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中国民族史研究趋向探析

来源 :昆明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e_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华民族共同体”就是其中之一。它的提出不仅论证了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也为新时代中国民族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对此,中国民族史研究也应当从史料积累、视角开拓、方法创新三个角度着手,以此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广泛的认可与传播。
其他文献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第1088条将离婚经济补偿制度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了所有的夫妻财产制类型。有效厘定离婚经济补偿制度的构成要素并总结过往的司法适用经验,对《民法典》生效后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条件要素的厘定是离婚经济补偿制度的基础;时间要素的厘定是离婚经济补偿制度价值实现的时间维度;方式要素的厘定是离婚经济补偿制度意思自治实现的前提;标准要素和形式要素的厘定是离婚经济补偿制度落实的保障;司法适用是离婚经济补偿制度运行的指南。
民族语言文化濒危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目前,泰国已有15种民族语言处于严重濒危状态,而一些泰语地方方言和边境地区语言也明显衰退。这种现象既与全球化进程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也与泰国长期秉持“一个国家、一种语言”的语言政策有关。因此,应当通过加强基础性研究、开发与完善正字法、发展当地文学、推行双语/多语教育、建立社区学习中心、出台方言和民族语言保护政策等途径,促进泰国濒危语言文化的振兴与保护。