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介紹《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性质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该课程在未来教学改革中应该注意的重点,通过传统教学方法和案例式教学法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案例教学法 教学改革
一、引言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会计核心课程,它与管理学、财务管理等知识紧密结合,主要包括概述和企业战略、风险管理相关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等内容。本门课程除了阐述与企业战略相关的内容之外,还非常详细地介绍了战略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问题。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但能够学生基于企业发展的角度,针对纷杂的内外部环境定制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并提高相应的分析和决策能力。同样,本门课程在会计的基础教育中,在培养人才管理技能、决策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方面也起着不容置疑的作用。在目前的课程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该课程性质出发,主要分析在现有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课程未来的教学改革重点。
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在目前的教学中,对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的设计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主体,而不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教学重心。在日常授课中,主要还是采用课堂授课的方式,按照教材编写的知识体系为教学线索,给学生“做”与“练”的时间很少,没办法达到教学效果。
2.目前的教学方法是以传统的教师授课为主要学习模式,课堂还是以老师为主导,通过教师对知识点的讲授、学生课堂吸收理解、知识地巩固与运用以及教师课后检查等模式来教授知识点,从而学生的学习模式也是被动地接受与记忆。因而,采用案例式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巩固知识点,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我们在制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时,主要侧重了理论知识,忽视实践环节的教学重要性。
3.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制定战略时要考虑很多问题,而传统的教学方法缺少适当的引导,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少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寻方案,从而导致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缺乏创新性。
三、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重点
1.“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改革模式是以具体的问题为导向,以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以理论知识和工具为实现手段,从而展开课程活动的设计。通过“教”与“学”、“做”与“练”,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上课前教师可以采用网络课程的形式,网上上传上课所需要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学课件、案例与习题等教学资料,方便学生自主下载并学习。同时也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提前自己主动查阅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在接收到教师的任务之后,应该首先对案例资料进行自学,了解案例背景以及查阅相关理论文献,并且要开动脑经,用于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
当然,针对一些晦涩难懂或者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学生也可以在网络学习平台上直接向老师提问,从而实现线上互动,有效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指定学生针对特定问题进行提问,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切实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授课的时候,老师还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也就是模拟一个情景,提出具体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或者情景进行分析和讨论,在这个特定的情境中陈述自己的观点,最后一定要由老师进行总结和综合点评,并引出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2.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非常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学生们在学习中更好的实践。这些能力就要求在教学中应该开拓视野,应该结合企业、社会形势进行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现实问题的反思,对企业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同时,根据教学改革的理念,该课程的功能应该从纯粹的知识传授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转变,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尊重学生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权力。而案例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本文结合在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了案例报告、案例讨论、案例分析、案例总结、联系理论的五步案例教学法。
2.1案例报告。教师在一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向学生布置下节课的案例报告任务,这个具体的案例可以由教师分配题目确定主题,也可以由学生围绕知识点自主选择题目。为了便于教学组织,在进行案例分析之前,要求班委协助教师对班级同学进行分组,可以按照5-8人为一组进行分组。通过小组的分工合作,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充分交流,便于案例分析,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学生们团队合作意识。
2.2案例讨论。学生分组完毕,并且由小组提交报告之后,组织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可以采用组内同学自行讨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由其他组向报告小组提问、讨论的形式进行。案例讨论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不是主体,不要过多的干预学生的讨论,只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即可。小组讨论结束后,案例式教学的下一个要点就是交流讨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把握好课堂讨论的节奏,防止有些学生的“一言堂”或者沉默不言等状况的出现,要特别关注那些性格内向不敢发言的同学,要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表现欲,从而让整个班集体都呈现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当然对于发言的同学们也应该珍惜难得的课堂讨论机会,一方面要自信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在其他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相悖的时候,要善于倾听,懂得尊重自己的对手,懂得珍惜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去发现并欣赏别人思想中的闪光点,从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3案例分析。在课堂案例讨论告一段落之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们讨论的观点,存在的疑惑等方面,结合案例本身和理论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理论的进一步阐述,使同学们更深入的感受到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在案例中学习理论,在理论中指导案例分析。
2.4案例总结。在案例分析之后,教师要对每组学生的案例报告、小组讨论以及案例中形成的主要观点进行点评,一方面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再次梳理知识点,巩固所学知识。
2.5联系理论。案例式教学本身是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案例分析,集思广益,独立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所以,在案例分析中,一定切记要联系理论,不能将课本知识抛之脑后,还是要回到教材和知识点上。
四、结语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专业课程,对于会计学生的职业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本课题组主要针对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自教学经验,探讨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未来改革的侧重点,以期实现“教”与“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自主学习与能力培养的融合。
参考文献:
[1]杨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在高校教育中的几点思考[J].科技导刊,2014(10):149-150.
[2]赵志华,如何提高《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1).
作者简介:刘蓉(1988.04—)女。硕士研究生。任职于西安培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计学,企业管理。
关键词: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案例教学法 教学改革
一、引言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会计核心课程,它与管理学、财务管理等知识紧密结合,主要包括概述和企业战略、风险管理相关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等内容。本门课程除了阐述与企业战略相关的内容之外,还非常详细地介绍了战略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问题。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但能够学生基于企业发展的角度,针对纷杂的内外部环境定制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并提高相应的分析和决策能力。同样,本门课程在会计的基础教育中,在培养人才管理技能、决策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方面也起着不容置疑的作用。在目前的课程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该课程性质出发,主要分析在现有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课程未来的教学改革重点。
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在目前的教学中,对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的设计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主体,而不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教学重心。在日常授课中,主要还是采用课堂授课的方式,按照教材编写的知识体系为教学线索,给学生“做”与“练”的时间很少,没办法达到教学效果。
2.目前的教学方法是以传统的教师授课为主要学习模式,课堂还是以老师为主导,通过教师对知识点的讲授、学生课堂吸收理解、知识地巩固与运用以及教师课后检查等模式来教授知识点,从而学生的学习模式也是被动地接受与记忆。因而,采用案例式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巩固知识点,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我们在制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时,主要侧重了理论知识,忽视实践环节的教学重要性。
3.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制定战略时要考虑很多问题,而传统的教学方法缺少适当的引导,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少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寻方案,从而导致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缺乏创新性。
三、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重点
1.“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改革模式是以具体的问题为导向,以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以理论知识和工具为实现手段,从而展开课程活动的设计。通过“教”与“学”、“做”与“练”,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上课前教师可以采用网络课程的形式,网上上传上课所需要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学课件、案例与习题等教学资料,方便学生自主下载并学习。同时也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提前自己主动查阅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在接收到教师的任务之后,应该首先对案例资料进行自学,了解案例背景以及查阅相关理论文献,并且要开动脑经,用于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
当然,针对一些晦涩难懂或者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学生也可以在网络学习平台上直接向老师提问,从而实现线上互动,有效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指定学生针对特定问题进行提问,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切实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授课的时候,老师还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也就是模拟一个情景,提出具体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或者情景进行分析和讨论,在这个特定的情境中陈述自己的观点,最后一定要由老师进行总结和综合点评,并引出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2.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非常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学生们在学习中更好的实践。这些能力就要求在教学中应该开拓视野,应该结合企业、社会形势进行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现实问题的反思,对企业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同时,根据教学改革的理念,该课程的功能应该从纯粹的知识传授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转变,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尊重学生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权力。而案例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本文结合在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了案例报告、案例讨论、案例分析、案例总结、联系理论的五步案例教学法。
2.1案例报告。教师在一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向学生布置下节课的案例报告任务,这个具体的案例可以由教师分配题目确定主题,也可以由学生围绕知识点自主选择题目。为了便于教学组织,在进行案例分析之前,要求班委协助教师对班级同学进行分组,可以按照5-8人为一组进行分组。通过小组的分工合作,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充分交流,便于案例分析,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学生们团队合作意识。
2.2案例讨论。学生分组完毕,并且由小组提交报告之后,组织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可以采用组内同学自行讨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由其他组向报告小组提问、讨论的形式进行。案例讨论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不是主体,不要过多的干预学生的讨论,只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即可。小组讨论结束后,案例式教学的下一个要点就是交流讨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把握好课堂讨论的节奏,防止有些学生的“一言堂”或者沉默不言等状况的出现,要特别关注那些性格内向不敢发言的同学,要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表现欲,从而让整个班集体都呈现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当然对于发言的同学们也应该珍惜难得的课堂讨论机会,一方面要自信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在其他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相悖的时候,要善于倾听,懂得尊重自己的对手,懂得珍惜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去发现并欣赏别人思想中的闪光点,从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3案例分析。在课堂案例讨论告一段落之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们讨论的观点,存在的疑惑等方面,结合案例本身和理论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理论的进一步阐述,使同学们更深入的感受到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在案例中学习理论,在理论中指导案例分析。
2.4案例总结。在案例分析之后,教师要对每组学生的案例报告、小组讨论以及案例中形成的主要观点进行点评,一方面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再次梳理知识点,巩固所学知识。
2.5联系理论。案例式教学本身是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案例分析,集思广益,独立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所以,在案例分析中,一定切记要联系理论,不能将课本知识抛之脑后,还是要回到教材和知识点上。
四、结语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专业课程,对于会计学生的职业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本课题组主要针对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自教学经验,探讨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未来改革的侧重点,以期实现“教”与“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自主学习与能力培养的融合。
参考文献:
[1]杨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在高校教育中的几点思考[J].科技导刊,2014(10):149-150.
[2]赵志华,如何提高《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1).
作者简介:刘蓉(1988.04—)女。硕士研究生。任职于西安培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计学,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