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囊VS颊囊,动物运粮谁更强

来源 :小哥白尼·野生动物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xing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说人们会用袋子把食物提回家,动物们也会用自己的“袋子”运送食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喉囊派和颊囊派。喉囊派多是捕鱼高手,成员有鹈鹕、鸬鹚、褐鲣鸟等;颊囊派则喜欢“塞”肿脸充胖子,成员有花栗鼠、松鼠、猕猴等。今日,两派分别派出代表——鹈鹕与花栗鼠一决高下。
  比外观
  大家看到鹈鹕嘴下的“大口袋”了吗?那就是它们的喉囊,由下嘴壳和皮肤连接而成,看起来非常气派。
  再看花栗鼠,它的“袋子”位于两个腮帮子里面,所以叫作颊囊。平时,颊囊处于“隐形”状态,只有在装满东西的时候才会显露出来,着实低调!
  比容量
  鹈鹕的嘴很大,一般有30多厘米长,澳大利亚鹈鹕的嘴甚至可以长到50厘米长。喉囊和嘴相连,自然也很大,而且很有弹性,可以自由伸缩。据说,鹈鹕的喉囊一次能装下近10千克的水!相比之下,花栗鼠的颊囊容量就小多了,但一次也能裝下比花栗鼠的脸还大的食物。
  按实际容量来说,鹈鹕的喉囊稳赢花栗鼠的颊囊。但鹈鹕的身形要比花栗鼠大得多,所以,如果按照比例,两者的容量应该是差不多的,我们可要公平看待呀。
  比用途
  鹈鹕的喉囊最主要的用途是像渔网那样捞鱼,其次才是将“粮食”运送回家,供还没学会自己下水捕鱼的小鹈鹕“钓”鱼吃。如果没有鹈鹕爸爸妈妈的喉囊,小鹈鹕可是要饿肚子的。此外,喉囊还是鹈鹕的自带“空调”。天热的时候,鹈鹕会张开嘴巴,将喉囊翻出来,或者甩动喉囊散发热量,降低温度,就像狗狗们张开嘴巴,吐出舌头一样。
  花栗鼠的颊囊是临时储存食物的地方。找到好吃的,花栗鼠会先把它们塞进颊囊,再找个安全的地方慢慢享用。到秋天囤粮的时候,颊囊就派上大用场了。花栗鼠过冬的粮食可都是靠这两个“小袋子”一点一点带回去的。
  你可以知道更多
  ★一些雄性鬣蜥的咽喉部皮肤常向外突出,形成一种囊状结构,也被称为喉囊。
  ★除了装食物,仓鼠的颊囊还可以装气体。当它们落入水中的时候,便会启用自带“救生圈”,鼓起颊囊,把头露出水面游泳。
  配图
  图1 图/ Jan Crites
  说明:鱼是鹈鹕的主要食物。瞧,这只鹈鹕用一条差不多30厘米长的大鱼把它的嘴巴塞满了。
  图2说明:颊囊也叫被称为食囊。
  图3 图/Daniel Schwen
其他文献
在荷属加勒比的库拉索岛,每当有人看到一只坐在汽车驾驶室里的鸟,便惊讶地把嘴巴张成一个大大的“O”,里面差不多能塞下一个火烈鸟蛋。因为他们遇到的可不是一般的鸟,而是当地名鸟——火烈鸟鲍勃。  不过,各位读者朋友着实没必要跟着大惊小怪。想知道这只鸟是什么来头,可以问我呀!因为在这颗蓝色星球上,没有人比我更了解它了!  救援行动  3年前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通求助电话。附近希尔顿酒店的工作人员说,他们的
期刊
雷诺非常热爱动物,他是一名動物园“扫地僧”。哦,别误会,他的日常工作可不止扫地,另外还有给动物喂食、陪动物做游戏、护理伤病员,以及其他很多琐事。新阶段的工作安排已定,雷诺近期的任务除了这些普通工作外,便是协助兽医们给园里的所有动物检查身体。  别以为这是件简单事,它考验的不仅仅是体力,还有智力。不信,你们都来围观,看看接下来这位大叔和他的同事们是不是很不容易。  第一检查室——量身高(长)  要给
期刊
动物体检时间到——  實习医师大拇哥刚给动物们拍了几张X光片,就开始浑身起鸡皮疙瘩。原来,动物们在X光下的形象彻底颠覆了他的想象,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吧!  X光也叫X射线,是一种能量很大的电磁波。它的穿透本领极强,能透过很多在可见光下不透明的物体。由于穿透力和物体的密度有关系,用X光摄影可以把密度不同的骨骼、肌肉、脂肪等区别开来。  犀牛  犀牛身材壮硕,大拇哥信心满满地准备一睹犀牛的“硬汉”风
期刊
看过《飞鸽特工队》你就会发现,在这部电影里,神奇动物既不是猛兽,也不是萌兽,而是打领结的鸽子。电影中,超级特工兰斯·斯特林有一个发明家搭档沃尔特,在沃尔特的“帮助”下,兰斯在执行任务时突然变身成了鸽子,于是,世界上最酷的飞鸽特工诞生了。  电影里的特工可以是鸽子,那么现实中,鸽子真的可以当特工吗?答案是——当然可以!在人类军事史上,鸽子参军可不是一件新鲜事儿。现在,有请兰斯和飞鸽为你授课,告诉你鸽
期刊
在茫茫的东非高山草原上,有一群性情温和的狼,它们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埃塞俄比亚狼。  在离这群狼不远的地方,有一群狮尾狒,它们淡定地坐在地上,挖挖草根,看看远方。  科学家“咔嚓”“咔嚓”,埃塞俄比亚狼和狮尾狒“同框”了!  有趣的是,在这个画面里,有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却没有斗争和厮杀。  它们能在同一环境下和睦相处,这是为什么呢?  追踪进行中  科学家也想知道原因。于是,他们开始跟踪这个不可
期刊
和全世界最大的蛇做邻居是什么感觉?假如有机会和它面对面,你会怎么办?  这么酷的问题,你可真该去问问华欧拉尼人。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亚马孙雨林深处,和巨蛇绿森蚺共享一片家园,从没离开过那里。  下面,有请华欧拉尼少年普米为你带来雨林直播。  1号直播间  我来自亚马孙  嗨,我是普米,来自厄瓜多尔。我和我的族人生活在亚马孙河的源头,过着真正的传统生活。  瞧瞧吧,我们不喜欢穿衣服。雨林里十分闷热,天
期刊
在你的身边,有一个露天博物馆,那里的每一寸草地上,每一块石头下,每一片树叶后都可能住着小虫子。如果你够大胆,夜晚来到露天博物馆,你会发现虫子们比白天更活跃,博物馆也比白天更奇妙。  嘘——让我们轻轻地、轻轻地靠近它们,经历和虫虫在一起的奇妙夜。  遇上树干精灵  仔细留意大树的树干,运气好的话,你会看到中华扁锹——一种很霸气的大甲虫!瞧它,一身黑色的铠甲,一对帅气的大颚。别看它长着大牙,其实呢,它
期刊
懒熊先生每天一出洞,都会发现洞口两侧密密麻麻贴满了各种小广告,差点儿把洞口都糊住了。它经过那些广告时,纸张们激动地沙沙作响,拼命提醒懒熊先生注意到自己。  懒熊先生想和往常一样,当作什么都没看到。可是,一张广告单好巧不巧,飞起来粘在它的脸上。懒熊先生无奈地叹口气,从脸上揭下广告。  “今天必须把它们都处理了!”它说。  熊中小块头  只见懒熊先生拿着笔在广告下写道:“懒熊不需要减肥,我的体形刚刚好
期刊
“如果你是一只动物,遇到敌人怎么办?”  “和对方打一架啊,实在打不过的话……就跑呗!”  “要是跑不掉呢?”  “那还能怎样,等死咯……”  这是我和一位小读者的对话。乍一听,他的想法没什么问题,只是这“求生欲”未免太弱了。遭遇敌人袭击的动物虽然也这么干,但它们中还有不少成员会运用第三种求生策略——装死。  喂,你可别小看这种本事哦!  负鼠靠装死逃生  负鼠长着长胡子、圆耳朵,以及一双搞怪的“
期刊
“科学家好酷!他们手里的仪器好专业,工作时的样子好帅气!他们的贡献好伟大……”  等等,按捺住你的激动,控制住你的声音,请把目光转过来,看看图片里这些你的同龄人。对,没错,就是他们。读下去,你会发现,好酷、好专业、好帅气这些词同样属于他们。因为今天,他们都是科学家。  少年科学家们都是怎么做研究的呢?接下来,有请他们为你直播——  1号直播间   记录鸟儿的日常  嗨,我来自云南,是一名公民科学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