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路”如虹

来源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qy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操一结束,刘峥峥就跑到办公室,“老师,您应该向我道歉。”王老师懵了,其他老师也格外诧异。他继续质问:“跑操时你为啥只批评我呢?”“你跑偏了呀。”“我跟着孙小星,跑偏了也因为他,怎么不批评他?”“你既然知道他跑偏了,为什么还跟着?”王老师提高了嗓门,刘峥峥声音也更大了,“老师,你偏心!”此时,上课铃声恰巧响了。王老师赶紧说:“你先回去吧,别耽误上课。”刘峥峥忿忿而去。该不该道歉呢?王老师十分纠结。一连几天,刘峥峥的表现越来越糟,开始有抵触情绪。他是一个边缘生,老师们在他身上都花费了不少精力,可不能因为这件小事而让老师们的努力付诸东流。刘峥峥固然有错,但也不能弃之不管啊,思虑再三,王老师决定主动“转个弯”——她先在办公室里诚恳地向他道歉,请求谅解;又在班会上说明事件的原委,诚恳表达歉意,感谢他让自己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号召其他同学向他学习……看着刘峥峥给王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弯路”如虹。王老师面对质问,一开始采取“直线应对”,结果不仅让自己愈加被动,也让惩罚效果严重背离自己的初衷。无奈中主动求变,“私下走弯路”求谅解、“公开走弯路”说感谢、“认同走弯路”激上进……“弯路”如虹的魅力顿显,不仅有效化解了师生间的尴尬局面,也重新激活了一个边缘生的进取心。
  不可省略那一段“客观的弯路”,可以让探究真相的过程如虹一样精彩。随着不同实践的累积,育人者往往会把一些类似的违规现象进行归纳,然后习惯用一种模式去处理问题。这样的“主观直路”自然可以提高效率,但也会出现先入为主的偏差,让自己远离事件的真相。例如看到满地的纸屑同时又看到一个学生的课桌上堆着几个纸团,“主观直线”判断是这名学生弄脏了地面,但真相却是人家正用这种方式提示自己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又如一学生忘记执勤,“经验直线”指明这学生太懒散、太自私,但事实是学生自身的差异极易出现例外状况,有时例外就是真相。很多时候事实不一定等于真相,所以,我们在没有确定事情真相之前千万不可省略那一段“客观的弯路”。“求真的弯路”自然也成为育人者个人魅力的“展现之路”、“感染之路”。
  不可省略那一段“感知的弯路”,可以让自主蜕变的过程如虹一样绚丽。犯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过程。从有利于成长的角度、用包容的心态看待错误,其自然会变成孩子成长的财富,这才是育人者应尽的责任。面对孩子的错误,不仅是要求自己必须多走一些“感知弯路”,习惯于重新分析和评估自己和学生的言行,也应引导孩子学会多绕几个“弯路”,用不同身份对错误行为进行重新体验、认识和评价,进而获取成长必须的营养。比如“跑操事件”出现后,王老师如果可以及时创设条件,让刘峥峥有机会用自己、老师、同学的身份重现感知事件的全过程,他自然看到自己的委屈和羞愧、看到老师的尴尬和宽容、听到同学们谴责的声音……自然会主动化解各种负面影响,自觉改正个人存在的问题。“感知的弯路”自然也会成为孩子完成自我教育的“明理之路”、“蜕变之路”。
  不可省略那一段“情绪的弯路”,可以让理性施教的过程如虹一样迷人。施教过程不可忘却最后的“情绪管理”环节,批评惩罚之后需要,表扬奖励之后也需要。因为多么正确的惩罚也会带来不良的情绪反应,多么轻微的表扬也会带来特别的情绪上扬,只有走好这一段“情绪的弯路”,才会有效消除学生的情绪副作用。育人者不能过高的孩子的情绪控制力,也不可忽视不良情绪的实际破坏力,无论选择走哪一种“弯路”,都应充分理解和接纳他们当时的情绪,肯定他们言行中的积极一面,放大他们正面表现的闪光动机,认同他们负责的态度和担当的意识,提醒他们以后必须努力的方面……这样的过程才会及时消除孩子内心不良情绪的影响,引导和激励他们亲近和信任自己。“情绪的弯路”自然也会成为育人者情感育人的“温馨之路”、“呵护之路”。
  瑞士哲学家艾米尔认为:“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这如虹的“弯路”难道不就是最恰当的引导吗?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镉致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亚硒酸钠组(0.05 mg/kg)、丹参酮低(4 mg/kg)、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