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下感悟传统思想文化 争做新时代民族复兴栋梁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lee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年国际研学术讨会中指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代,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仍然能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难题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疫情之下,让我们再次感悟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坚信中国文明的价值,从而汲取治国之道、为民之方以及修身养性,争做新时代民族复兴的栋梁。
  【关键词】思想文化  历史观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5-0035-02
  一、道法自然,顺其自然——自然观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人与自然对象是环环相扣、生生不息的循环链条,是存在着普遍联系的有机系统。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话题上,更是引起了大家的深思。从蝙蝠、果子狸、穿山甲可能成为“病毒”根源,到谈“野生动物上餐桌”望而生畏,作为食物链顶端的物种,我们忘记了人终究还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物种。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事实表明,自然是人类行为的一面镜子,自然作用于人的不同方式实质上是人作用于自然的不同方式在人身上的体现,人与自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生命共同体。人类和动物本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园,本该过着各自美好又幸福的生活,为什么要打破这个平衡点而违背人与自然的内在规律呢?摆正自己的位置,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善待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遵循自然的规律来改造自然,这才是我们应有的自然观。
  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观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忧国忧民,指出天下(国家)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场疫情让我们驻足守望,让我们重新审视和平年代该有的样子,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没有人能做旁观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也绝不会因可能自己受到祸害而躲开。在这场疫情大考验中,我们看到团结一心、迎难而上的中国,看到坚强不屈、越战越勇的中国,看到行动迅速、成熟稳定的中国,看到敢于担当、守护世界的中国。“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时代新人我们应该关心疫情对国家、社会、民生、环境、医疗等等的影响,应该了解在战胜疫情上国家是如何改善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的。即使做不了什么,但我们一定要了解,要能够在国泰民安时奋发有为、积蓄力量,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担当报国,这才是一个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的政治素养,才是我们应有的国家观。
  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观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唐太宗李世民虽已成为历史过客,尘埃落定的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史亦不能再改变,但它确实能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智慧。1840年庚子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年庚子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导致中国陷入空前灾难,险遭列强瓜分;1960年庚子年,新中国遭遇持续三年之久的大面积自然灾害;2020年庚子年,一场疫情突如其来、来势汹汹,令人始料不及,“庚子大坎”皆因庚子年仿佛躲不过“庚子魔咒”。“多难固邦国,殷忧铸忠魂”,对于一个国家,若经受了危难的考验,迎来的将是团结的力量、图强的信心、复兴的意志。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次次的苦难、一次次的抗争、一次次的逆转、一次次的强大,我们相信党组织的力量,相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近14亿中国人民一定会劈波斩浪、奋勇向前,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势不可挡,这才是我们应有的历史观。
  四、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体魄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人才的成长必须经过艰苦条件的磨练和能承受艰苦条件的体魄。新冠肺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该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只需对症治疗或不治疗,靠自身免疫力就可痊愈的疾病,而如何增强体魄,提高自身免疫力?生命在于运动,这再熟悉不过了。跑跑步、跳跳舞、做做操,当你还在对运动各种不情愿时,看看84岁仍然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肌肉男钟南山院士,他一口气能做10个引体向上,再忙也要做俯卧撑。你可曾想过,在病毒疫苗和特效药还未研发成功之前,你流的每一滴汗,你学的每一种舞步,你做的每一个动作,其实都是在为抵御各种病毒锻造最厉害的兵器——一个强健的体魄。一个人的身体,决不是个人的,要把它看作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凡是有志为社会出力,为国家成大事者,一定要十分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强健的体魄,是我们学习拼搏的前提,是我们保护家园的保证,这才是我们应有的体魄观。
  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心智观
  孔子认为:“天下万物皆有其道理,只要用心体会,都能有所得”。但在体会之前,必须先分辨出事物中自己需要的东西,加以学习,努力实践,从中有所悟道,这才叫学。在等学到了道理以后,反复琢磨和研究,彻底了解了其中的精妙之处,就是思。学和思的良好结合,就是一个人心智的体现。疫情不可怕,可怕的是谣言与愚昧无知。全民媒体时代的优势是汇聚各种信息,可以成为传递真相的平台。但它的劣势是真相中混合大量谣言,不加分辨地传递到每个用户面前。在疫情面前,满天飞的谣言,如果没有官方辟谣的话,你是不是相信了呢?在你的世界观不够成熟,阅历不够丰富、判断力不够准确的情况下,你是否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科学的思维和严密的逻辑去判断事件真伪?在疫情面前,闯关者、瞒报者、坑爹者、渎职者,自己为自己挖坑的人们,任性胡为、无法无天、缺失道德底线,缺失法律底线,面对党纪国法,你是否能控制情绪,冷静思考,想想做事后果,捋捋脉络线条,最后再琢磨一下利弊得失呢?你是否发现越是国家遇到困难,社会就越容易出现外部势力的趁虚而入、网络舆论的过度情绪化等不稳定因素。此时更加需要我们有明辨善思的能力和成熟的心理,这样才能团结一心,戰胜困难,这才是我们应有的心智观。    六、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观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刘禹锡在《蜀先主庙》一诗中,赞扬刘备的英雄气概真可谓顶天立地,经历千秋万代,威风凛凛至今依然。的确,英雄挺起民族的脊梁,给我们不断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每次国难当头,首先想起的,不是如何保全自己的性命,而是怎样才能拯救更多的人。“肯定存在人传人,且有医护人员感染,病毒很可能来自野味……”84岁的钟南山临危受命,他的出现,使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74岁的李兰娟院士的肺腑之言。医务工作者、人民子弟兵和人民警察、工人们、外卖员和快递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新闻工作者……这些平凡的英雄、最美“逆行者”,他们靠着扎实的专业、丰富的经验、从容的自信、忘我的精神,成为我们心中的英雄。新时代青年的努力和成长,直接决定了这个家园的荣辱兴衰,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更应该发奋图强,去追寻英雄们的足迹,要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让他们成为我们心中最亮的那颗星,这才是我们应有的英雄观。
  七、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义利观
  中国古老的经典《尚书》提出“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理想,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孔子强调“君子义以为上”;墨子提出“义,利也”;孟子主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的正确义利观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新冠病毒在中国爆发后,日本、俄罗斯、伊朗举国之力的捐助,巴基斯坦的倾囊相助;韩国、柬埔寨、梵蒂冈、科摩罗……让我们看到了爱无国界,国无大小,灾难面前,方显真情;美国双重标准抨击中国抗击疫情、意大利第一个与中国断航、印度挑起藏南事端……也让我们看到了,背信弃义,国无胸怀,灾难面前,落井下石。国有国的气质,大有大的样子。日本、伊朗、韩国、巴基斯坦……,当他们爆发疫情后,我们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钟南山院士在线指导美国抗疫,中国派出专家医疗队、携带医疗物资援助意大利,为印度生产制药原材料。说以德报怨也好,说大国责任也罢,疫情面前没有孤岛。坚决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坚持义利相兼、先义后利,与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机遇,共迎困难挑战,共维社会稳定,共创人类繁荣,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才是我们应有的义利观。
  一场疫情,人民遇疾,国家遇困,作为新时代青年,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時代使命。既然“天降大任于斯人”,那我们新时代青年就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坚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追求,“强国兴邦富民,复兴华夏文明”的梦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的爱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敬业,“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的诚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友善,来描绘自己新时代的人生、描绘中国新时代的画卷,展现新时代我们的青春亮丽、优雅睿智,去感悟传统思想文化,争做民族复兴伟业的栋梁。
其他文献
【摘要】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对人类生活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对高校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高校在线教学,采用何种模式更好地开展在线教学并保障其“高质量”,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这一话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以期为新冠病毒疫情下高校在线“高质量”教学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新冠病毒 高校 高质量 在线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各教育管理部门及高校重要的工作核心,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为进一步全面提升高校实验室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水平,本文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从而降低安全风险,提高实验室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水平。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 安全管理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期刊
【摘要】初中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养成都具有重要意义。而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且具有较强的文学性特点,其中语文阅读又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高质量有效的语文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判断能力,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在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为重点组成部分,考虑到阅读的有效性有赖于学生主动意识的学习,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基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城务工,而随之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留守学生逐渐增多,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基于此,本文在当前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如何提高其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农村 留守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 措施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课题《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探究》(
期刊
【摘要】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当中,效率就会提高;学习兴趣的产生,离不开学生主体,但教师的培养和激发也不可或缺。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之中,为了提高我国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以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在进行基础性的教育的时候就要强调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但是纵观目前我国的中学英语教育现状,普遍存在着教师教育理念的保守和落后,这就导致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率,不仅应当教授学生会计理论知识,还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职业素养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爱岗就业”,职业素养可以提高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具有会计职业素养的学生更受企业欢迎和青睐。本文首先介绍了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随后分析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了针对性的培养途径,希望对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
期刊
【摘要】学前听障儿童由于听力的缺失,无法像健听儿童一样完全在自然的生活中习得语言。但对于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语言来说,想要脱离实际生活对学前听障儿童进行语言康复教学是不理想的。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为学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开展学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学。  【关键词】学前听障
期刊
【摘要】教师采用有效的课堂管理手段有助于教师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但教学过程往往会伴随着产生不良的教学因素。教师将教育教学策略结合关系管理的6C模式,可巧妙地化解师生之间的摩擦,润滑师生关系,协调好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这样的模式下,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创设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自发学习,并且采用合作探究等创新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效率。让教师用强大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用真诚的关
期刊
【摘要】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班主任老师既是一名老师,又是一个班级的直接管理者。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心智各方面不成熟,很容易犯错,管理好班集体,需要有一个得力的班干部队伍,并能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培养小干部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我的方法是“扶持”与“放手”相结合。这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体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
期刊
【摘要】COVID-19病毒导致学校无法如期开学,各高校采取在线直播授课措施按教学计划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文中指出网络教学价值在疫情期间得到充分体现,但相比传统教学,学生对知识把握情况不尽如人意,最后对网络教学如何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COVID-19 网络教学 传统教学 教学评价  【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SZY201801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