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后颅凹血肿的救治体会

来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cbw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讨论外伤性后颅凹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34例外伤性后颅凹血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硬膜外血肿16例,硬膜下血肿6例,脑内血肿6例,混合血肿4例;跨横窦或窦汇者2例。手术29例,保守3例,死亡2例。结论 外伤性后颅凹血肿症状隐匿,病死率高,及时复查CT,及时诊断,及时手术,对治疗后颅凹血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后颅凹血肿;救治体会
  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11.106
  作者单位:030800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
  外伤性后颅凹血肿较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体征少,病情发展迅速,一旦发生后颅凹血肿,患者迅速昏迷甚至死亡。该病是头部损伤中最致命的一种,但如能及时有效的处理,仍能获得较好的预后。我院自2005~2008年共收治34例,均经CT或MRI证实,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占同期住院的218例硬膜外血肿患者的15.60%,男24例,女10例,年龄8~72岁,平均34.9岁。致伤方式:坠落伤14例,车祸12例,打击伤5例,摔伤3例。外伤着力点:枕部30例,额部1例,颞部1例,不详2例。
  1.2 症状及体征 伤后原发昏迷19例,无昏迷15例;头痛27例,呕吐18例,颈抗8例,眼震3例,共济障碍6例,锥体束症11例。
  1.3 辅助检查 放射学或手术证实枕骨骨折23例,无骨折11例,所有病例均经CT或MRI确诊,其中硬膜外血肿16例,硬膜下血肿6例,小脑内血肿6例,硬膜外或硬膜下、小脑内混合血肿4例,跨横窦或窦汇者2例。后颅凹血肿的血量为7~52 ml。
  1.4 治疗方法及结果 给予脱水、止血、抗感染常规保守治疗29例,常规治疗同时行后颅凹开颅血肿清除术5例。1例入院后5分钟死亡,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亡1例。痊愈18例,占52.95%,轻残13例,占38.23%,死亡3例,占8.82%。
  2 讨论
  2.1 临床表现及血肿来源 后颅凹血肿是颅内血肿的一种特殊类型,原发损伤可有或无意识障碍。本组资料表明后颅凹血肿以硬膜外血肿多见。后颅凹血肿常表现为颈项疼痛伴有呕吐,较少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颅内压增高后,血压升高、脉搏缓慢也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血肿直接压迫脑干、刺激循环中枢引起的变化。后颅凹硬膜外血肿多来源于静脉窦、板障静脉和硬膜表面细小的血管渗出;硬膜下血肿主要来源于小脑表面血管或注入横窦的静脉破裂;小脑血肿多因小脑半球挫裂伤,小脑内血管损伤所致,故后颅凹血肿相对缓慢,形成的时间和发展的速度均较幕上血肿缓慢[1]。
  2.2 诊断 CT问世前后颅凹血肿的诊断较为困难,由于早期症状多不典型,常在出现明显的脑干症状后才考虑颅凹血肿的可能,因此病死率及致残率高达40%以上[2]。随着CT及MRI的普及,后颅凹血肿的诊断并不困难,许多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但一定要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必要时行CT追踪动态复查。而明确头部受伤部位及方式,对后颅凹血肿的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多数患者几乎均为枕部直接受力,无论是加速性损伤还是减速性损伤均可造成后颅凹血肿[3],所以凡有枕部皮肤肿胀、淤血斑或裂伤者应予特别重视。但有时额部着力对冲伤及枕部头皮火器伤的高速冲击伤也可引起[4]。难以忍受的剧烈头痛及频繁呕吐,而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是血肿形成的早期症状之一,应予以重视。该病诊断首选头颅CT检查,应强调尽早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另外还应特别注意迟发性后颅凹血肿的形成,可疑者及时行CT复查。对于没有CT的基层医院,应详细了解受伤机制及头部着力点,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常规摄头颅汤氏位征,尤其对于有枕骨骨折或人字缝分离者,应特别警惕硬膜外血肿的可能。要降低本病的死亡率不仅需要先进的CT设备,还需要24 h内合理的手术治疗。
  2.3 治疗 对后颅凹血肿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预防脑损的有效措施,但并非所有的后颅凹血肿都要手术,一般认为,10 ml以下的后颅凹硬膜外血肿应保守治疗,10 ml以上需手术治疗[5],特别是儿童具有相对较宽的保守治疗时间。因为小儿颅骨有弹性,脑沟较宽能部分缓解外力对脑组织的挤压作用,且小儿脑脊液相对较多,通过脱水减少脑脊液来降低颅内压就比较明显。后颅凹血肿的手术切口应根据CT提示的血肿位置选择,若无CT检查应选择在头皮血肿或骨折线处,因为后颅凹血肿多在此发生。对骑跨横窦型血肿可采用后颅凹正中旁向幕上延伸直切口,快速而简单,首先应清除后颅凹血肿,迅速解除脑干受压,然后再清除幕上血肿。在对后颅凹血肿治疗的同时也要重视各种并发症的防治,维护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
  外伤性后颅凹血肿症状隐匿,病死率高,其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尤其是在仅有临床表现而无神经系统其他体征时明确诊断,并给予及时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对治疗后颅凹血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申长虹,刘春祥,岳权元,等.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4,10(4):215.
  [2] 薛庆澄.神经外科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50-164.
  [3] 孙丕通,赵仰胜.Hunt和Hessv级,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中华外科杂志,1986,24(8):494.
  [4] 黄恩庆.几种特殊类型的颅内血肿.中华医学杂志,1987,67:680.
  [5] 徐如祥,王伟民.现代颅脑损伤救治策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1-43.
其他文献
安全可靠的农村供电系统密切联系着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随着农村电网的发展和改造力度的深入,农电系统步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在发展的进程中,农电安全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
为保护地质环境,线路工程基础大量采用掏挖式、嵌固式和桩基础,而该类基础大多需要采用人工挖孔方式,坑深且坑壁垂直,无法进行放坡,极易发生塌方造成人员伤亡。为安全,优质完成施工
肱骨外科颈骨折(fracture of thesurgical neck of the humerus)即指肱骨解剖颈下2~3cm,肱骨大、小结节下缘与肱骨干交界处之间的骨折.本病约占全身骨折的2.3%,各年龄段均可发
本文通过对50例电脑控制超声下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成功患儿进行分析,并且通过与充气灌肠复位及常用超声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电脑控制超声下肠套叠水压灌肠复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
随着配电网建设的逐步加强和升级,电网结构也日趋成熟。在电力系统中,配电线路的特点主要有:线长、面广、点多、设备质量参差不齐、走径复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地理环境、气候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应用,企业生产及经营管理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日益加强,企业信息系统与外联单位的业务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网络的无主管性,无约束性及不设防性给供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味达唑仑、芬太尼、利多卡因用于高龄病人胃肠镜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10例75~93岁行胃肠镜检查的病人,由静脉给予2%利多卡因2~3ml,咪达唑仑0.5~1mg
【摘要】 目的 通过采用自体鼻中隔软骨及膨体聚四氟乙烯来解决鼻部整形的问题, 以形成理想的鼻形。方法 用鼻小柱飞鸟形切口加上鼻翼软骨缘切口,切开分离鼻背皮肤,露出两侧的鼻翼软骨和侧鼻软骨,取出深部的鼻中隔软骨,鼻中隔软骨塑形后再插入两鼻翼软骨之间,并且贯穿缝合成中隔软骨,而鼻翼软骨为新的鼻小柱。然后插入并固定已经雕刻好的膨体聚四氟乙烯,缝合好切口。结果 大部分美容就医者鼻部整形后效果较好,手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