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东德库区农村移民后期产业发展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实践

来源 :长江技术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hai0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实现库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乌东德库区农村移民后期产业发展暨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提出“1个样板、2手支撑、3项目标”建设理念,分析安置点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库区移民村振兴的建设思路和规划框架,围绕绿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移民受益机制和人居环境改善方面提出具体建设措施,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
  关键词:农村移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乡村振兴
  中图法分类号:D632.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21.0310
  1  花果山安置点概况
  花果山安置点位于武定县己衣乡的新民村西南侧,西北侧为金沙江,东南侧是072乡道,地理位置较为偏远,距武定县直线距离约122km。安置点规划建设用地面积94hm2,人口规模1 124人。经济作物以芒果和构树等种植为主。
  安置点地处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区,具有日照时数多、蒸发旺盛、雨量集中、干湿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特点。冬春季节天气晴朗干燥,降水量很少;夏季天气温暖湿润,降水量很大。安置点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25mm,主要分布在6—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1%。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2 593mm,陆面蒸发量698mm。多年平均气温20.9℃,极端最高气温42.7℃,极端最低气温-5.8℃。多年平均水温16.2℃,最高月平均水温24.3℃,最低月平均水温7.8℃。
  安置点处在金沙江低热河谷片区,海拔1 071~
  1 141m,辐射热资源丰富,土地属熟地改造后的耕园地,壤多为冲积砂土或砂壤土,厚度在60cm以上,土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酸碱度在5.0~7.0之间,因此,发展热区经济作物具有天然的土壤气候优势。
  2  安置点现存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砂糖橘种植用地约有66.7公顷,但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生产道路、灌溉设备欠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与标准化果园及现代农业建设要求有差距。此外,还有土壤耕作层较薄,肥力不足等问题。
  二是产业定位不明确,发展缓慢。产业发展与市场衔接不明确,导致种养业定位模糊。散户种养受技术、交通等因素制约,产业发展缓慢。
  三是产业主体不强。科技队伍不强,推广网络不健全,缺少从事种植技术推广的技术人员;外出打工人员增多,村里劳动力逐渐弱化,导致种植养殖业的管理措施不到位;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偏低,全村目前还没有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健全,种植生产环节分工协作机制建立处于起步階段。
  四是村庄环境待改善。民居建筑较陈旧,墙面大都留白,无法体现彝族地域文化特色;庭院建设落后,种植凌乱,缺少统一规划。房前屋后垃圾散落,村庄环境有待改善。
  3  规划思路
  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产业、文化、人才、生态振兴”为抓手,坚持以乌东德库区移民村普遍存在的短板为问题导向,提出“1个样板、2手支撑、3项目标”规划模式,大力推行美好移民村建设样板,以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为重点,大力推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地域文化,提升村庄品质和特色,聚焦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
  以问题为导向,根据安置点存在的发展问题,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予以解决,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绿色产业发展。建立“产业优先、一村一品、打造精品”的发展机制。因地制宜布局村庄农业产业,按照“一村一品”思路,明确主导产业,打造成区域特色精品,全面提升产业层次。根据产业特色,在夯实优势产业基础上,依托库区独特水景观资源,发展创意文旅,休闲体验等产业,推进农旅融合发展。重视市场培育,探索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建立电子商务等销售平台。完善田间生产路、供水灌溉等农业生产配套基础设施,破除产业制约短板,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能力。
  二是人居环境改善。以乡村振兴总体要求为目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升乡村人居环境体验,满足移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主要从建筑风貌、文化塑造、公共空间、环境亮化、卫生整治、绿化景观六个方面着手打造。合理设置垃圾收集、分拣、转运等设施并无害化处理。深入实施厕所革命,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完善村内文化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和道路、绿化、照明等基础设施;美化村庄公共空间,提升建筑风貌,融入文化元素,彰显地域特色,打造庭院经济,培养村民宜居自信和文化自信。
  4  花果山安置点规划措施的实施
  4.1  绿色产业发展
  农业以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为方向,以“市场导向、效益优先,政府引导、尊重意愿,生态立农、绿色发展”为原则,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依托金沙江河谷地区较好的光热资源,结合区域市场需求,集中发展砂糖橘、释迦果、晚熟芒果等高品质特色水果;发展武定壮鸡、黑山羊等特色养殖,养殖粪便作为种植基地有机肥,与种植基地形成循环农业模式;完善园区生产道路、节水灌溉、电力等基础设施,针对干热河谷蒸发量大特点,推广喷灌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高效措施;进行土壤改良与培肥,提升土壤肥力。农业项目全部实施并达产后,农业种植业年产值预计可达2000万元(沙糖橘种植800万元,释迦果种植900万元,其他果蔬300万元)。
  在乡村旅游体验方面,己衣镇具有八大旅游资源,即“一江”(金沙江)、“一山”(白龙会)、“一峡”(新滩“小三峡”)、“一谷”(大裂谷)、“一坝”(己衣水库大坝)、“一塘”(热水塘)、“一水”(五股水)、“一田”(以吐庄梯田),形成网状立体式旅游资源布局。依托优质旅游资源,主要从两方面着手打造安置点旅游产业。一是保护项目区自然风貌,发展绿色环保种植;二是借助滨江良好旅游资源和优势,建设休闲农业园,融入滨江旅游小镇建设,成为己衣乡旅游发展的重要节点,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擦亮花果山农旅品牌。重点打造亲子体验园、农业设施配套中心、智慧菜园、创意苗圃、开心农场等农业产业提升项目。结合发展现状,根据市场调查,按照游客量5万预计,消费项目总人数70~80%即4万人。   創新移民受益机制,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引进武定万惠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引进1万株砂糖橘优质苗木和释迦果苗,建设精深加工厂及游客服务中心,定期邀请专家对农民进行种植养殖技术培训,打造一批“职业农民”和一支“一懂两爱”专业队伍。同时,建设温泉酒店,完善温泉设备设施,促进现代农业与温泉旅游相结合,形成了农业种植养殖、文化创意休闲等乡村旅游产业链。规划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引进1至2家快递公司,实现线下体验+线上销售相结合模式。
  4.2  人居环境改善
  实施垃圾统一收集处理,向村民发放干湿分类垃圾桶200个,引导村民形成良好的垃圾投放理念,增设垃圾中转箱5个,对垃圾中转站进行提档升级。
  打造庭院经济。适度补贴资金,对房前屋后的庭院进行统一规划引导,注重庭院建设与整体风貌的协调融合,景观绿化与经济树木种植相结合,打造舒适宜人、美观协调、凸显效益的庭院经济。
  实施风貌提升。注重建筑的整体风格打造,以反映彝族风格为主基调,房屋屋顶以平屋顶为主,对墙面、门窗、台阶等进行细部处理,建筑构件整体颜色以彝族红和白色为主,建筑材料采用仿砖、木结构相结合,立面造型简洁明快。实施“文化上墙”行动,制定花果山村规民约,营造邻里团结、公平正义、勤劳致富的良好风气,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移民文化。适当增加民族纹饰元素,彰显彝族风情。
  基础设施主要对广告牌、交通指示牌、路面铺装、文化小品等进行改造完善,建设停车场1处,配置休闲座椅50个,景观灯30个,景观亭5处。公共服务设施设施建设文化室1个,移民公园1个,综合市场1个。
  5  结语
  花果山安置点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和乡村规划等逐步实施,积极探索了“三生共融”的美好移民村发展模式,使安置点的生产设施、整体风貌、移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营造出和谐的邻里关系,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移民收入得到较大提高,居住条件不断改善。通过发展绿色种植、旅游观光等产业,目前每年为周边移民带来1 000多万元的收益,增加百余个就业岗位,壮大了集体经济。农业基地通过实施农业灌溉设施、田间生产道路和生物防治措施,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产量,带动了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促进农民有效增收,移民生活环境、居住条件和文明程度得到较大改善。
  (2)项目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促进了本地品种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趋于合理,还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农村居民生活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生活幸福。产业发展,移民增收,逐步吸引外出劳动力回流。
  (3)本项目一定程度上贯彻了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既有工程措施,又有生物防治措施,使移民家园更加美丽,促进安置点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特色林果园及蔬菜和中药材的种植,增加了山川沟谷的绿色覆盖面积,涵养水土,改善局部气候,并保持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生态平衡。发展有机蔬菜、水果及采摘观光农业,减少了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减少农田土壤地表径流携带的氮磷对水体的污染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通过风貌打造,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改变了村庄风貌。形成特色乡村景观,建设成为乌东德库区移民美好家园。
  本项目的实施,为水库移民融入当地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借鉴,为类似安置点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2020-11-03.
  [2]马志刚,李明,吴晓.三峡库区农村移民美丽幸福家园建设-以三峡移民第一村许家冲为例[J].长江技术经济,2019(2):58-61
  [3]张小林,谢宗周,刘凤丽等.经济作物改良对精准扶贫的意义及对策建议-以湖北省秭归县范家坪村柑橘品种改良为例[J].长江技术经济,2019(2)52-57.
  [4]黄可人.产业链整合与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路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5(21):335-336+342.
  [5]王璐,罗赤.从农业生产的变革看农村空间布局的变化[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12):108-111.
  The Planning and Practic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Beautiful Village Construction in the Later Stage of Rural Immigrants in Wudongde Reservoir Area: Taking the Huaguoshan Immigrant Resettlement Site in Wuding County as an Example
  Tang Zheng     Zhai Wei    Li Wenjun
  (Yangtze River Survey,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Wuhan 43001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high-qualit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beautiful living environment in the reservoir area, and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is article takes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s in the later stage of rural immigrants in Wudongde reservoir area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proposes "1 model, 2 hands support, 3 project targets" construction concept. It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settlement sites,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ideas and planning framework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resettlement villages in the reservoir area,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construction measures around green industry development, rural tourism, resettlement benefit mechanism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hus to realize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rural greening, and farmers' income.
  Keywords: rural immigrati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uman settlements; rural revitalization
其他文献
摘要: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野来看,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要适应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国家治理能力;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中图分类号:G726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15.04.007  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野来全面准确把握当前干部教育工作面临的新
期刊
摘要:大数据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种有价值的技术路径,有利于研判社会形势发展、优化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化水平和推动社会治理模式开放化。伴随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广州市政府管理已进入大数据时代,白云、海珠等广州各区纷纷采用大数据进行社会治理。要通过将大数据应用与政府职能转变结合起来、实现大数据与政府各部门业务相融合、建立大数据应用的法律法规和社会治理机制等,强化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大数据应
期刊
摘要:政治结构分化不彻底以及司法权对其他权力主体存在严重的依附,导致了权力支配司法成为中国长期以来的社会现象。权力支配型司法所表现出的司法权碎片化和边缘化样态背离依法治国的精神。特别是以领导干预司法为突出特征的权力支配型司法严重影响了司法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因此,必须在权力与司法之间建立“防火墙”,使领导不能干预司法;建立权力干预司法的追责机制,使领导不敢干预司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使领导不
期刊
新加坡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人民行动党凝聚社会共识、让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新加坡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培养新加坡人共同的国家意识,树立共同价值观  鲜明的移民国家特征和多民族、多宗教文化的特征,让新加坡社会面临着被撕裂的危险。为克服移民心态和多民族多宗教社会的缺点,避免矛盾和纷争,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自新加坡独立起就十分注重新加坡人观念的培养和塑造,用各种族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方式灌输我是新加坡人的国
期刊
摘要:反“服贸”运动是台湾岛内“台独”势力掀起的一股政治逆流,然而正是这一事件实质上宣告了台湾当局多年来大肆鼓吹的“台湾经验”的彻底破产,这是那些风潮的策划推动者所始料未及的。  关键词:“台湾经验”;民主;反“服贸”风潮  中图分类号:D675.8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15.03.008     一  发生在2014年3月台湾岛内的所谓反“服贸”运动
期刊
摘要:课题组以济南市Y社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对当下社会治理过程中引发的新一轮邻里关系变迁进行研究。调查发现,在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加强和谐社区建设以及公民社会的孕育过程中,变迁、重构后的邻里关系更加细腻生动,呈现出兴趣化、平台化、监控化等特征;在城市基层权力操作策略发生变动的情况下,邻里关系变迁机制亦发生改变,居民无意识互动、被动参与的历史改写,社会治理过程中各主体尤其是国家和社会组织对邻里互动产生
期刊
摘要:“一国两制”作为一种和平统一构想,只有在大陆方面具备以非和平手段实现统一的把握时才是可行的,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架构,只有在其成为旨在走向制度同一的过渡时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关键词:“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中图分类号:D618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16.06.007  “一国两制”作为一种历史事实比其作为一种政治构想产生早得多,而“一国两制”之所
期刊
摘要:打造机关党组织监督与其他监督机密结合新常态,要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机关党组织监督水平,更要不断拓宽党组织监督与其他监督紧密结合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党组织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  中图分类号:D221  《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机关党组织的监督目的、监督内容、监督的主要方法作了明确规定。但由于机关党组织特殊的地位、
期刊
摘要:“三社联动”作为当前社区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已引起多方关注,内蒙古B市D社区“三社联动”的治理实践表明,在单位社区的治理实践中,社区党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政府等基于社会理性化逻辑形成了一致的社区发展目标,促成了以“社区为中心”的合作行为,而且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理性的发育,使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实现良性互动。  关键词:三社联动;社会理性;单位社区;政社关系  中图分类号:D
期刊
摘要:未成年人司法是当下新一轮司法改革中的热点议题,未成年人司法的特殊性使得它得以成为最适合的改革试点和起始点。广州市南沙区检察院与越秀区检察院借助地区优势,结合实际情况,在现有立法框架之下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作了尝试性完善。这种尝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作为我国未成年人司法改革的一条路径。  关键词: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司法改革;南沙区检察院;越秀区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15.3;C913.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