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方法·理答·结构: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转型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wenbin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化时代节点的到来,复杂交往能力与专家思维成为世界公认的未来人所必需的核心素养,这为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转型可以从目标、方法、理答、结构四个维度进行尝试.首先,采用逆向设计思路,确定以大概念为中介的三层目标;其次,运用与组合教师指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同时,在课堂对话中教会学生如何提出优质问题;最后,以基本问题串联“体验→建构→应用与创造”的教学结构,使学生为真实而学、在真实中学.
其他文献
信息科学技术是新时代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代化发展的助推器.在科技浪潮风起云涌的当今社会,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浪潮中的人工智能,正深刻地改变着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作为承载马列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神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和形塑万千学子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使命,其与人工智能在未来谋求共同发展已成必然趋势.在新时期积极探索和寻找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发展的契合点,以新兴科学技术为驱动力,促进精神生产力的提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不仅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也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践行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题中之义.由于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教育者主导性弱化,教育内容导向性消减,话语权影响力降低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行创新,应树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地位,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