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目前乙型肝炎药物治疗的状况及进展给予介绍、评价,用以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关键词】乙型肝炎;进展;临床评价
乙肝的治疗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本文在此作一分类介绍及评价以作参考。
1 抗病毒药物
1.1干扰素干扰素(IFN)是目前公认的治疗乙肝最有效的药物。IFN 5~10个百万单位,每周皮下注射3次,疗程4~6个月,可使30%~40%的患者表面抗原转阴。最近一项对1 5个研究结果的分析表明[1],使用IFN组HBsAg转阴率比不使用IFN组(对照组)高6%,HBeAg转阴率高21%,HBV-DNA阴转率高20%。尽管干扰素在临床已广泛使用,但它存在稳定性差、半衰期短、具有免疫原性等缺点。同时用药过程中血药浓度波动大,常会有发热、寒战、头痛头晕、肌痛等不良反应及病毒出现反跳现象[2]。因此,近年国内外均倾向于采用重组干扰素,激素撤除合并干扰素疗法以及IFN与其他抗病毒药物结合疗法治疗HBV感染。
1.2 核苷类药物
1.2.1拉米夫定(LAM) LAM是目前临床应用中非常有效、最具代表性的核苷类似物。其作用靶点是RNA病毒的逆转录酶或DNA病毒的DNA聚合酶。适应证:适用于肝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慢性乙肝患者,尤其伴有ALT升高者。但LAM存在口服吸收率低,停药后易发生“反跳”现象。并且因长期用药而导致的乙肝病毒突变株会对LAM产生耐药而降低疗效。 一旦出现耐药,应及时加用或换用其他核苷类似物如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
1.2.2阿德福韦 为腺嘌呤核苷类似物,可与腺苷酸竞争性掺人病毒DNA链,作为DNA链的终止物抑制DNA聚合酶,终止DNA链的合成,使病毒的复制受到抑制。还可以诱导内生性干扰素,增加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力和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因此有较强的抗病毒的作用。适应证:有乙型肝炎病毒活动复制证据并伴有ALT或AST持续升高或肝组织学活动性病变的肝功能代偿性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1.3 焦磷酸盐类似物膦甲酸钠为焦磷酸盐类似物,是HBV的DNA聚合酶抑制剂,可用于耐药株感染的控制,有良好的抑制HBV的作用,但抑制HBV作用短暂,宜作为抗病毒序贯疗法的首程用药或联合用药的选择之一,其耐药性的产生与YMDD序列变型有关。
2 免疫抑制剂
2.1肾上腺皮质激素曾被广泛用于治疗各型肝炎,但经3O多年的临床应用,目前认为其主要适应证为HBsAg阴性、有自身免疫标记的慢活肝病人。不主张用皮质激素治疗慢乙肝。急性肝炎原则上不用激素治疗,但对于有严重恶心、呕吐.病情较重,特别是有重型肝炎倾向者则可应用。
2.2硫唑嘌呤具有抗炎、抑制免疫、抗纤维化等作用。单用疗效不及皮质激素,仅可小剂量与皮质激素合用。
3免疫增强剂
慢乙肝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常常低下,免疫增强剂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清除乙肝病毒,从而达到治愈肝炎的目的。临床上试用的细胞免疫促进剂主要有三类。①从免疫组织中提取的转移因子、胸腺素和免疫核糖核酸等。常用胸腺素或胸腺肽,可使病人免疫功能和肝功能得到改善。但对HBV携带状态无明显影响,宜与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②合成的小分子化合物,如左旋咪唑,疗效不确切。另外,最近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白细胞介素2,可降低DNA多聚酶活性,同时还可促进机体对HBV的免疫反应,但其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价。③治疗性疫苗,主要包括蛋白或多肽疫苗、DNA疫苗[3]、免疫佐剂等,能打破慢性感染者体内免疫耐受、重建或增强免疫应答,以诱导细胞免疫应答为主。是慢性乙肝治疗的新手段。
4 抗肝损伤药物
本类药物有较好的降酶效果,但多数通过肝脏代谢,部分药物本身还有某些毒性,故应用不当反而增加肝脏负担,对肝炎恢复不利。
4.1水飛蓟素,作用机理是保护肝细胞膜的稳定性,促进肝细胞再生。适用于各型肝炎。主要用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对改善症状和纠正转氨酶异常有一定疗效,也能改善肝组织变化。本药疗效出现较慢,疗程一般为3个月。
4.2硫普罗宁为甘氨酸衍生物,能有效对抗HBV造成的肝损害,降低肝细胞细粒体膜ATP酶的活性,升高肝细胞内ATP含量,改善细粒体形态和功能,活化肝细胞物质及能量代谢,成为近年治疗各种急慢性肝炎和其它各种肝损害的有效药物。
4.3还原型谷胱苷肽是人体内的一种内源性解毒物质,具的抗自由基、清除体内超氧阴离子、改善能量代谢等作用。提高肝脏的合成和解毒功能。
5中草药及中成药
目前国内从中草药中筛选出很多抗肝炎药物,主要有五味子、苦参素、甘草甜素、垂盆草甙、田基黄、齐墩果酸、葫芦素B和E以及在人1二合成五味子丙素过程中发现的中间体联苯双酯等。
6讨论
乙肝的治疗要同时针对病毒和机体两方面作用。用药要少而精以减少药物本身对肝脏的损伤,同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抗病毒的同时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改善肝脏功能。可以采取二联、三联或多联用药,以减少病毒耐药性的产生。尤其是中、西药联合应用,可能将是我们征服乙型肝炎的一个重要的治疗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佚名,乙肝能治好吗?[EB/OL],(2006-12-12)(2011-2-10) http://www.zhong-yao.net/Article/15748.htm1
[2] Perry CM,Jarvis B.Peginterferon-alpha-2a(40kD):a review of its use i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C[J].Drugs,2001,61(15):2263-2288.
[3] Thermet A,Rollier C,Zoulim F,et al.Progress in DNA vaccine for prophylaxis and therapy of hepatitis[J].B Vaccine,2003,21(7):659-662.
作者简介:赵珉,女,大专,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药事管理
【关键词】乙型肝炎;进展;临床评价
乙肝的治疗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本文在此作一分类介绍及评价以作参考。
1 抗病毒药物
1.1干扰素干扰素(IFN)是目前公认的治疗乙肝最有效的药物。IFN 5~10个百万单位,每周皮下注射3次,疗程4~6个月,可使30%~40%的患者表面抗原转阴。最近一项对1 5个研究结果的分析表明[1],使用IFN组HBsAg转阴率比不使用IFN组(对照组)高6%,HBeAg转阴率高21%,HBV-DNA阴转率高20%。尽管干扰素在临床已广泛使用,但它存在稳定性差、半衰期短、具有免疫原性等缺点。同时用药过程中血药浓度波动大,常会有发热、寒战、头痛头晕、肌痛等不良反应及病毒出现反跳现象[2]。因此,近年国内外均倾向于采用重组干扰素,激素撤除合并干扰素疗法以及IFN与其他抗病毒药物结合疗法治疗HBV感染。
1.2 核苷类药物
1.2.1拉米夫定(LAM) LAM是目前临床应用中非常有效、最具代表性的核苷类似物。其作用靶点是RNA病毒的逆转录酶或DNA病毒的DNA聚合酶。适应证:适用于肝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慢性乙肝患者,尤其伴有ALT升高者。但LAM存在口服吸收率低,停药后易发生“反跳”现象。并且因长期用药而导致的乙肝病毒突变株会对LAM产生耐药而降低疗效。 一旦出现耐药,应及时加用或换用其他核苷类似物如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
1.2.2阿德福韦 为腺嘌呤核苷类似物,可与腺苷酸竞争性掺人病毒DNA链,作为DNA链的终止物抑制DNA聚合酶,终止DNA链的合成,使病毒的复制受到抑制。还可以诱导内生性干扰素,增加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力和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因此有较强的抗病毒的作用。适应证:有乙型肝炎病毒活动复制证据并伴有ALT或AST持续升高或肝组织学活动性病变的肝功能代偿性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1.3 焦磷酸盐类似物膦甲酸钠为焦磷酸盐类似物,是HBV的DNA聚合酶抑制剂,可用于耐药株感染的控制,有良好的抑制HBV的作用,但抑制HBV作用短暂,宜作为抗病毒序贯疗法的首程用药或联合用药的选择之一,其耐药性的产生与YMDD序列变型有关。
2 免疫抑制剂
2.1肾上腺皮质激素曾被广泛用于治疗各型肝炎,但经3O多年的临床应用,目前认为其主要适应证为HBsAg阴性、有自身免疫标记的慢活肝病人。不主张用皮质激素治疗慢乙肝。急性肝炎原则上不用激素治疗,但对于有严重恶心、呕吐.病情较重,特别是有重型肝炎倾向者则可应用。
2.2硫唑嘌呤具有抗炎、抑制免疫、抗纤维化等作用。单用疗效不及皮质激素,仅可小剂量与皮质激素合用。
3免疫增强剂
慢乙肝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常常低下,免疫增强剂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清除乙肝病毒,从而达到治愈肝炎的目的。临床上试用的细胞免疫促进剂主要有三类。①从免疫组织中提取的转移因子、胸腺素和免疫核糖核酸等。常用胸腺素或胸腺肽,可使病人免疫功能和肝功能得到改善。但对HBV携带状态无明显影响,宜与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②合成的小分子化合物,如左旋咪唑,疗效不确切。另外,最近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白细胞介素2,可降低DNA多聚酶活性,同时还可促进机体对HBV的免疫反应,但其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价。③治疗性疫苗,主要包括蛋白或多肽疫苗、DNA疫苗[3]、免疫佐剂等,能打破慢性感染者体内免疫耐受、重建或增强免疫应答,以诱导细胞免疫应答为主。是慢性乙肝治疗的新手段。
4 抗肝损伤药物
本类药物有较好的降酶效果,但多数通过肝脏代谢,部分药物本身还有某些毒性,故应用不当反而增加肝脏负担,对肝炎恢复不利。
4.1水飛蓟素,作用机理是保护肝细胞膜的稳定性,促进肝细胞再生。适用于各型肝炎。主要用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对改善症状和纠正转氨酶异常有一定疗效,也能改善肝组织变化。本药疗效出现较慢,疗程一般为3个月。
4.2硫普罗宁为甘氨酸衍生物,能有效对抗HBV造成的肝损害,降低肝细胞细粒体膜ATP酶的活性,升高肝细胞内ATP含量,改善细粒体形态和功能,活化肝细胞物质及能量代谢,成为近年治疗各种急慢性肝炎和其它各种肝损害的有效药物。
4.3还原型谷胱苷肽是人体内的一种内源性解毒物质,具的抗自由基、清除体内超氧阴离子、改善能量代谢等作用。提高肝脏的合成和解毒功能。
5中草药及中成药
目前国内从中草药中筛选出很多抗肝炎药物,主要有五味子、苦参素、甘草甜素、垂盆草甙、田基黄、齐墩果酸、葫芦素B和E以及在人1二合成五味子丙素过程中发现的中间体联苯双酯等。
6讨论
乙肝的治疗要同时针对病毒和机体两方面作用。用药要少而精以减少药物本身对肝脏的损伤,同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抗病毒的同时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改善肝脏功能。可以采取二联、三联或多联用药,以减少病毒耐药性的产生。尤其是中、西药联合应用,可能将是我们征服乙型肝炎的一个重要的治疗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佚名,乙肝能治好吗?[EB/OL],(2006-12-12)(2011-2-10) http://www.zhong-yao.net/Article/15748.htm1
[2] Perry CM,Jarvis B.Peginterferon-alpha-2a(40kD):a review of its use i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C[J].Drugs,2001,61(15):2263-2288.
[3] Thermet A,Rollier C,Zoulim F,et al.Progress in DNA vaccine for prophylaxis and therapy of hepatitis[J].B Vaccine,2003,21(7):659-662.
作者简介:赵珉,女,大专,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药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