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来源 :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学生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他们远离父母,导致他们在学习、生活、人格等的发展上缺乏直接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怎样使留守儿童受到健全、完善的教育,使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我国“留守儿童”的现状
  “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的速度增长,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000万,其中超过1000万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 他们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并且在健康、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权益受到侵犯的事件也屡有发生,前段时间一些农村发现的毒奶粉事件和河南系列杀人案件的受害者,留守儿童占到相当比例。
  二、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及发展问题
  根据中央教科所的一项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容乐观,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成绩都处于中等偏下。长时间的亲子分离,缺乏沟通,在学习方面所出现的困难、疑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与疏导。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需要承担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很少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造成很多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缺乏上进心。
  一是思想道德教育上的缺失。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形成了不良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二是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农村贫困家庭不能为儿童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家还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和农活。另外,父母的长期打工,给孩子们造成了一種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思想,这种思想潜移默化,极易助长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产生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三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据调查,有91.4%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长辈生活在一起,长辈普遍年龄大,特别是文盲比例较高,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没有精力关注孩子学习,其结果是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辍学、失学屡见不鲜。
  三、 面对现状解决的办法
  我认为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应该分两条主线入手:一是改善制度环境,让“留守儿童”可以随父母入城接受教育;二是改善农村教育环境,让继续留守的儿童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保证。
  第一,在现阶段,可以借鉴上海的方式,改“户籍制”为“居住地制度”。实施流动儿童的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只要是已经在同一个城市居住达到一定年限就给予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子女同样的入学受教育机会。各地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接收流动儿童学校的督导,对一些有条件接受流动儿童入学,但对他们入学通过多收费和乱收费的方式设置障碍的学校进行严厉的查处和处罚,从根本上杜绝城市学校对流动儿童歧视性待遇和收费,确保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实施。
  第二,政府还应加大对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各地政府应将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对在城市内设立的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予以补贴,提供基本的场地,适当的建校拨款,教师方面的大力支持等等,解决城市学校目前还不能容纳的那部分民工子女入学问题。
  第三,改善农村环境,国家和政府应更多关注农村教育,落实支农政策,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各农村学校也要密切配合,积极出力。在教育工作中应增强针对性,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思想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给与更多的关注,用强化的学校教育弥补他们弱化的家庭教育。配备专门的类似心理辅导的老师,解决他们平时生理、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联系和沟通,汇报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督促家长更多关注孩子成长。同时, 学校还可以教育和发动全校学生,积极团结帮助留守同学,为他们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也可由村委会牵头,联合妇联、工会、学校和派出所,充分利用中小学退休教师以及青年志愿者,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来督促监护人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承担起教育孙辈们的职责。
其他文献
说起名人名言,我最喜欢的还是拿破仑的那一句——“胜利属于最坚韧的人”。  由这句名言我想到了一件事: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我正在家里练葫芦丝,有一个曲子,我练了若干遍也没有吹好,口干舌燥,手指酸痛,腿脚麻木。我逐渐失去信心,抛下葫芦丝,跑到房间里哭了起来。就在我打算放弃的时候,突然想起了拿破仑的那句话,让我重新燃起了斗志。  我再一次拿起葫蘆丝,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吹奏起来。一个个小音符如一个个小精灵
期刊
每个人都有自己五彩缤纷的理想。当警察,维护一方治安;当教师,培养祖国的下一代;当飞行员,在蓝天中翱翔。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  起初,我没有想要当医生的愿望。后来的一件事情让我有了长大后当一名医生的想法。在我六岁的时候,有一天,妈妈的脸有些发白,好像是生病了一样。我问她怎么了,她也只是说没什么。可是,如果没什么的话,为什么还发白呢?当时的我也只能是急得团团转。后来看了医生,妈妈的病有所好
期刊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11岁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在渐渐离我远去。可是童年时期的很多事情却仿佛还在昨天。  记得那年我才五岁,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但最让我好奇的是爸爸手中那个吱吱响的东西。“它是什么?它有什么用?”一个清晨,我早早起床,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他们刚好都不在,我就喜滋滋地滚到床边,然后拿起那个东西开始摆弄。起初,我不敢乱碰,害怕它会过来“咬”我。可是过了大约半小时,我才发现,其实这个
期刊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精心培育幼小的花苗;老师是夜晚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方向。”每当想起这些赞扬老师的语言,我都会想到我们的班主任肖老师。  肖老师有着高高的个子,长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她的嗓音很甜美,我们最喜欢听她朗诵课文了。  记得刚上三年级的时候,我非常胆小,对肖老师也十分陌生,老师上课提问题时,我几乎没举过手,只是低著头一边默默地思考,一边担心老师会不会叫到我。总是想如果老师叫到我,我却
期刊
大多数老作家在我心里都是十分古板的,但鲁迅是个例外,对鲁迅我情有独钟。  我第一次欣赏他的作品是看《阿Q正传》的简写版,小说极其深刻地批判了旧中国的封建腐败和人民水深火热的病态生活。看着看着,我的心便安静了下来……  从那一刻起,我有点着迷于鲁迅。大量翻阅关于他的文献,《五猖会》令我尤其喜爱;《藤野先生》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不知不觉,那位老师幽默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故乡》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慢
期刊
万里追鸿至,千山遇故知。  莫愁状元日,有緣在来昔。
期刊
记得有一次,老师问我们谁家种苦瓜了,我们没有一个人举手。于是老师从老家拉了一车苦瓜。  老师让一些男生去把车上的苦瓜弄来,给我们一人发了一根苦瓜。这是我们班搞的第一个活动,主题是“苦尽甘来”,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做苦瓜宴。于是,我们班的“苦瓜宴”开始了。“苦瓜宴”的詳细规则:1.每人做一道创意苦瓜菜,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参与。 2.搜集有关苦瓜的知识,整理后课上分小组分享。3.结合实例阐述“苦尽甘来”的意
期刊
我们有五千年春秋历历在目,我们有孔孟之道黄老之说相辅相成。然而,现今社会却被绚丽多姿的霓虹熏染得光怪陆离,让我们不得不去反思文化的節操。  时代飞速发展,带来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侵蚀甚至瓦解着我们悠久厚重的传统文化。当鲁迅的文章逐步退出教科书,越来越多的人高呼万岁;当看到有人学习雷锋精神,越来越多的人冷眼相对;当提及传承弘扬儒学,越来越多的人不以为意……  回望古时,我们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期刊
千寻窈窕墓,万追弥痕处。  醉夢生死出,依昔斑斓赋。
期刊
春,它好像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拿着一支彩色的神笔,到处欢快地画着,画出了一幅幸福美好的画卷。看,春姑娘来啦!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田野里,小草从地下探出头,迎接着春姑娘的到来;野花竞相开放,好像在和春姑娘打招呼。  春姑娘来到河边,解冻的小河“叮叮咚咚”唱着歌,好像在说:“春天来啦!春天来啦!”春风徐徐,轻轻吹拂着额边的头发,我心里无比快乐。柳树摆着绿色的长头发,好像在天空中跳舞呢!远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