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ju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伊贝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CHF患者给予伊贝沙坦150 mg/d,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指标、心功能、6 min步行距离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指标、心功能、6 min步行距离明显改善(P<0.01和P<0.05),总有效率达88.89%.结论伊贝沙坦治疗CHF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其他文献
目的 利用全基因重测序技术初步探讨与瘢痕疙瘩形成相关基因的结构变异.方法 选取1个典型瘢痕疙瘩家系,共4代27例,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该家系中5例(4例瘢痕疙瘩患者,1例正常人)基因组DNA进行数据分析,并对所获信息进行数据库比对和变异注释.结果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数据库比对及变异注释后,发现了2个与瘢痕疙瘩相关的结构变异.利用靶基因功能分析软件DAVID对筛选出来的结构变异进行注释和信号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的深入发展,建立系统、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新农合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讨论。
目的 建立Dickkopf-1(DKK-1)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TR-IFMA)方法,并评价其在肺癌诊断和病理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用双抗夹心原理建立DKK-1 TR-IFMA,并对其灵敏度、批内、批间差异和准确性等各项指标进行考核.同时用以测定212例肺癌、72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和120名健康人血清DKK-1含量,以分析血清DKK-1水平与肺癌不同临床病理特性的相关性.结果 DKK-1TR-IFM
近年来,患者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各级政府和医疗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1].建立健全医疗风险预警机制,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是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追求的目标.我院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医疗活动事前预警和环节控制,建立科学、规范、长效的医疗质量管控体系和医疗风险预警机制,将医疗安全管理活动常态化和制度化,进一步促进了医院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在减少医疗差错,保障患者医疗安全等方面取得
目的 探讨人成熟期增生性瘢痕来源的表皮干细胞(ESCs)修复裸鼠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择40只裸鼠,在每只裸鼠背部制造一直径1 cm的创面,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在创面上给予人增生性瘢痕-ESCs+红霉素眼膏治疗,对照组创面只外用红霉素跟膏,其他处理一致.观察裸鼠背部创面愈合时间及14 d时创面组织的修复情况、Ⅰ和Ⅲ型胶原、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生长因子(FGF2)、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对心电图、血脂的影响.方法对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常规应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结果治疗组在缓解症状、改善心电图及降低血脂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少.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有效且不良反应少的抗心绞痛药物。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采用不断细分病种实行多学科交叉融合对肿瘤进行综合治疗,即肿瘤综合治疗模式,对提高医疗水平和学科发展有明显的影响,同时学科的发展也会反映在医院肿瘤疾病谱的变化上~([1-2]).我们通过分析我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2002年至2008年的病历资料,并对恶性肿瘤疾病谱的变化进行分析,证实不断细分病种,进行肿瘤综合治疗,提升学科发展水平是影响我院肿瘤疾病谱的重要因素。
误诊因其称谓原因,人们往往将其与医师的医德缺失和责任心缺乏联系在一起,成为医疗过错的代名词,一直以来倍受公众的误解和非议.事实上,误诊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临床医学现象与医师的医德和责任心没有明显的关系,也非必然为医疗过错.由于目前我国对于误诊概念的界定、过错性判定还缺乏客观统一的认识,医学界和法学界对其的争论从未间断过.误诊既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法学问题,对误诊做出法律界定是医学和法学都必须解决
随着一种半合成青霉素一甲氧西林在1960年被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仅仅一年之后,在英国就发现了首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ce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之后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成为医院内最常见的病原菌。
药物警戒(pharmacovigilance)是发现、评估、理解和预防药物不良作用或任何其他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和活动~([1-2]).药物警成的概念较传统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更广泛,因为它还关注不合理用药和药品质量等问题~([3-4]).其最终目的是综合评价药物的风险效益,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和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资料表明,大量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在医院中,记录和预防医院中的不良反应事件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