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回归社会的现实困境及其解决路径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dan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回归社会出发,浅谈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回归社会的现实意义,着重从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层面分析了当前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回归社会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从而找出解决这一困境的路径。
  【关键词】: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现实困境;路径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2014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截止2014年底,我国累计发现、登记吸毒人员295.5万名,实际吸毒人员超过1400万。其中18岁以下吸毒人员2.9万人、18岁到35岁吸毒人员165.9万名、35岁以下青少年占在册吸毒人员总数的57.1%,最小的吸毒者仅8岁。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吸毒人员中,复吸率在86.52%以上,吸毒低龄化趋势逐渐加大。究其原因,除了稽延性症状的影响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不能有效地获得社会的认同与支持,无法体验到基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导致回归社会失败。加之戒毒人员自身消极、自卑情绪,对其回归社会获得社会支持带来重大的阻碍。总而言之,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回归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现实困境。
  一、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回归社会的现实意义
  (一)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是国家禁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的禁毒工作不仅包含了加强缉毒执法力度、加强禁毒基础建设,还包括禁毒宣传教育、吸毒人员的戒治服务、同时还包括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后期管理等等。由此,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是国家禁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制止吸毒贩毒的有效手段。同时,在以往戒毒人员复吸的调查显示中,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是否有稳定的工作、是否得到社会的支持、是否获得社会保障是影响吸毒者再次复吸的重要原因。国家禁毒工作不仅要加强缉毒的执法力度,加强国际间禁毒的合作,加快禁毒基础设施的建设,还需要加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后续管理工作,从而更好的推进我国禁毒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彻底的禁绝毒品、铲除毒品对社会的危害。
  (二)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是推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需要
  十八界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号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包含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个方面,而对于戒毒人员回归社会,要获得社会的支持,得到社会的接纳,需要有法律保护,要让政府、社会、家庭、戒毒者有法可依,才能真正的保证戒毒康复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回归社会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保证了吸毒戒毒特殊人群的权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需要。
  (三)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是国家稳定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需要
  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回归社会,对于国家、社会、家庭、个人来说,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都是无从谈起的。而吸毒人员是社会潜在的不稳定的因素之一,戒毒人员在回归社会中由于自身戒毒意志不坚定、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等因素的影响,又重蹈覆辙再次沦为毒品的傀儡。同时在以往犯罪记录中显示,吸毒者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大多从事偷盗、抢劫、卖淫、走私、贩毒、行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可以说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回归社会远离毒品有助于推动国家繁荣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家庭和睦团结。
  (四)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是社会支持体系不断完善的需要
  社会支持分为客观支持与主观支持,客观可见的支持,包括物质支持、网络支持(稳定的社会关系如婚姻、同事、朋友等,不稳定的社会关系如非正式的团体等),这种社会支持不以个体感受为转移,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主体观念的支持,即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受尊重被体谅的情感支持及满意度,这类支持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而戒毒人员自我建构与社会支持体系之间是辩证互动的,社会支持体系的完善推动了戒毒人员更好、更快地回归社会,而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又丰富了社会支持体系,同时也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带来便利,因而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回归社会是社会支持体系不断完善的需要。
  二、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回归社会的现实困境
  目前我国戒毒回归人员获得的社会支持比较缺乏,支持的内容主要是政府、家庭等提供的物质支持;对戒毒回归人员的婚姻、同事、朋友等稳定的社会关系支持和非正式团体的支持比较缺乏;社会对戒毒回归人员的不包容,造成对戒毒回归人员主体观念的支持非常缺乏。戒毒人员回归社会面临许多阻碍,同时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体系回归社会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许多考验与现实的困境,具体包括如下几方面。
  (一)政府层面
  首先,关于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后期管理、就业帮扶、救助服务等措施,尽管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扶持和救助服务工作的意见》,但具体落实到戒毒康复人员个人时还存在着难以执行的问题,配套的制度、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戒毒康复人员无法得到实质性的帮助,就业出路、生活困难等实际问题没有得到确实性的解决。其次,在对戒毒康复人员调查了解中,大部分戒毒人员对国家相关的就业扶持、帮扶政策是不了解的,相关单位部门宣传力度有待提高加强。在以往的宣传教育中,主要依靠相应的司法部门孤军作战,宣传力度有限,对于现今新媒体、微时代、大数据时代来讲过去的宣传手段是单一的。
  (二)社会层面
  首先,来自用人单位、企业不接纳吸毒回归人员,让戒毒回归人员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极大的困难。用人单位、企业基于自身企业利益的基础上,拒绝排斥吸毒人员,同时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用人单位、企业对员工要求越来越高,戒毒回归人员大多文凭较低,知识缺乏无法通过考验。其次,社区居民对戒毒回归人员排斥。据以往调查显示,几乎90%以上的居民都曾表示对吸毒者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与吸毒人员都保持一定的距离,不与之交往。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将面临着来自社区居民的排斥,无法融入到正常的社区生活之中,社区居民的排斥将是戒毒人员回归社会面临的一大现实困境。再次,社会当中形成吸毒、贩毒隐形的固定交易场所,吸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经不住诱惑,加之“粉友”“毒友”潜在群体的感染,重蹈覆辙,再次吸食毒品,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家庭层面
  首先,戒毒康复人员家庭关系的破裂,功能缺失。在调查中发现许多青少年吸毒者,大多是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由于家庭疏远对其管教,很小就辍学在家或者到外务工,由于年少无知结识毒友最终走上了吸毒犯罪的道路。其次,戒毒人员回归家庭以后,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理解,有的吸毒者妻离子散,回归家庭社会以后,感受不到家庭温暖,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遭到来自家人的唾弃。再次,家人不给于经济支持,创业就业无望。家人失去对戒毒回归人员的信任,认为只要吸毒者有钱以后,又会再次购买吸食毒品,在调研中,一些吸毒者父母说:“只要孩子不在吸毒碰毒,我们不指望他挣钱,我们可以养着他”。可以看出,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只要有钱以后会再次地吸食毒品,对其不放心、不信任,不会给他们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
  (四)个人层面
  首先,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即将面临着亲人的冷落、社会的孤立、就业的无望,在心理上存在着障碍与缺陷。由于给家庭亲人朋友带来过伤害,产生自责与内疚;工作的无望、生活的窘迫又过于自卑失落;社区居民、大众抵触,不与之交往无法融入社会的正常生活不断的孤僻封闭。因此,戒毒人员的心理障碍将是回归社会的困境之一。其次,吸毒人员由于长期受到毒品的侵害,身体机能下降,疾病多身体素质差,无力承担重体力劳动,吃不了苦。再次,无技能、无文化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就业能力低下,对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宁吃低保,也不愿就业赚钱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回归社会的解决路径
  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回归社会对于国家、社会、家庭、个人来说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回归社会过程中同样也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现实困境,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困境解决难题呢?
  (一)完善体制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戒毒人员回归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是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回归社会的重要平台,如果没有政策的倾斜、国家的扶持,那么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也无从谈起。就目前调查情况看,社区安置帮教体系没有形成,工作主要流于形式,而社会就业保障办理涉及多个部门,如公安、工商、税务、民政等部门,办理手续过程冗杂费时。要完善体制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首先,建立专门办公室形成统一领导、责任明确的运行机制,精简办事机构,加强各单位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其次,要利用新媒体加强宣传力度,在对戒毒人员强制戒毒期间,加强国家关于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政策法规进行宣传,让戒毒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最后,社区是戒毒人员回归社会,融入大众生活的重要圈子,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社区安置帮教体系的建立与管理,恢复社区安置帮教功能。
  (二)增强社会功能,整合利用社会资源
  要建构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社会支持体系,就需要不断地增强社会功能,要整合利用开发社会资源,面临着现阶段的难题,政府、社会团体组织、企业等需要怎样发挥社会功能,促进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回归社会呢?首先,国家禁毒机关、媒体要做好禁毒、戒毒的宣传工作,改变消除大众对戒毒回归人员的歧视与误解,争取更多的群众投身于禁毒防艾的工作中。其次,公安机关加强社会娱乐场所的监控,追查侦破吸毒贩毒窝点,消除潜在吸毒场所。再次,发挥社会功能,开展公益志愿活动,鼓励戒毒回归人员参与到社区禁毒活动中,主动的改变与社区居民的关系,从而被社区接纳认可。最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如街道办事处、社区管理委员会、工会、街道管理处及相关的社会服务机构,在戒毒回归人员就业安置、技能培训方面,给予实质性的帮助。
  (三)发挥家庭作用,挖掘利用家庭资源
  戒毒人员回归家庭是回归社会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在对戒毒人员调查之中,许多吸毒人员家庭关系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问题,如父母离异、夫妻离婚、单亲家庭、亲人朋友吸毒等等,以上这些原因也是导致吸毒的直接或间接原因。那么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回归社会后,同时也要再次面临家庭的问题,那么我们怎么挖掘家庭资源、发挥家庭作用,促进戒毒人员尽快回归社会呢?首先,不能只顾教育戒毒回归人员,同时也要发挥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戒毒人员的家庭成员进行戒毒康复知识宣传教育。其次,对于单亲、丧偶、离异、孤儿者要创建社区平台,犹如昆明市戒毒康复中心倡导的“和谐家园”社区康复模式,中心在自愿戒毒原则的基础上实现戒毒康复、药物研究、技能培训、宣传教育一体化的和谐家园社区。真正实现戒毒人员的社区生活,在和谐家园社区中各种生活设施应有尽有。充分地发挥了家庭功能,推进禁毒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教育辅导,提高戒毒人员自身素质
  戒毒人员自我建构社会支持回归社会,被社会所接纳,归根结底还得靠自身的努力。因而,针对当前戒毒回归人员在主观与客观方面所呈现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进行矫正工作,提高戒毒人员自身素质呢。首先,主观方面,采取教育培训手段矫正戒毒人员心理问题。针对戒毒人员心理问题,在戒毒人员强制戒毒阶段,开展教育活动努力提高戒毒人员的知识文化水平,加强心理辅导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其次,客观方面,加强就业指导、辅导工作。针对戒毒人员自身喜好、社会需求,犹如汽车、装载机、挖机、汽车驾照培训、机器组装维修、家政服务、网络淘宝商店、美容美发等,有针对性地对戒毒回归人员进行就业技能、创业技巧、求职技巧的相关培训,从而提高戒毒人员自身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1]《2014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J/OL].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2015-06-24] www.scio.gov.cn
  [2]段伟.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现实困境及其解决路径问题研究[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1(06)
  [3] 段伟.戒毒人员康复和回归社会后的社会及就业保障问题研究[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9(01)
  [4]刘艳.自我建构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11(03)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许多高校对英语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没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基本框架。如何让英语教改能真正为实际的教学服务,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教材、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和考评模式四个方面进行了思索。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一、前言  当今世界,全球范围内的融资行为愈来愈多,科学技术突飞勐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
期刊
[摘 要] 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发达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处在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然而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心理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文章重点分析了现阶段大歇镇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进而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待能够助于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顺利开展。  [关键词] 大歇镇 心理健康教育 调查  大歇中学位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北城郊结合部,
期刊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建设一块文化阵地,营造浓厚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是发展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手段。可见班级文化建设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校园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文化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从属于文化中的班级文化自
期刊
摘要:由于学生缺乏组织观念和组织意识,经常会使脑中储存的化学知识处于游离、无序、分散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又会使化学知识杂乱无章的堆积在一起,学生不但容易忘记,而且非常不利于知识查询和搜索,在急需运用化学知识的情况下,储备知识很难被立刻激活,由此可见,将组织策略应用到具体的中学化学教育中去是十分有必要的,它能帮助学生尽快的发现化学知识的内在关联,总结化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并在脑中建立健全的化学知识体系
期刊
两年前,学校倾心打造以“翰墨书香”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写方块字,诵经典文成了老师学生耳熟能详的嘴边话,而孩子的书写水平依然在“牛耕田式”的模式中徘徊。学生的写字负担很重,一年级安排483个生字,而要求会写的298个。学生感受不到写字的乐趣,学习的效果也并不是很乐观。怎样去突破并改变这种现状?一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让我拨开云雾,眼前一下子明朗开来。这本书中谈到学习行为观,学习方式要从“被动接受”转变成
期刊
摘要:作为初中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初中音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同时还会影响学生审美和感受能力的塑造。流行音乐是当代年轻人的最爱,作为一个重要的音乐类别,流行音乐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审美与思想的变化,对实施美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谈一谈流行音乐的特点,结合当前初中音乐课堂上的现状和问题,探讨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融合。  关键词:流行音乐;初中音乐教学;引入现状  音乐课是校园教学的重
期刊
摘 要 根据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必须与新课程同行,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并将这种发展的成果用于新课程的建设。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实现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本文就是要探讨在这次改革中教师如何扮演好这一角色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新课程; 教师角色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期刊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把课堂变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而讨论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历史作为一门话题性和人文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是进行讨论教学的重要科目。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经验,对讨论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讨论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素质教育倡导教学活动要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讨论课堂改革了以往教师为课堂主体的填鸭式
期刊
Shaw’s dramas have been recognized as the mixture of Ibsen’s European realism and European classical comedy. Beyond the humorous satire and the peaceful atmosphere, Shaw may forthright attack on serio
期刊
摘要:21世纪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传统的维持性学习方式正在向创新性学习转变。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也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来,师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了,学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有时候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的还多。本文主要讲述高中数学教学中几点看法,希望能够对广大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