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体内干扰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来源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zhao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者体内干扰素(IFN)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CPE)检测51例乙脑患者血清及脑脊液(CSF)中的IFN水平。结果:(1)急性期血清及CSF中的IFN水平均显著升高,恢复期显著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CSF中的含量高于血液,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2)采用IFN肌肉注射治疗的患者用药后血清中IFN升高,但CSF中IFN水平未见升高,而且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与未用IFN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1)IFN参与了乙型脑炎的发病过程。(2)IFN治疗并不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在应激状态下大鼠胃粘膜中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和钙泵(Ca^2+-ATPase)活性的变化。方法:捆扎大鼠四肢,固定头部后淹水制成应激模型。检测其胃粘膜中MDA含量、
目的:了解成人临床医学专升本学生对专业教学情况的反映,指导成人教学改革.方法:对2003届临床医学专升本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学生认为临床课程尤其是内外科比较重要
目的:探讨胃癌中CD44V6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0例胃癌标本进行检测.结果:40例胃癌标本中有17例标本的CD44V6蛋白阳性表达,其余23例均为阴
目的:研究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7例梗阻性黄疸病人采用常规磁共振扫描及MRCP方法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87例病人全部成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