者特殊的心理特征,术前、术中、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全程施以心理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经精心护理,受术者手术顺利,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结论:护理工作在经腹输卵管结扎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手术与护理相结合,才能确保经腹输卵管结扎术手术成功及术后的恢复,对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胺碘酮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30例静脉输入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院内制剂“止痹散”蛋清调敷、TDP照射治疗静脉炎,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治疗静脉炎。结果:实验组治疗后24 h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应用中药外敷治疗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效果优于硫酸镁湿热外敷。  【关键词】静脉炎;止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及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急救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某院收治2007年~2011年高热型惊厥患儿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5岁,平均年龄2.8岁,总结出高热型小儿惊厥的急救方法和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精心治疗和细心的护理,40例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 高热型惊厥属于小儿惊厥常见的类型之一,若小儿持续惊厥或者发作频繁就有可能影响其智力发育及肢体健康,严重者会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工作经验,分析了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与护理现状,指出了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与护理中出现的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着重介绍了严格控制感染, 改善医院的医疗条件, 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等多种解决方案及其具体应用,希望能给相关人士一些启迪和和思考,在这方面深入探索和研究,积极促进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预防与护理水平的提高。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一直是妇产科中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只有加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调差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并采取一系列人性化护理政策。结果: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劳动强度大,护理人员精神高度集中,工作时间不规律,危险系数高等问题,针对此种情况,我院采取了定期进行培训护理人员,以提高其自身素质;合理安排人员,尽量规律工作时间,并及时对给护理人员进行减压;加强规范化操作管理,减少护理危险性;强化与护理人员的沟通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和心理特征,术前、术中、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全程施以人性化服务。结果:人性化护理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结论:有针对性的开展人性化护理,让患者感受到关爱与关心,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
期刊
【摘要】针对神经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问题进行分析,采取完善相应规章制度,加强技能培训,注重专项护理,做好急救物品与仪器的管理,重视健康教育工作和病区环境及设备的管理等细节管理措施,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细节管理    护理风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病人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1〕。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的过程中[2]。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调查老年人住院患者抑郁障碍的原因及检查率,以及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3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18例和B组18例,对其进行抑郁调查,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B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干预前后患者的抑郁检出率。结果:A组患者干预前抑郁检查率为50%,干预后检查率为16.7%;B组患者干预前抑郁检查率为44.4%,护理后检查率为33.3
期刊
【摘要】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育龄妇女。介入治疗创伤小,且保留子宫,为患者带来福音。由于是新兴技术,护理人员应熟悉介入术前术后的护理要点及不良反应的观察要求,还要有娴熟的宣教沟通能力,才能减轻患者的不安和恐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介入治疗手术的成功。  【关键词】子宫肌瘤;介入;护理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育龄妇女发病率高达20%~25%,约占女性良性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