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延河流域降水、径流和泥沙等水文要素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的年内分配及年际变化进行了时变过程分析.以探求区域植被重建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三个水文基
【机 构】
:
西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延河流域降水、径流和泥沙等水文要素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的年内分配及年际变化进行了时变过程分析.以探求区域植被重建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三个水文基本要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年内分布趋于均匀和年际变化趋缓的趋势.20世纪70-90年代比60年代流域平均面雨量分别减少了10.5%,11.7%和14.0%,年径流量分别减少了19.0%,12.9%和22.6%,年输沙量分别减少了21.1%,46.2%和41.7%.
其他文献
利用黄土高原40 a降水资料,采用EOF、小波分析和计算分维数等方法,确定典型旱涝年份,分析典型旱涝年降水量和频次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涝年降雨量自西向东递增,旱年由
微纳光纤环形腔作为传感器件,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的优点,因而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传感领域。环形腔的谐振光谱直接反映外界环境的变化,因此谐振光谱分析对探测环境参数至关重要。从理论和实验研究了微纳光纤环形腔谐振光谱与海水温度的关系。首先,数值计算了基模(HE_(11))两个垂直偏振态的传播常数随光纤直径和探测波长的变化关系,计算结果表明传播常数随光纤直径增大而增大,随波长增大而减小,同时计算了传播常数随
选择干旱区典型绿洲香日德地区为研究区,以1987年和1999年两期不同时相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所获得的大量数据,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3S技术)对图像进行综合技术处理,获取该地区土地覆盖变化的动态信息。分析总结了香日德绿州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规律性和驱动因子,为合理开发绿洲,可持续发展绿洲资源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