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wp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组织标本329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ER-2、ER、PR和p53表达,对照分析TNBC组和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组的临床病理生物学特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

结果

NTNBC组占79.03%(260/329)。TNBC组占20.97%(69/329),中位年龄42岁,绝经前期73.91%(51/69),浸润性导管癌73.91%(51/69),p53阳性表达44.93%(31/69),T3(T>5 cm)27.54%(19/69),Ⅲ期30.43%(21/69),组织学Ⅲ级39.13%(27/69),淋巴结转移率55.07%(38/69),术后复发率27.54%(19/69),远处转移率18.84%(13/69),均高于NTNBC(P<0.05)。TNBC和NTNBC 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36%(52/69)和86.92%(226/2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NBC多发于绝经前女性,与NTNBC相比具有p53阳性表达率高、侵袭性强、局部复发高、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率高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物学特性,预后较差。

其他文献
自1999年以来,我科共为30例肿瘤病人进行了继承性细胞免疫(ACI)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病人,男19例,女11例;年龄36~62岁,平均54.6岁.病种为非霍奇金淋巴
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华医学杂志联合主办的“2008广州乳腺癌临床诊治论坛暨中大一哈佛乳腺癌学术研讨会”将于2008年9月19—21日在广州召开。本次会议将邀请哈佛大学等国外多位教授以及国内在乳腺癌治疗领域最著名的专家,针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手术方法、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和生物治疗等的进展作专题讲座,探讨乳腺癌最新的诊治方法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大会还将组织对目前临床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并为与会
期刊
外伤致手掌、手背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继发感染,有效地控制感染及消灭创面,最大限度恢复手部功能,是临床治疗的难题.1994年1月~2000年4月,我们采用带血管蒂皮瓣移位修复手掌、手
基于CT影像人体结构的特征知识,提出了用3个主要步骤实现脊髓的自动提取功能。并在检测脊髓概率区关键步骤中,基于脊髓及其周围结构的特征知识,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特征模型进行脊髓内一点的检测,并基于该点进行区域增长得到脊髓概率区,进而在脊髓概率区内实现脊髓的检测。在临床60例患者CT图像序列的试验中,躯干轮廓检测率全部达到100%,脊髓概率区的检测率有2例为99%,其余均为100%,基于脊髓概率区的脊髓检
针对电阻抗层析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逆问题求解的欠定性和病态性,克服传统基于L2范数的Tikhonov正则化对介质边界的模糊效应,提出一种基于两步迭代的正则化图像重建算法。该算法采用具有良好保边性的总变差(total variation,TV)正则化函数,利用两步迭代法引入TV去噪算子,达到解的双重正则化效果。与传统最小二乘迭代算法、TV相关
文章以描述性的方式进行个案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在二语口语课堂中给予学生在特定的商务交际场景中更多使用目的语进行课堂交际的机会,让学生享有更多发言权和话语的主动权并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